滨州新闻 惠民新闻 阳信新闻 无棣新闻 博兴新闻 邹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滨州市 > 滨州新闻 > 正文

一座杜家宅 明清两朝史 帝师故居 滨北重现

来源:鲁北晚报 2010-08-24 20:12   https://www.yybnet.net/

▲故居标志性建筑——绣楼(记者 吴静 摄)。 ▲杜受田故居概貌

□本报记者 纪方方/ 文  通讯员 王麦菊 

杜受田故居保护修复项目总投资1.3亿元,计划用2年时间分两期工程完成。一期工程占地约14亩,共28个院落,201间房屋,总建筑面积3586平方米,按照“尊重历史、修旧如旧、还其原貌、科学开发”的原则对故居进行保护修复。 

二期工程是“古城新韵”商贸开发和廉政文化博物馆建设,通过宣扬杜氏文化中的“重教、和谐、忠孝、廉洁、爱民”等主张,把杜受田故居打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双龙跪臣” 道光咸丰齐向杜受田跪倒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杜受田出生在滨州杜家大院。他是清王朝咸丰皇帝的恩师,协办大学士、太子太傅,曾任左都御史、上书房总师傅,工部、刑部、吏部尚书。他一生品端学粹,爱国恤民,廉洁勤政,恪尽职守。

杜受田当年会试第一名,殿试二甲第一名,每次官吏大考均为一等,深得道光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的敬重。翰林院掌院公推他为皇子师傅,道光皇帝把教育皇子的重任全权托付给杜受田,也就是把大清江山社稷的未来托付给了他。

杜受田接过教育皇子的重任后,日教夜诲,严细精诚谨传格授。有一次,咸丰没完成作业,杜受田令其跪在地上受训。这一幕恰被路过的道光皇帝看在眼里,爱子心切的道光在窗外说:“读书是君王,不读书也是君王。大清天下马上得。”杜受田听出是道光皇帝的声音,毫不退让,便朗声答道:“读书知理是明君,不读书知理是昏君。一统江山马下治。”道光皇帝闻声色变,赶忙进屋跪倒在杜受田面前。这便是广为流传的“双龙跪臣”的故事。

杜受田与咸丰皇帝名为君臣,情同父子。咸丰皇帝对杜受田深为倚重,所有国家大事,必先征求他的意见。

咸丰二年(1852年),因黄河决口,江北、山东一带受灾严重,杜受田奉命赈灾。他“冒暑遄行”,积劳成疾,于农历七月初九病逝于江苏淮安清江浦。当杜受田的遗疏到达咸丰皇帝案头时,咸丰皇帝披览恩师遗疏“伏愿我皇帝,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当堂放声大哭,朱批说:“忆昔在书斋,日承清诲,铭切五中,自前岁春凛承大宝,方冀赞襄帷幄,谠论常闻,讵料永无晤对之期,十七年情怀付与逝水,呜呼,卿之不幸实朕之不幸也!”遂命停朝一日,将棺木运抵北京,亲临祭奠,扶棺惨恸,赠太师大学士,谥号文正。“文正”谥号是封建时代对臣子的最高评价,宋朝有司马光、范仲淹等人,明朝只有5个人,清朝也仅有8人。当杜受田的灵柩由北京运送回故乡滨州时,咸丰特派恭亲王送行,派大臣亲自护送回滨州安葬,实际上清政府是按国丧的规格为杜受田举行的葬礼。

古朴通达兼具京鲁风格

杜氏故居是杜受田幼年到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的地方。这里本是明朝万历年间进士,江西、湖广左布政使,杜受田的第八世祖“方伯公”杜诗的住宅。因此,这处宅院有“方伯第”之称。大院占地约20亩,有28个院落,房屋380余间。这是杜受田的父辈和众多叔兄弟们的房产。

自杜受田后,故居又叫“相国第”。杜受田协办大学士,俗称宰相、相国,大门内悬挂“方伯第”、“相国第”两块牌匾。

杜家大院的奠基人杜诗,位居二品,按照明朝的礼制,大门可以开三门,五架大梁,然而,杜家仅一门;居住的房屋可五间正房九架大梁,然而,这里仅三间正房五架梁。滨州杜家虽有众多位高权重的朝廷重臣,且拥有众多府州主官,但是,他们的住宅极为普通,房屋装饰也异常简洁。

杜家大院属官式建筑,既符合京城四合院的布局特点,又遵循了鲁北民间建筑风格。二十八个院中绝大部分是四合院,院院相通,开放通畅是杜家的又一个特点。杜家大院东南西北各个方向不仅有大门,而且有过道,四通八达。大院内,各个小套院之间不仅开后门、开侧门,而且有门道相接,有廊厦相连。大院内没有一处封闭,空间上相对独立,氛围上户户相通,让人充分感受到一种大家庭和睦相处共享天伦之乐的温馨。大院的开放和包容锻造了一大批清官干吏,从这里走上政治舞台的人都像这座建筑一样,外圆内方,进退自如。

院中6个大门13个门洞也各具特色,正门为东大门,大门内牌匾遮壁,琳琅满目。抬头正上方悬挂“方伯第”、“相国第”,北墙为“会元”、“传胪”,南墙为“亚元”牌匾。二门外部上方悬挂“祖孙父子兄弟伯侄翰林”牌匾,进了二门才看到迎面的影壁。影壁上的砖雕为“一品青莲”,意喻清正廉洁。13个门洞有圆形、方形、八棱、六棱、梅花、平口、拱形、怪门(不规则)形等13种不重样的造型,设计与建造将再现中国传统建筑的高超技艺。

绣楼是杜受田故居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修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杜氏故居之一。这里曾经是杜受田女儿的闺房,不仅杜家大院没有围墙,绣楼也没有围墙,杜家的女儿不仅不缠脚,而且要读书、识字、绘画。这在三从四德的封建社会是极为罕见的。

心正则人正 杜氏文化的精髓所在   

以杜受田为代表的杜氏家族在明清时期科甲鼎盛,人才辈出,其中秀才347人、举人8人、进士12人,入翰林6人,七品以上官员有91名,杜家以“一门十二进士”、“父子五翰林”、“四代为相”、“满门清官”而远近闻名,并在明清600多年间长盛不衰,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常俗,国内罕见。

杜氏文化第一要义是“正心”,心正则人正,人正才能事正。只有修身才能推至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智慧渊醇,能够承家报国的人。第八世江西布政使杜诗,一生持正心之道,扬善除恶,襟怀坦荡,刚正不阿,因坚决抵制在江西为宦官魏忠贤立生祠被罢官。杜诗嫡孙杜漺承扬先人遗志,勤政爱民,公正执法,因河道不治,直言上书,陈治河方略,亲临河患堤防监督河务,当地百姓将这段堤防命名为“杜公堤”。杜漺之嫡孙杜鼒,一身正气,担任上思州知州时,用自己的俸禄购买麦种,劝民种麦,百姓将这种小麦称之为“杜公麦”。 

杜氏文化的精髓是教育。道光七年(1827年),三朝元老,任礼部侍郎的杜受田的父亲杜堮,著成杜氏家族的教育专著——《述训》。提倡“学优则仕,不优则不仕,优亦不必仕也”,“官可以不做,书不可不读”,“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正是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可行的教育实践,支撑着杜氏家族代代英才辈出。《述训》四十八则在中华民族浩瀚的教育典籍中永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不染似莲花,经世何妨出世。真空如水月,禅机即是文机。”杜家私塾的这副对联揭示了无穷的哲理。

杜受田位居一品,人臣楷模,为官一生地未置一亩,房未增一间。为人处世的低调使得曾经声名显赫的滨州杜家一度鲜为人知,甚至在众人的记忆中销声匿迹。然而也正因为他们所追求的不是世俗虚名,杜家才能跳出“兴也勃焉,亡也忽焉”的历史轮回。

滨州杜家世代辉煌,“世族言家法者,以杜氏为称首焉。”“山左称文学世家者,当首推滨州杜家”,历史已经给了他们准确的评价。从他们的故居中,我们或许可找到些许的答案。

新闻推荐

“七夕寻缘 爱在滨州”第一次相亲活动速配情侣20对 第二次报名活动也接近尾声

小游戏中彼此都有点羞涩“七夕寻缘 爱在滨州”大型交友相亲第一次活动以成功速配20对情侣的佳绩告一段落,此次相亲会的配对成功率高达85%。俊男靓女在温情浪漫的相亲会现场纷...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座杜家宅 明清两朝史 帝师故居 滨北重现)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