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边放牛边学习的孩子
■本报贵州行相关报道
■侗族姐妹陆春燕、陆香兰渴望通过学习走出大山
□本报记者 庆光 卫建
本报讯 经过8天7夜的跋涉奔波,8月14日下午,本报记者一行顺利回到滨州,本报记者和滨州爱心哥哥隋刚的贵州爱心之旅圆满地画上句号,但扶贫助学的爱心之路却刚刚开始……
在贵州黔东南的几天里,记者翻山越岭、走苗乡,看侗寨,走访探访隋刚和许许多多山东爱心人捐助的贫困学子,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和与自然环境抗争的不屈精神。当地爱心人士倾心贫困孩子的热情和执着,大山里各族人民的勤劳和质朴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而正是有了像隋刚这样的山东哥哥、滨州哥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不懈地努力着,才让一个个山区的孩子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在贵州的日子里,记者了解到,尽管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山区少数民族的教育扶持力度,但这里的孩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家庭条件贫困,有的连最基本的温饱都达不到。高高的辍学率阻碍了他们冲出大山的努力。
本报和贵州都市报黔东南记者站联合推出爱心助学活动。您只需要每天节省出三元钱,就能扶持一个贵州贫困学子的求学之梦。我们盼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滨州爱心哥哥隋刚的行列中去,为大山里各民族的孩子带去外面的关爱和希望。
陆春燕 9岁,小学三年级,三穗县桐林镇岑坝村高卜组 家庭贫困、土地稀少
居住在800米高寒山地
陆香兰 14岁,马上要上初中,三穗县桐林镇岑坝村高卜组 家庭贫困、土地稀少
居住在800米高寒山地
杨仁勇 贵州麻江县隆昌中心校,父母常年在外,由爷爷照顾
赵 洁 贵州麻江县隆昌中心校,父母离异,家庭人口众多
金小丽 贵州麻江县下司中心校,父母离异 居住在偏僻高寒山村
张二这 贵州台江县基甲村二组 居住偏僻 交通闭塞
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部分需救助孩子名单
新闻推荐
▲扫地雷游戏□本报记者 王磊 吴静 本报讯 昨日,由本报联合滨州国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举办的小记者素质拓展大考验活动第二、三批...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