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水销售人员展示即将登陆滨州市场的知名品牌白酒
前景
现象
内幕
在今年开春大旱及夏季洪涝的境况下,作为我国白酒的主要产区之一的西南地区——粮食价格上升无疑会增加酿酒企业经营成本,为此,白酒价格走向越发引发外界猜想。
事实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官方曾出台过激励酒行业发展的举措。不过,金融危机的爆发让普通民众纷纷选择捂紧口袋。酒行业艰难的走过一年多的光景,而伴随中国经济逐渐走出危机的泥潭,酒水市场发起了一波强势反攻。
酒水接二连三的涨价风潮背后,到底谁是幕后推手?被各方演绎的白酒“价格传奇”又能走向何方?房价及农产品调控之余,酒市却如同挣脱缰绳的烈马,业内人士给出“调控之手也应将其纳入囊中”的担忧不无道理。
□本报记者 李昌 张凯
◎囤酒投资频现
8月20日的滨州,秋高气爽。11:00许,刚刚跑酒水市场归来的付磊,在办公室小憩。“炒茅台股票不如囤积茅台白酒。”付不避讳地说,眼下离酒水旺季近了,一轮涨价潮席卷而来。有跑滨州酒水市场经验的付已经看到了酒市场不平静的“金九银十”。
在付4年的酒水营销记忆中,2009年8月1日是个难忘的日子,白酒消费税在市场的一片争议声中尘埃落定。自那日起,国税总局新核定的“消费税率不变,将税基提高至出厂价的50%至70%”的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出台,“自此白酒涨价拉开序幕。”付说。
付所言的“白酒消费税”自去年9月份开始“发威”。当时,有中国四大国酒美誉的茅台、泸州老窖、汾酒、西凤酒率先变脸。此政策为早已“憋久了”的酒企点燃了提价导火索,一场看似由官方主导却带有白酒企业垄断“媚味”的涨价风潮开始变为现实。
白酒税调整后,影响最大的就是厂家的毛利率。借此,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飞天茅台为例,当时“公司出厂价”约为220元,“销售公司出厂价”为439元。执行新标准后,将以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即销售公司出厂价)和最低计税价格进行计算,上缴消费税为:439元×60%×20%≈52.7元。“比原先每瓶要多缴纳8元多。”付说,消费者要为增加的税收成本买单是很自然的事情。
“厂方先停止给经销商供货。经销商放出调价信息,市场的零售商就会争相抢货,导致价格抬升。”一不愿具名的酒水营销员透露,高端品牌的白酒这种抬价手法,几乎屡试不爽。
付所供职的是一家商贸公司,主销贵州茅台系列白酒,在滨州市场上可谓首屈一指。付对白酒新一轮涨价心知肚明,也正是选择此时,付的公司所代理的“西凤系列酒”也开始上架,“在涨价前上架银座商场”的想法隐约可见。
眼下我国出口形势依然严峻,政府投资和货币政策将以调结构为重点,促进消费将被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受益于此,付所言的“囤酒如囤金”的说法得到证实,滨州市场也不例外,各种迹象表明,酒业已经成为资本市场投资热点。
◎涨价背后秘密
今年7月初,泸州老窖通过控货让旗下“国窖1573”涨价50元,从而引发了国内8大白酒股一起涨停,贵州茅台、沱牌曲酒大涨5%以上。至此,由泸州老窖涨价而又将引发新一轮高端白酒涨价潮。
目前,滨州市区500毫升53度飞天茅台零售价为879元/瓶,而在2005年,53度飞天茅台的价格还只有每瓶368元。“20多天前调的价,月初的价格还是819元。”市区黄河五路一家白酒专卖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上述负责人描述了今年茅台酒价格的上涨曲线:年初,茅台酒价格由729元涨到了789元,随后在6月份由789元涨到了819元,仅过了一个月,价格又涨到了879元,短短7个月的时间,价格上涨了两成。“按照往年的惯例,茅台酒一般是每年调两次价,而今年至今已调了多次。”
走访市场获知,涨价冲击波使滨州市场频现波澜,这让像付一样的酒水经销商“悲喜交加”。在这种焦灼的境况下,付在他的上级负责人口中得出“收紧出货”的结论。跑了多年的高端酒,付心里明白“一松一驰”的销售规律有钱可图。
同样,多家名酒滨州办事处给出“货源不足”论调,而“为确保旺季销售”几乎成为他们一致的理由。是补货还是为涨价找个挂钩?这是个摆在眼前难以作答的复杂问题。就连付磊也没能“顺藤摸瓜”,不过,他给出的“两者兼备”的中性观点却不无道理。
显然,随着白酒旺季到来,毫无征兆可言,各大酒业品牌放出话来——继续提价,中高档酒的各种促销手段一起上阵,大有你死我活之势。付熟知,8月中旬在价格大战上,泸州老窖反其道而行,提前开始了白酒涨价。“一周前,泸州老窖率先通过控货将国窖1573指导批发价提价了50元,从而在高档白酒市场开始扬起了涨价风帆。”
8月21日,本报记者在滨城区一家泸州老窖专卖店了解到,该店在一周前接到总部通知,其高档酒主力款52度国窖1573,批发价由原来的548元上调到了618 元。但销售人员表示,根据“买6送1”促销活动,实际算下来,每瓶酒的均价还不足530元。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张一弛”的涨价加促销模式,付直言“白酒就应该这样卖”才有得赚。由知名酒带来的“蝴蝶效应”鲜见,中高档、中档、低档白酒大有跟风之势,“水井坊、黄河龙、扳倒井等趁机而动。”付掐指数了数,就连“龙江家园”、“老村长”等低档白酒也跃跃欲试,白酒的普遍涨价正在滨州市场上演。
接二连三的涨价风潮背后,到底谁是幕后推手?被各方演绎的白酒“价格传奇”又能走向何方?房价及农产品调控之余,酒市却如同挣脱缰绳的烈马,“调控之手也应将其纳入囊中”,业内人士的担忧不无道理。
◎市场迷雾蔓延
在这个节骨眼上,粮价的攀升可谓“雪上加霜”,为白酒市场的肆无忌惮带来“趁虚而入”的契机。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不算好消息,即便是为“解馋”而购买的零散群体也要背负又一种膨胀的消费品。
在付的记忆里,2009年以前白酒市场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即便是“节假日的价格变动也不会过大”。知名白酒从国内一二线城市勃发,滨州这样的三线城市也无法幸免。颇具玩味的是,除去为当地民众带来高消费的负面外,不幸的是,本地酒品牌却没能搭上顺风车“分得一杯羹”。
对于上述不可回避的事实,付告诉本报记者,这与品牌竞争力和知名度有关,另外,“就是高中低档酒针对的人群及消费层次不同”,本地酒的平民化制约了提价的空间。
其实,本地酒提价也不无个例,邹平天地缘酒业的流通性白酒先后两次提价,“流通性低端白酒涨价在20%左右,而中高端商用酒涨幅则超过35%。”付说,虽然提价的空间不大,但是也算“尽地主之谊”。
8月24日,惠民一品液酒业一吴姓负责人称,该公司旗下的白酒品牌走的是低端市场,多以“薄利多销”迎合消费群体。对于提价的预想进行过市场调研,“提价就丢失大量客户”的困局使其不敢冒进。同样,来自邹平某酒业的消息称,当地市场主打“平价牌”,而目前该酒厂正在推出“洞藏”商用系列中档白酒品牌。
上述论断与付的说法相吻合,面对高档白酒高调出招,本地白酒如何应对面临缩水的本地市场,这是个棘手的问题。
酒市场并未因涨价而变得一团乱麻,相反,一切风吹草动似乎按部就班。任凭本地酒企乱了阵脚,毕竟普通民众依然有选择的余地。然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个可预测的结果是,肆意提价的酒业正在失去方向。“市场越来越难跑。”付磊分析认为,官方的意图是刺激消费提升企业竞争力,而这股被酒企逐利“不冷静”背后就是垄断使然。
各方的关注及分析是否引起官方的注意,本报尚不知晓,而我们所能做的是在市场乱象频现的时候,理性的分析现状,力图还原每根利益链条背后的故事。
像付磊一样,这股市场纷争里,他和同事正谋划着进货、存货。做好的话,“金九银十”俩月就能赚个“盆满罐满”。酒企谋划,酒商心动,市民观望,各方呈现出分外丰富的表情。而坠入送礼、宴请离不开酒的现实里,普通民众在观望和无奈中猜测未来的消费命运。
毫无征兆下,普通民众被涨价潮席卷,在这股不算福音的纷争里,一场口水战顺势爆发。即便是饱受争议,酒却依旧像一个磁石,吸纳着人们与之亲近的心跳。
下期请继续关注滨州酒水系列报道之二《金浆玉液流淌的记忆》。
新闻推荐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滨州分公司“筑福工程”启动暨国寿福禄满堂新产品上市发布会召开□本报记者 王国峰本报讯 9日上午,中国...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