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入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开始,董爱荣就与马路结缘,先是做巡警,2005年伴随着滨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西城区大队的成立,她又成为一名交通警察。5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当年与她一起入警的姐妹们都先后进了机关、办公室,现在全市的路面上只剩她一名正式女民警。冬日严寒、夏日酷暑,在董爱荣眼里都不算什么;面对交通违法行为及部分司机的蛮横、谩骂,她用女性特有的耐心劝导。董爱荣说,她像喜欢一个人一样热爱公安事业,作为一名交通民警,她还独创了一套人性化执法方式,看着烦乱的交通在她的疏导下变得井井有条,她心里有种成就感。
□本报记者 张卫建 通讯员 车玉红
每天早晨6:10准时起床,叫醒还在熟睡中的孩子,洗刷、吃饭;七点之前来到办公室,列队、点名,7:15准时站在马路上,指挥早间上班交通高峰;午间高峰岗、下午高峰岗;在没有特殊或临时任务时,每天晚上7:00下班,遇上酒驾、执勤等任务,深夜12点回家也是家常便饭。
这个作息时间表,董爱荣已经坚持了多年,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哪怕刮风或是下雨,“越是恶劣天气,我们交警越得冲在最前面。”董爱荣笑着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变化一:供暖时间由天气定滨州市采取集中供暖几年来,许多市民一直都对暖气收费标准、核算面积、退费等有疑问。而2009——2010采暖季,滨州市出台的《滨州市供暖管理办法》使得供暖制度进一...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