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勇
儿时最向往的地方就是北镇,听赶过北镇的小伙伴说起北镇有高楼、有电影院、有新华书店;北镇很繁华,人很多。于是,赶北镇就成了我儿时的奢望。我十岁那年,上小学三年级,离国庆节还有十几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在一起密谋,话题只有一个:今年国庆节我们去赶北镇。
那些天,我在家里表现的异常听话:打草打菜、帮母亲做家务,国庆节前一天晚上,我趁母亲高兴,把赶北镇的愿望提了出来。没想到,母亲一口回绝了。理由很简单:我还小,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我的心一下子仿佛跌入万丈深渊。伙伴双喜说:“要不,咱们跟你一块回家,帮着劝劝你娘。”双喜能说会道,又是我形影不离的伙伴,母亲很喜欢他。双喜他们跟我回到家,双喜甜甜地说:“婶子,赶明儿我们跟着小喜他们大孩子去北镇,迷不了路。去北镇也花不了多少钱,年时(去年)天明去北镇就花了3毛钱。你就让永清跟我们一起去吧。”母亲有些犹豫,正在这时,恰巧父亲推着车子进了院门。父亲在外地教书,一周才回家一次,我仿佛看到救星。父亲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对母亲说:“我看就让他去吧,十岁了,也不小了,我也刚刚发了工资。”母亲终于同意了,去厨房和面烙饼。
第二天凌晨四点多,我揣着母亲给我烙的饼和父亲给的五毛钱,跟村里十几个伙伴摸着黑步行去赶北镇。星星在空中眨着眼睛,初秋的早晨有点凉意,露水打湿了我的头发,但我的心里仿佛有一团火在燃烧,一点儿也不觉得冷。
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我们已到了公社大窑,看见了公社大窑那两个耸入云天的大烟囱。双喜说:“过了大窑,就快到北镇了。”我默默地说:“北镇,我来了!”
进了北镇,我像刘姥姥第一次走进大观园,感到一切都新鲜。当时的北镇,最热闹的是三八商店、剧场街电影院附近和新华书店。我们先来到电影院,尽管我非常希望进电影院看场电影,但看到售票口那长长的排队长龙,就只好作罢。在电影院附近逗留一番,我们就去了新华书店,我生平第一次走进楼房,看到了新华书店那琳琅满目的图书。我们在新华书店那三层楼的楼梯上往返十几趟,感受爬楼乐趣,我还买了一本小人书《奇袭白虎团》,临近中午,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新华书店。
中午,我在大众饭店花一毛钱买了一份干粉肉汤,售货员给盛了满满的一大碗,我就着自己带的饼,吃得满头冒汗。
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新滨州已经没有老北镇的影子,但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步行赶北镇的情形。那是我——一个农村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乡村外的世界。
新闻推荐
□见习记者 常云怡通 讯 员 李树田本报讯 12月1日下午,记者从山东省创业大赛(滨州赛区)预赛暨滨州市人才初始创业大赛颁奖仪式上获悉,有50名选手在本次大...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