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洪寄语: 每日阅读《鲁北晚报》,沐浴金色阳光,回顾几年来与《鲁北晚报》相伴同行,感慨万千。希望《鲁北晚报》今后更加关注中老年人文体活动方面的内容,感谢《鲁北晚报》使我收获了其他老年人难以获得的东西。
□本报记者 穆晓娜 张静
李道洪通过《鲁北晚报》对国内外新闻要事有了较系统了解。与此同时,在《鲁北晚报》影响下,他的性格比以前更加开朗乐观,积极参与了多项文体活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鲁北晚报》为李道洪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晚报地方特色明显,贴近百姓生活
“第一次看到《鲁北晚报》是2007年,孩子给拿回来看的。”李道洪告诉记者,当时打开报纸,第一印象是滨州本地新闻比较丰富,接近本地实际情况,并且晚报信息包括各个方面,涉及的面非常广泛。
近年来,李道洪不仅自己订阅全年《鲁北晚报》,并且在他的推荐下,李道洪的子女们也订阅了晚报。“孩子们原来订了《参考消息》、《文摘》等一些报纸刊物,没有咱们当地的报纸,我看了晚报觉得很好,也让他们订一份看看。”李道洪笑着说,他的孩子们看了《鲁北晚报》,对晚报也是赞不绝口,虽然晚报创刊时间并不算很长,但是晚报办报质量很高,无论是新闻选题还是文章风格更贴近百姓生活。
前几年,曾经在外地待过一段时间的李道洪,依然非常关注《鲁北晚报》。虽然外地也有不少报纸刊物,但是他从内心觉得这些报刊都没有《鲁北晚报》带给自己的影响大。回家后也会习惯性地翻看近期的《鲁北晚报》。并且在外地往返时,总会带上几份《鲁北晚报》。李道洪说,“在外地那段时间,就是咱们《鲁北晚报》陪着我,帮我解闷儿。”
>>>性格开朗,晚年生活多姿多彩
连续多年不间断地阅读《鲁北晚报》,使李道洪晚年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参加的活动多种多样,同时也让他原本内向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在《鲁北晚报》的启发下,他开始爱上搜集红歌,并在2011年参加了市春晚选拨赛,唱了红歌《驼铃》并进入了复赛。
在《鲁北晚报》的影响下,李道洪在2010年参加了滨州市老年田径运动会,在立定跳远项目上获得了银牌,那时的李道洪已经75岁了。并且从2011年开始连续两年在五一假期,徒步攀登泰山,在泰山之巅多次留下矫健的身姿。
“是《鲁北晚报》为我营造了一个大环境,改变了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在晚报上得到很多信息,也给了我不少启发,让我的性格更加开朗,更愿意参加各种活动。”李道洪说。
>>>《鲁北晚报》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李道洪告诉记者,他平时看电视并不多,《鲁北晚报》是他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
“《鲁北晚报》各方面的信息都非常全面,无论是国内国外的大事件,还是咱们滨州身边的大事小情,都有比较详细、全面的报道。一份晚报就能让我掌握全部信息了。”他笑着说。
李道洪平时也有收集剪报的爱好。“之前收集了很多剪报,也收集了很多晚报报道过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之类的报道。近期的报纸还没来得及剪,但是要收集的内容已经弄好放这儿了。”他指着旁边的报纸说,“我觉得,同一件事情,我对晚报的报道更满意。晚报比其他报纸报道的更加全面系统,选择新闻的角度也很好,更贴近老百姓。”
新闻推荐
如果说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要靠市民整体思想道德素养体现,那本次的“爱心蔬菜认购活动”正是体现了滨州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累累硕果,彰显了滨州人民的质朴与善良。在活动环节中,不少爱心人士购...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