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借房引发的纠纷案。82岁的张老汉第一次输掉官司后,再次把官司打到了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张老汉年轻的时候就搬到了北京生活,一家人长期定居在北京。二十年前,张老汉思念家乡便搬回老家居住,还在村里盖了栋新房子。早年分家的时候,张老汉分得老院里的三间北屋,因常年居住在外就一直闲置着。张老汉三哥一家人一直住在村里,又赶上孩子结婚,张老汉便把老院里那三间北屋借给了侄子张安(化名)结婚用。一大家子的人和和睦睦的过着日子,这一晃就过了十几年,张安也有了儿女,还把原来老院的土坯房翻盖成了一排砖瓦房,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几年前村里统一办房产证时,张安把房子登记在了他大儿子的名下。2010年,张老汉所在的村子被划在了拆迁的范围里,叔侄二人为拆迁费发生了争执。张老汉认为那三间老房子始终是他的,只是借给了张安。但张安一家却并不承认,说他们是多年前花1500元跟叔叔张老汉买的房子,谈不上占便宜。口角在不断升级,两家关系迅速恶化,倔强的张老汉将张安起诉到了法院,要求张安归还侵占的房屋,并赔礼道歉。由于张老汉没有借房的书面字据,村里人多年前就见张安一家在此居住,一致认为房子就是张安的,缺乏证据的张老汉最终输掉了官司。
今年3月,张老汉要求上诉,将官司打到了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办案法官先是跟张老汉进行沟通,了解到张老汉家庭经济富足,坚持打官司就是为了给村里人看看,不是他不厚道硬抢侄子的房子,而是不能做了好人没好报。摸清了老汉的心思,办案法官找到了张安,在法官和村委会主任一同劝说下,张安渐渐缓和了语气,多年前获帮助的情形想起时依然很感动,张安不敢松口是怕拆迁房没了会被家人埋怨。张安在了解了张老汉的本意后,一脸羞愧的拎上酒菜就去了张老汉家。一顿饭后,张老汉乐呵呵地说,“这小子认错了,我也算争到这个理了,我不要那房子。”三天后,老汉撤回了上诉。
时间:11月6日
地点:市中级人民法院
利益虽然重要,但不要被蒙蔽双眼;坦坦荡荡的说清楚,亲情依然可以回到原点。
新闻推荐
■每次抱起宝贝女儿时候,都是孙飞最幸福的时刻 ■专注工作的孙飞 ■小溪在爸爸的摊位前开心地玩着滑板车 ■面对镜头,孙飞显得很腼腆 ■孙飞摊煎饼的动作娴熟而麻利...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