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港 本报记者 李成强 摄
>>营造“招商、安商、亲商”良好环境,实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但在“地主港模式”建设初期应预防两个极端的出现:一是初期为达到规模扩张的目的,不加选择地招商,将一些实力不强的弱小企业引入,占据了优质的岸线土地资源,由于后期投入不足,造成大量稀缺资源的长期闲滞,影响了港口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初期为急于回收投资,对一些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企业强加一些不合理的负担,让企业望而却步,打压了企业投资的热情和信心,使企业与政府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影响到“招商、安商、亲商”的良好环境。从而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实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目标。
>>主体明确、制度保障、部门协调,促进“地主港”模式发展
按“地主港模式”要求,提请以市政府文件明确港界内岸线、土地(海域)及其他公共资源的开发、建设、管理主体单位。凭借其土地等资源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向社会提供经营服务。
制定港区管理公约,统一建设、经营行为,明确监管和公共服务要求。由上述主体单位与入驻港区的客商签订协议,统一建设经营行为。并由上述主体单位按市场价格统一负责港区内所有客商的船舶服务、拖轮服务、理货服务、港池疏浚的组织管理。
树立大局意识。为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港界内的岸线、土地等资源,发改、规划、国土、海洋等掌握资源配置的部门,应更加一如既往地支持港口建设,按照《滨州港总体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在审批或核准涉及港界范围内的项目之前,首先争求交通港航部门的意见,对不符合港口规划和“地主港模式”的项目采取禁批的方式。在项目审批、建设、经营管理中,帮助建设、施工、经营单位解决生产经营中涉及的技术上、程序上的困难,切实解决审批难、环节多的“老大难”问题。
>>实现港口建设的“自身造血”
“‘地主港模式\’是国际流行国内成熟的港口融资建设模式”,相雷提出,“地主港”是指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将港界内的土地、岸线及其他基础设施资源委托某一地方政府、政府部门或者国有开发建设公司,代表国家以所有人的身份按照港口规划要求,统一进行开发建设经营管理。通过有偿转让包含岸线资源的土地使用权,以取得的收益进行航道、防波堤以及港内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将政府资金建设的港口码头等经营性基础设施采用“出租”的方式,转交货主企业或航运企业来生产经营,将筹集的资金投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及公共管理。“地主港”在经营上实质是货主码头,但其性质是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地主港模式”的两大优势:一是可以将各种资源有效集聚并实现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二是可以吸引真正有实力的企业集团积极参与港口建设。“地主港模式”与单纯依赖财政资金进行港口建设经营不同,它破解的最大难题就是财政资金不足的压力,因此“地主港模式”更符合滨州港口建设的实际情况。
□本报记者 位鲁江 王国锋
近年来,滨州港海港港区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初步搭建起亿吨级综合大港的框架。但如何将北部沿海广阔的滩涂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资本来源,弥补建设资金缺口,促进滨州港海港港区的深度开发,实现由单纯依赖“体外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转变却成为今后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对此,市政协委员相雷提出,采用“地主港模式”的建设思路,将可以尽快地将资源优势变为资本优势,短期内筹集大量的建设资金,缓解政府在港口建设方面的资金不足,而且得到了港口经营带来的税收收益、就业促进以及港口主营业务以外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的间接收益。
新闻推荐
滨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徐玉民: 启动实施“万人就业援助计划”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徐玉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记者:在去年获得全国荣誉的基础上,今年还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进一步来落实社保政策,为群众谋取更多利益。徐玉民:养老金、失业...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