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怀恻隐 用心
呵护每一位病人
社会上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或冲动伤人、行为古怪;或自语自笑、情感淡漠;或万念俱灰、生不如死。他们失去了正常人的情感,严重与社会脱离,这就是精神病人。他们也迫切需要有人能够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自己能够回归正常人的生活。而房崇村就是一名为精神病人提供医护服务的医务工作者。
与其他医务工作者相比,精神科医务工作者得到的社会尊重和赞誉,远远赶不上他们的付出和泪水。从事精神科医疗工作,即便是兢兢业业为病人提供周到服务,无微不至地照料其饮食起居,得到依然有可能是辱骂、殴打,甚至是社会偏见和疏离。同样是“白衣天使”,这种差距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不管哪一份工作不都是需要有人去做的吗?”房崇村这样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扎实做好它。
尽管精神病患者只是病人群体的一部分,但他们的经历却往往更令人同情,他们受过歧视,遭过打骂,甚至被家人抛弃。每当看到被救助站送来的流浪精神病患者、被亲人抛下置之不理的病人,房崇村都会一遍遍地告诉自己:“他们需要的只是平等的爱、关心和呵护。”为了与病人更亲近,房崇村定期和病人谈心,甘愿作病人的出气筒,了解病人的需求,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同时,他也耐心做病人家属的工作,尽可能的让病人家属为病人提供关心照顾,勤来医院探视,从而让病人体验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加快病人的康复。由于工作上的用心、耐心和真心,房崇村成了单位里出了名的“好脾气”。
>>>甘当“救火队员” 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
2008年,房崇村身体突然不适需要休养,医院领导为了能让他尽快康复,安排他到科室心理中心工作。这里被认为是相对清闲的科室,但房崇村并没有安于享受这份安逸,他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心理学知识,主动要求参加各种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的培训和学习,积极为患者提供心理治疗服务,使心理中心的业务量达到建院以来的顶峰。
2012年,医院领导征求房崇村的意见,安排他到一病区主持工作。优抚医院的病区工作可以说是最苦最累的,环境差、压力大,加之会出现病人自杀等不良事件,责任担子自然更重。“既然被信任,就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房崇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医院的安排。来到病区后,他紧抓病房医护质量管理,广泛征求病人及病人家属意见,改进工作作风,创新病房管理模式,在病区内广泛开展文体趣味活动。一系列“新风”,既丰富了病员生活,也改变医护人员以往单调乏味的生活状态,使病区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2013年,二病区几位病人病情复发,极度兴奋躁狂得不到控制,严重影响了该病区其他病人的生活作息,病人家属也拒绝配合工作并因此发生矛盾。此时,医院领导再次想到了房崇村,于是他再次被调到二病区工作。投入工作后,他立即对病人的病情进行了详细地了解,并调整治疗方案,采用综合干预的治疗方法,与病人家属反复沟通,理解病人家属的难处。在家属的积极配合下,患者病情及时得到了控制,病区又恢复了宁静。为此,医院同事们经常调侃地称呼他为“救火队员”。
>>>紧抓病房管理 一心扑向临床科研工作
无论在哪个岗位,房崇村工作立足的重心,都是规范病房管理制度。这些年,他勤于创新、敢于突破,认真落实大查房制度、病房卫生等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避免了病区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紧抓病历质量管理,科室病历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圆满完成各年度工作任务,所在科室多年被评为先进科室。每周定期带领科室医生、医护人员进行大查房、讨论新入院病人的病例,指导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定期进行教学查房,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在完成临床工作和病区管理工作的同时,房崇村也及时进行经验总结,认真做好科研工作。近几年来,他先后撰写科研论文多篇10余篇,主持参与科研课题4项,其中个人主持完成的《雷尼替丁治疗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疗效观察》等两项科研课题通过滨州市科技局组织的科学技术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荣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编撰《现代神经精神病学》著作一部;参编大型工具书《现代精神病学》一部。同时,他也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活动,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定期在院内外进行学术讲座,培养年轻的医务人员,把他的经验“薪火相传”,帮助更多的精神病患找回自己的“精神家园。”
新闻推荐
□晚报记者 孙洪师通 讯 员 张 琳 晚报讯 6月30日,滨州市著名画家赵先闻被滨州职业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在受聘...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