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沾化讯(通讯员 王桐松 报道)日前,笔者在沾化区富源街道中豪苗圃种植基地看到,村民们正忙着将采挖的苗木装车。中豪苗圃种植基地占地200亩,全部流转自附近村庄的村民,其中贫困户占到一半以上。繁育国槐、柳树、白蜡等绿化苗木,一年四季可供应各类苗木60余万株,流转土地后的农民被返聘务工,每月能有1800元的稳定收入。
富源街道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原则,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方式,发展集约化规模种植,有效改变了“有田无人种,有人要种田”的困局,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富源街道丰一、丰二、丰三3个村,有大片盐碱地资源,由于含盐量较高,在这些土地上,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很低。3个村把3000亩土地集中租赁给了滨州国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巨菌草,目前已经种植2000亩。6月份,已经收获了第一茬。该企业还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争取年底前流转土地面积达到1万亩。这些盐碱地资源不仅得到了充分利用,村民每年还能拿到租金收入。
山东环山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饲料生产、畜牧养殖的大型农业产业集团,自落户富源街道以来,目前已流转5个村庄的600多亩土地,与200余户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企业利用这些土地种植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亩产效益超过1万元。
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在获取土地流转费用的同时,又可以被返聘回来进行田地管理,这样就有了双份收入。李金臣是富源街道东李村人,前些年外出打工顾不上种地,就把土地流转给了村里的合作社,改为土地入股经营。
通过土地流转,农村的土地资源和企业的资金、技术联姻,农民收取租金或成为股东,或进入企业成了领取工资的工人。城乡差别在一来一往中缩短了距离,不仅盘活了土地,还鼓起了农民的腰包。
西岔村的2000亩土地,以前由135户农民分散经营,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常规作物。除去化肥、浇地和农药种子的开支,每亩地的纯收入也就在400块钱左右。西岔村将这些土地集中承包给清风湖家庭农场以后,年收益达到300万元左右,比原来分散经营提高了将近4倍。
据了解,目前,富源街道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7329亩,占全街道耕地总面积的18.25%。占地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45个,经营耕地种粮面积5474.66亩。家庭农场14家,经营耕地4127.35亩。
新闻推荐
...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