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聂民杰
“六五”普法以来,滨州市在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滨州进程中,以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和开展“全国零犯罪学校”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深入开展,取得明显成效。“六五”期间,滨州市以总分第一名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称号。
2010年,司法部、国家关工委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滨州市积极跟进,结合实际制订出台了活动方案,市委成立了青少年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并在市普法办设立专门的活动办公室。先后召开全市青少年普法教育启动会议、现场推进会、督导会等多个会议,对青少年普法教育进行部署、推动。市财政多次拨付专项资金,“六五”普法期间,市县两级财政用于购置青少年普法教材资金达65万元。
滨州市充分发挥学校普法教育主渠道作用,严格落实学生普法教育“十有”标准,即有机构、有方案、有考核、有氛围、有经费、有课时、有教材、有计划、有师资、有档案。
扎实推进校园普法“八个一”载体建设,即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观看一次普法教育专题片、举办一次法治教育报告会、一次“法律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一次“知法、学法、守法”读书征文比赛、一次普法漫画比赛、一次普法教育主题班会、观摩一次模拟法庭、参观一处法治教育基地,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了普法教育的趣味性,增强了感染力和吸引力,确保了普法效果。
积极整合公、检、法、司、教育、综治、宣传、关工委等各部门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市委宣传部出台了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活动方案,广播、电视、报刊、网站、微信等各类媒体加大对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宣传。
市教育局制订了开展“零犯罪学校”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将每年4月定为中小学法治教育宣传月。
市法院、检察院建立并实施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公安、综治、文化等部门加强对各学校周边网吧的监督和管理,营造了良好环境。
市司法局为全市中小学校配齐了法律顾问,组建了“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讲团”,定期到学校作法治报告。“六五”普法以来,市县两级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讲团为全市567所中小学举办讲座近1000场,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600多次,受教育学生达30多万人次。
在全市组织开展“法律进万家”、“大手牵小手、学法路上一起走”等富有特色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通过印发《关爱明天、普法先行——致家长的一封信》,举办家长法治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家长自觉学法、守法,为孩子健康成长当好表率,主动加强与学校的联系,配合学校做好普法教育工作,实现家庭与学校的良性互动。
据司法机关统计,滨州市未成年人犯罪在总犯罪人数中的比例由2010年的4.13%下降至2015年的2.1%。
新闻推荐
加强干部档案管理 营造风清气正环境——滨州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就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答记者问
...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