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鲜花的点缀,没有演出的喧嚣,2月22日上午10点,第一届届“崇州市文学艺术奖”在市图书馆简朴而隆重地举行。这是2013年开年崇州市文学艺术界的头一件喜事,也是崇州市文学艺术事业发展上的一件大事。
为响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2011年9月,崇州市政府下发了《崇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崇州市“文学艺术奖”试行办法的通知》,在崇州历史上首次设立了政府对于文学艺术事业的专项奖励。由政府设立的文学艺术专项奖励,不仅在崇州历史上是第一次,也开了成都市各区(市)县的先河,充分体现了崇州市委、市政府对于文学艺术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按照《试行办法》的规定,“崇州市文学艺术奖”两年(双年)一届,奖金总共20万,其中10万元作为创作项目扶持金,每年5万元;另外10万元用于优秀创作成果评奖。成果奖分个人成果奖和团体成果奖两大类,个人成果奖又分文学、艺术、特别贡献奖三小类。
以权威性、公正性、激励性为主旨,崇州市文联严格依据《试行办法》的规定,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制定项目申报、评选细则,于2012年正式启动奖项申报和评审工作。截至当年11月30日,共收到申报材料116件。去年12月1日起,市文联、市文体广新局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和成都市文联的指导下,组建了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嘉聪为主任,副市长赵卫东为副主任的评审委员会,聘请了林文询、傅德岷、蒋蓝、陈明德、刘中昭、李绍毅等著名作家、艺术家组成专家评审组,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116件申报材料进行了细致、严格的审查,最终评出37个建议奖项,并报市政府审批通过。
颁奖典礼在喜庆而庄重的氛围中进行,获奖者发自肺腑的朴实感言,一次次感染并激励着台下观众,会场不时迸发出热烈真诚的掌声。
特别贡献奖获得者王汝诚和孟超,多年以来,不断发现新苗、奖掖后人、组织活动、鼓励创作,以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推动了崇州文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崇州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王汝诚感慨地说:“为文化事业工作了60年,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得到这样的殊荣。”孟超表达了在有生之年继续为崇州文艺事业发光发热的决心。
文学类个人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温靖邦,伏案八载,呕心沥血创作出全景式反映中华民族伟大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虎啸八年》,在海峡两岸获得巨大声誉。温靖邦先生捧着沉甸甸的奖杯,动情地说:“我曾三次获得巴金文学奖,入选‘海峡两岸十大最有影响力军事作家\’,海内外各种奖项大大小小也获得很多,但是没有一个奖项能让我如此看重,这不仅是我创作的作品的荣誉,更代表着家乡人民对我的肯定!”
颁奖结束后,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杨宗林宣布了关于崇州市文联被评为2012年度成都市文联先进集体的决定。他肯定了崇州市文学艺术事业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对崇州市政府为文学艺术事业设立的专项嘉奖表示非常钦佩。他说,“崇州市文学艺术奖”走在了成都市各区(市)县的前面,显示了崇州市政府的魄力和远见。他希望该举措能成为各区(市)县的标杆和楷模,希望崇州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能以此次颁奖为新的起点,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再接再厉、继往开来,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为崇州文艺事业锦上添花,为建设成都“文化之都”添砖加瓦。
(杨雨露/文袁建/图)
新闻推荐
本刊讯在成都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成都市人大代表、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3月2日在参加崇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三圈层市县作为成都市域经济的后发板块,也是市域经济的潜力板块,崇州...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