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牛尾笋
肉质丰富,质地脆嫩的鲜笋
牛尾竹成片,牛尾笋长势良好
8月13日,崇州市文井江牛尾笋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崇州市餐饮协会正式签订协议。
今后,在全市各餐饮协会会员单位的餐馆里,将会有文井江牛尾笋的推介展示,市民有机会吃到来自文井江镇龙门山脉海拔800—1500米山区地带的绿色、有机、无污染的天然竹笋。
当天,持续至11月的文井江镇“崇州特产牛尾笋”采摘体验活动也拉开序幕,采摘者可进入凝幽滴翠的竹林中体验山区居民“山当田耕、竹当菜种、笋当肉吃”的独特感受。
夏天出笋的“神竹”
自古中国人对居住环境都有相当高雅的需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超凡脱俗的思想追求。千百年来,崇州牛尾竹生长在文井江镇、鸡冠山乡、三郎镇和街子镇的山坡上、沟涧间,居住在这一带的乡民“山当田耕,竹当菜种”。一般竹笋都是在春季上市,称为“春笋”,而文井江牛尾竹是夏季抽芽。等到烈日当头,在夏季山区温湿气候的滋养下,嫩笋芽才娇滴滴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牛尾笋的出现让当地群众觉得特别珍贵,称之为“神竹”。
在上世纪,农民上山采笋之前都要举行祭拜山神仪式。唐代崇州本土诗人唐求以长在家乡的牛尾竹为素材,留下“月笼翠叶秋承露,风亚繁梢暝扫烟”的动人诗句,赋予了牛尾竹和牛尾笋独特的人文色彩。
“鲜、香、嫩、脆”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世界上的竹子有一千多种,而崇州牛尾竹只生长在龙门山脉海拔800—1500米的山区地带,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远离城镇、工厂和矿山。广阔的原始森林植被为其成为纯天然绿色食品提供了生态屏障。崇州牛尾笋因而具有了鲜、香、嫩、脆的特色,三千多年前就被当地人称为“菜中珍品”。
崇州牛尾笋含水量高,色泽白,纤维含量较少,具有“肉质丰厚、质地嫩脆、味道鲜美、细腻化渣”的品质。经检测,崇州牛尾笋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B2、C等营养物质,被称为“人类肠道清洁工”,是一种优良的天然保健有机绿色食品。崇州牛尾笋于2012年12月成功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称号,文井江镇已注册了“文井江”商标。
居民身边的“绿色经济”
有机天然的牛尾笋,也并不是一直如此受人“待见”,而是一度被当地人“遗弃”。以前,牛尾竹只是在山间散生和居民房前屋后栽种。但在几十年前生活困难时候,填饱肚子都是比较奢侈的事,肚子的油水本就不多,而牛尾笋消脂化腻的功效就愈加明显。许多村民为了吃饱肚子,甚至将竹子砍掉,种上玉米高粱等,牛尾笋几乎淡出人们视线。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全市为发展林业科技,增加林业附加值,开始实施牛尾竹选优复壮项目。尤其是2002年山区的煤矿关闭后,沿山片区失去了支撑型的经济产业。怎么办?这是摆在文井江镇全体群众面前的现实问题。此时,经过科技改良后的牛尾竹笋材两用,一次造林多年利用,人工投入少,管理简单,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生产特性以及产品品质高,市场前景好的特点脱颖而出。由“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形成。
2003年,在文井江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全镇开始规范种植牛尾竹。现在全镇总共有牛尾竹近一万亩,规范种植约6千亩,进入竹笋盛产期的有3千亩。盛产期每亩产2千斤,产值约6千元。大坪村2组的王福祥家中5人,有3人身患残疾,家中劳动力严重缺乏。种植牛尾竹劳力需求少,还可照顾家庭,近年他家中经济条件逐渐改善,在大家的帮助下,还住进了新房。现在全镇每年牛尾笋就创造了近两千万元的总产值,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经济”。
合作经营 让牛尾笋更“牛”
8月12日下午,文井江镇牛尾笋种植合作社经理人张建文给社员分别打了电话,统计到明天能采摘的牛尾笋约为2千斤。泡椒火锅、滨河火锅、双流白家农贸市场、青白江青石桥市场……根据产出量,每个市场及销售点调配好供给量后,张建文又联系好发货的车辆。
“政府引导、合作社规范、群众自愿参与”是现在文井江镇牛尾笋种植发展模式。由不被人们熟悉到现在一上市供不应求,牛尾笋越来越被人们接受,这固然有它本身的优点,但也离不开文井江牛尾笋种植合作社的努力。2008年,崇州市文井江牛尾笋种植合作社成立。由于牛尾笋种植较简单,不施化肥,不用农药。除了在幼苗栽种及“清林”等重要时段给予标准化的指导外,合作社最大的精力是放在市场的拓展上。
合作社一直积极地与崇州本土的餐馆企业合作。本月13日与餐饮协会签订协议后,合作社将为各餐饮店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同时逐步走出崇州对外拓展市场。通过积极的宣传对接,现在成都市范围内已有15个牛尾笋销售点,合作社也进行产品的粗加工,如礼品装、真空装等。这种“统收统销,产品直供”不仅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又去掉了中间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价格的相对稳定。7月底是牛尾笋上市的时期,全镇每天产量约一吨,供不应求,丰产期每天约为3、4吨,也能基本保证能销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带着文井江镇牛尾笋快速发展这趟车的正是文井江镇党委、政府。合作社的组建、运作离不开文井江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引导。今年,文井江镇党委、政府又投入十万余元用于品牌树立、技术支持、畅通销售渠道等,扶持牛尾笋的发展。“保证产品品质,建立品牌,拓展市场渠道是破解产量提升,价格下降难题的关键,我们也将致力于这些方面,努力发展我们的牛尾笋产业。”文井江镇党委书记戴万川说。
(刘瑞宇)
新闻推荐
本刊讯从即日起到9月底,全市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彻底排除重大安全隐患。集中检查的范围为全市所有乡镇、所有行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其中,重点检查非煤矿山...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