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盛合作社机收油菜
杨炜走访了解农户意愿
寨子合作社经理人竞聘大会8月27日,在崇州市召开的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现代化座谈会上,崇州的“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受到与会专家热烈关注。
在全市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推进的过程中,江源镇创新工作机制,打破职业经理人竞聘的地域和身份限制,以生产型公司流程管理合作社,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以点带面稳步扩大规模,切实将江源土地股份合作社由虚入实、由小到大、由一般社向示范社发展,加速推进转变江源镇现代农业发展方式。
江源镇目前共组建了邓辕合作社、大庙合作社、寨子合作社等8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均已完成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对公账户的办理。截至今年8月,全镇已签订入社面积5138亩,远远超出该镇3058亩统一经营面积的目标任务,而职业经理人更是达到了38人。
打破身份限制
大学生村官也当CEO
3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儿,精神饱满,说起话来简洁干练,这是江源镇大学生村官杨炜给人的第一印象。同时他还有一个身份——江源镇大庙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
说起大学生村官可能都会想到刚走出象牙塔不久,知书达礼,文文弱弱。虽然来到农村基层锻炼,可要说成为管理200多亩土地的专业人员,或许很多人都不会相信。可作为大庙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杨炜信心满满:“合作社和106户群众将223亩土地交给我,我肯定要好好干,做好经营管理,让社员得实惠,让更多的群众愿意加入合作社,同时作为职业经理人的我也能增加一部分收益。”
今年8月,大庙土地股份合作社召开公开竞聘职业经理人大会,由入社成员投票选举产生。按照合作社要求,经过前期报名、审批、宣传和竞聘演说,超过半数的社员将票投给了杨炜,他顺利成为大庙合作社一个经营小组的职业经理人。毕业于四川农大,来自邛崃的杨炜到江源工作已经四年,做的都是农村农业工作。当大学生志愿者的四年里,杨炜一直在村上、镇上两头跑,村上的群众都认识这位踏实肯干的小伙子。当江源镇组建“1+4”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推进办公室后,杨炜一直参与其中,见证了江源镇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对合作社工作政策、经营模式都比较了解。
在得知杨炜有意愿当职业经理人后,江源镇党委、政府非常支持和鼓励,在政策上最大限度地提供便利条件。因为他是第一次当职业经理人,在合作社的利益分配上,群众选择了传统的“保底分红”的模式,这意味着群众不提供生产成本,眼下这季小春的启动资金都需要他来筹措。江源镇党委、政府积极帮他解决资金缺口,帮助他联系机具、种子、化肥等。在向其他合作社职业经理人请教时,也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指导。“我相信自己,有了大家的帮助加上管理得当,合作社效益肯定能好。”杨炜充满信心地说。
打破地域限制
能手跨区来种田
江源镇寨子土地合作社有3个经营小组,入社面积400余亩。第二经营小组入社面积133亩,该经营小组的职业经理人夏朝怀是一名双流县人。一个非本地住户也不在这边工作生活的外地人怎么当上了寨子合作社的经理人呢?原来,夏朝怀也是和大学生村官职业经理人杨炜一样,是今年8月通过竞聘,由社员投票选出来的。
夏朝怀是一位种植粮经作物的能手,在老家双流县经营着上千亩的土地,也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拥有丰富的大面积粮食、经济作物的耕种和管理经营经验。看到寨子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的公告、了解了江源镇土地合作社发展的各项良好条件,特别是得知江源镇在土地合作社的推进发展中任人唯贤,大力鼓励能人高手来参与职业经理人的竞聘,并没有对地域和身份进行限制时,一心想着把事业扩展到家乡之外的他终于看到了合适的机会。于是夏朝怀找到合作社,要求报名参选。
在老家经营着上千亩土地的夏朝怀拥有着自己的农业耕作机具,以前经常来这边帮人收割、耕地等。寨子社区的群众对他比较熟悉,加之本来就有经营管理的经验,夏朝怀终于赢得了社员的信任。大家将100多亩土地交给他管理。在这季的小春中,夏朝怀初步打算种植蔬菜,用自己的机具也能省下一笔开支。初来乍到,他也积极与合作社和其他职业经理人加强沟通,交流耕种管理经验,共享机具。
生产型公司流程管理
利益联结“除本分利”
7月22日,江源镇邓公村村委组织全村21个村民小组约80名代表在该村邓辕土地合作社田块召开现场观摩会,将合作社利用科学方法种出的水稻和农户自己种的水稻进行了对比。观摩会的召开与平时反复的宣传很快取得了效果,入社的面积从532亩增加到1039亩。
邓辕合作社除理事会、监事会外,下设生产部(职业经理人)、综合部、财务部。生产部负责大、小春田间管理、请人工等生产环节。综合部负责核算生产成本、组织采购农资、实施机插秧、大型农机具管理等环节。财务部负责合作社财务管理,结算生产成本和收益。三部实行生产报告制度和财务报账制度。生产部(职业经理人)需要采购农资须向理事会提出申请,填写生产报告单,经合作社监事会、理事会审核同意后由综合部负责采购;生产经营环节中产生的各类费用支出需填写报账单,经监事会、理事会同意后方可报账。引进生产性公司流程后,合作社内设部门责任明确,理事会相当于公司董事会,有决策权,负责生产指令;职业经理人负责生产管理;财务部负责管理账目。制度和流程的规范,制衡了各自权利,使合作社沿着规范化、标准化、示范化的道路前行。
目前崇州市土地股份合作社有两种经营模式,即保底分红和除本分利。群众容易将保底分红与出租流转进行比较,而且利益联系与群众紧密度不高,所以作为全镇示范社建设的邓辕合作社选择了“除本分利”的经营模式。即组建土地合作社,由合作社聘用职业经理人,并与农户签订保证产量的合同,生产季节结束后,除去生产成本,兑现职业经理人考核,剩余利益由社员平均分配的经营方式。此种经营模式便于合作社经营管理,群众易接受,社员参与度高,利益分配更加便捷。
邓辕合作社现在与职业经理人定的是每年1750斤湿产的粮食任务。达到这个产量,合作社每亩给予职业经理人管理费30元,超产部分按职业经理人50%,社员30%,公积金20%进行分配;如果没有达到约定产量,不足部分职业经理人按50%赔付给农户。各项国家政策补贴按职业经理人22%、社员28%、合作社管理费17%、公积金33%比例分配。另外为充分调动经理人积极性,合作社将视发展收益情况给予职业经理人5—10元/亩额外奖励。每年1750斤湿产粮食估价1750元,邓辕合作社理事长张洪成估算了一笔帐,对农户来说收入有五个方面:一是除去生产成本1150元后的600元基础收益;二是合作社务工收益;三是超产部分30%;四是种粮大户补贴的28%;五是外出务工收益。对职业经理人来说收入有四个方面:一是完成生产任务后每亩每年30元管理费;二是超产部分50%的提成;三是种粮大户补贴的22%;四是年终合作社给予的每亩5至10元的奖励。
目标产量和所有利益联结机制均由合作社召开股东大会讨论制定。邓辕合作社是全镇推进土地合作社进展的缩影,而文观、茂盛等其他7个合作社也均按照自身的特点,在探索中前进。
(刘瑞宇)
新闻推荐
本刊讯近日,市老体协会员前往芦山县民政局,将3万元现金捐助给地震灾区。其中,2万元捐给了芦山县老年人体育协会,1万元捐给了芦山县受灾学校学生。芦山地震发生后,崇州市老人们感同身受。他...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