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综合示范基地
风景如画的文井江畔近几年,崇州市加快了生态建设的步伐,先后开展了创建省级、国家级生态城市及四川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崇州市始终贯穿群众观念,坚持依托生态优势,造福一方百姓,取得显著成效。崇州市曾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及省级园林城市等殊荣。
群众期盼所指政府努力所向
市委市政府强调,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落脚点就是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经济腾飞。就生态建设而言,必须打牢生态本底,坚持走“生态强市”发展之路,大力营造具有川西特色的良好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市委市政府早已形成了一套科学严谨、日臻完善的工作思路。那就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坚定不移地把城乡生态建设这项“民生所指、民心所向”的工作做实做好,让良好的生态环境世代传承。
思想决定行动。2009年初,在深刻反思本市发展现存条件和城市发展自然状态后,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文化”等生态产业为抓手,建设“现代产业新兴城市、生态田园宜人城市、西蜀文化特色城市”的发展目标,响亮地提出了“以发展生态经济为驱动,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保障,以建设生态文化为依托,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支撑,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理念,创建省级和国家生态市工作就此全面展开,掀起了新一轮的生态建设高潮。
在创建过程中,崇州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成都市委“双核共兴、三产联动、城乡统筹、圈层融合”的全域成都发展思路和“五大兴市战略”总体部署,同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市创建,努力实现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
强化规划立法夯实创建基础
在声势浩大的创建热潮中,崇州市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基础,围绕生态田园宜人城市的发展定位,统筹编制了《崇州市生态市(县级)建设规划》、《崇州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绿地规划》、《排水规划》、《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规划》,正在编制的《崇州市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崇州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崇州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规划》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形成了覆盖城乡、相互衔接的生态市建设规划体系,并以法定方式使之成为崇州市生态建设的统一指南,引领生态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崇州市随即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常务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25个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目督办将创建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和各部门,统一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在全市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格局。市生态办制定了创建工作考核办法,建立了联合督查机制,把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等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充分保证了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和落实。
在此基础上,各相关部门始终把宣传工作贯穿到创建工作的各个环节,开展了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在《中国环境报》、《今日崇州》、崇州电视台等报刊媒体上开辟生态市宣传专栏;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环保宣传活动;开展“环保十进”宣传活动、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少儿手抄报比赛、生态摄影大赛等宣传活动,营造了全民参与、共建国家生态市的良好氛围。
发展生态产业强化经济支撑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现代城市建设关注的焦点。崇州市决策者既没有由于崇尚生态环境保护而放弃经济增长,也没有因为单纯追求“鸟语花香”而弱化关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经济基础,而是统筹兼顾、并行不悖。
就崇州而言,既然将大兴生态产业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那么这条产业发展之路究竟应该怎样走?市环保局负责人的回答充满自信:“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三业并举!”
首先,借助青山绿水天然禀赋,崇州市着力提高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比重,坚持取向高端,并立足崇州市“两主四辅”特色农业产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有机大米、有机蔬菜、有机水果、有机茶叶等生产基地建设。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采取“理论培训、现场培训、集中培训、分散培训”的方式,对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合组织和种植大户等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申报认证、产品营销监管、农产品溯源和质量安全等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合组织、种植大户对“三品”的认识,增强发展“三品”的主动性,提高“三品”发展的水平。
加大示范建设力度。紧扣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坚持以示范带动为重点,着力抓好“四大”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引领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先后建成桤泉有机果蔬种植示范区、隆兴有机粮油种植示范区、江源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区、文井江有机茶叶种植示范区等一批生态农业项目,促进了崇州市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
加大扶持发展力度。出台鼓励支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扶持政策,为三品种植提供全程技术服务。目前,全市共申报认证有机农产品、无公害、绿色农产品751312亩,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
66.85%。
其次,致力于发展“低能耗、高技术、可循环”新型工业产业集群,围绕做大做强消费类电子先导产业,构建科技创新产业体系。
按照成都市“一区一主业”布局,结合已有的传统工业,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坚决杜绝高能耗、高排放及产能过剩项目进入,全力推进工业发展生态化;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承载能力,积极推进家具、制鞋和装饰装修材料产业改造提升。2012年,崇州市成功引进消费类电子重大项目5个,协议投资34亿元。其中美国捷普一期项目第一阶段建设即将完成,第二阶段建设已经启动。
此外,强力推进以高端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以街子古镇为重点的旅游业快速发展,今年全年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8亿元。与此同时,崇州市立足“国际知名、成都名片、5A景区”目标,邀请国内顶级机构精心编制《街子古镇保护与更新修建详细性规划》,并携手成都一家负有盛名的文旅集团联手打造,实现了“街子味江景区”开园;加快琉璃坝、古镇“金三角”、重庆路沿线和羊马——崇阳四大旅游片区打造,通过加强区域生态特色优势营造和大力倡导生态旅游,全市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市环保局供稿)
新闻推荐
本刊讯10月12日,“践行群众路线,实现伟大中国梦,2013年度成都市文化惠民演出市级精选节目巡演”活动在崇州市启动。来自成都市专业文艺院团的文化志愿者为崇州市群众带来了歌舞、小品、音乐快板...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