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效果图本刊讯 记者从市城管局获悉,崇州市公厕提档升级改造工程已于日前全面铺开,预计明年6月改造完毕。据了解,改造后的公厕舒适整洁,更体现人性化。
原有公厕:脏、乱、差
崇州市城区现有12座公厕,均系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规划及设施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和市民出行的需要。
记者调查发现,现有的公厕大多房屋老旧,设施陈旧,没有专门的管理房,而且蹲位比较少,卫生状况堪忧。位于西湖巷的公厕洗手池有两个水龙头,长期只有一个通水,而且水量很小。位于罨画池公园门口的公厕位置比较偏僻,市民走到这里想上厕所却找不到公厕,而且厕所里灯光昏暗,晚上极为不便。市民刘女士抱怨公厕卫生太差了,“垃圾筒里的垃圾堆满了没有及时倒掉,有时候连蹲坑都没有及时冲洗。”
提档升级:以整洁舒适为原则
早在2011年,公厕改造工程就提上议事日程,市政府决定引入社会资金,以BOT模式在原址进行升级改造。经过详细讨论、规划和准备,去年公厕改造方案正式通过,确定位于天涯广场、西湖巷、电力巷、东升街、孔子广场、上南街南苑、天庆街的7座公厕按BOT模式改造,其余5座因位于旧城改造范围内另行安排。
今年9月,公厕改造工程全面动工。工程投资544万元,按照整体性、舒适性、适用性、美观性、生态性的原则改造。改造后公厕的内外装饰和设施设备按四星级旅游公厕标准配备,蹲位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30%。
改造后的公厕:更体现人性化
从效果图上看,改造后的公厕简单、大气,环境优美。
据了解,从卫生间设施来看,改造后的公厕更体现人性化服务。无障碍卫生间设置了不锈钢扶手、衣帽钩,配备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洗手盆和镜子。普通卫生间内会设置不同主题的背景墙,悬挂以卫生为主题的幽默诙谐标语;洗手台处,将配备梳妆台和整妆镜;每个房间都有节能灯和排风扇。
明年6月公厕改造完毕投入使用。届时,市民“方便”就更方便了。(戚琰)
新闻推荐
崇州市10万亩高产稳产综合示范区“藏羌风情小寨”有奖征名启事
2003年,紫坪铺移民中部分藏族、羌族群众搬迁到崇州市隆兴镇定居。10年后,在市新农村建设指挥部和隆兴镇的关心下,定居群众倾力打造民族聚居、风貌独特、民族元素丰富、文化形态典型,川西坝子唯一...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