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左一)走访群众马丽摄3月26日早上9:20,崇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吴敏处理完一天的安排,乘车从单位出发。今天的行程是“一半一半”:一半在村上,一半在机关。
“我是2009年底到计生局的,之前在道明镇干了6年党委书记,习惯了下基层的工作方式。”吴敏说,除参加上级会议,自己的时间大概有三分之二花在“下基层”上。一旁的工作人员则开玩笑说:“我们这个局长有‘揽活\’干的爱好。”第三次拜访,要为大娘建新房
当天的第一站是崇州市江源镇邓公村困难群众陶惠琼家。
按崇州市群众路线“结对心连心”活动方案,每位机关干部要与群众结对认亲,崇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负责的片区就是江源镇的4个村。这是她第三次到陶大娘家,主要是确定建新房的事。
70多岁的陶大娘目前一个人住在一间木头棚子里,条件十分艰苦。负责照料她的小儿子王树良住在几米外的砖房里,5口之家,也实在挤不下。“既然要修就要修好。原本我们计划出资2万元,后来算了下,可能不太够,决定加1万,再向建委、民政、残联等部门争取一些资金。下周这个钱就会打到镇上,你现在要尽快把宅基地平整出来,同时做一个大致的预算表……”看过陶大娘,吴敏便开始与王树良商量起建房的事。
用什么材料、去哪里找工人最省钱、什么时候要把房子建好……临走前吴敏还叮嘱,“钱你不用担心,房子一定要修巴适。在修的过程中,我肯定会随时来检查工程质量的。”
再访困难家庭,带着需求回城下基层的第二站是三江镇王桥村周建文家,他是农村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安居工程”和“阳光爱心助学行动”的受惠者之一。这两项行动,是吴敏到计生局后除常规任务外忙得最多的工作。目前共为65个家庭修建了新房,救助贫困学生1031名。
周建文家里有90多岁的老母亲,妻子患有肺气肿,常年需要服药,女儿正在上高中,他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几年前,吴敏下基层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就将他的女儿纳入爱心助学范围,协调资金帮他们建了新房、搭建了两个大棚。
“去年两个大棚赚了一万多块。”见到吴敏到来,周建文提出了个小要求:希望降低大棚的高度,“大棚太高,油纸铺上去后我一个人没有设备,很难撤下来,日晒雨淋,油纸坏得快。”
从周建文家离开已是11:30,吴敏没有直接回机关,而是“绕道”去了三江镇镇政府。原来,上周下基层时,吴敏又“揽”了个活。当时,她了解到有一宗拆迁纠纷,便主动当起了“调解员”,“以前在镇上,这种纠纷也处理过很多,也算有一些心得。多谈几次,用心谈,总能有办法。”
四川日报记者蒋君芳
(本文原载3月31日《四川日报》16版)
新闻推荐
2014年4月4日农历甲午年三月初五第13期总第1176期中共崇州市委崇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总编丁强武值班编委李远鹏贴近崇州实际贴近崇州生活贴近崇州群众...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