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初夏季节,走到江源镇的任何一个田块,见到的都是一片忙碌景象。在周敬流转的100多亩农田里,上百群众正在忙着收割大蒜。周敬说:“这些群众大部分都是村上的劳务合作社提供的,都是村上的‘50、60’人员。大蒜的播种、施肥、除草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我是外地人,在崇州一下子找这么多劳动力非常不容易,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劳务合作社的成立为我解决了这个难题,明年我还会在这里流转土地。”
近年来,江源镇充分利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在积极推广“1+4”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劳务合作社,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和土地使用率低的问题,还取得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图片说明 ①“50、60”人员在地里务工 ②蔬菜种植基地 ③入社农户分红
A
粮食稳产高产得到保证
江源镇是崇州市农业发展重点镇之一。为了保证粮食稳产高产高效,江源镇将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作为粮经高产的重要措施,采取“村组干部+农机手”创办合作社、发掘种田能手、大学生创办合作社等形式,先后成立了崇福、邓辕、茂盛、文观、大庙等8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入社户数近3000户,入社面积6000多亩。同时,聘请职业经理人对入社田块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合作社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监督。这样,保证了职业经理人的种田效率,既解决了很多农户不愿种田、种不好田的问题,又实现了粮食稳产增收。
“以前我们每亩地大约有1000斤谷子(湿产)的产量,现在将土地交给合作社种后,每亩地能达到1100斤谷子。”江源镇邓公村党支部书记张洪成介绍。
邓辕土地股份合作社职业经理人万长明说:“我是2011年任职业经理人的,种了270多亩地,合作社除了对我们进行监督外,还经常组织我们进行培训,提高我们科学种田的能力。”
B
种植大户省事又省心
与其他农户自己流转土地相比,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更有利于成片推进,也为种植大户省去了挨家挨户流转土地的时间。
江源镇是崇州市蔬菜种植大镇,对于那些来江源镇流转土地的种植大户来说,合作社这一模式让他们省心不少。江源镇副镇长黄樟说:“以前来落户的种植大户都是单独跟农户谈,涉及户数多,非常不方便。现在直接与合作社谈,不仅为种植大户省时,而且所流转到的土地还比较集中,便于统一经营管理。”
不仅如此,江源镇各村还相继成立了劳务合作社,解决了种植大户特别是外地到江源流转土地的种植大户四处找劳务的问题。江源镇流转出去的土地大多用来种植蔬菜,对劳务的需求量非常大,对于种植大户来说,找这么多人工难,能将这么多人工固定下来更难。
周敬是温江人,2012年他来到江源镇准备流转土地种植大蒜。“那时我1个月左右的时间几乎都是和农户谈租地的事情。很多农户白天不在家我们就晚上去,非常麻烦。”周敬说,“去年我又流转了100多亩地,这次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我找到村上的合作社,用了半天时间与合作社进行租地协商,很快就搞定了117亩地的流转手续。而且这次流转的土地比上次更集中,管理起来更方便。”
C
农户增加了外出务工收入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日益增多,土地“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日益严重,江源镇也不例外。而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成立,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收益。
江源镇邓公村2组的李洪君算了一笔账:原来自己种地每亩需投入1000多元,收成后除去成本仅剩200多元。土地入股合作社后,去年每亩地合作社分红600多元,今年有可能还要增加,比起自己种地每亩多出了几百元的收入。最重要的是,他自己和家人还可以常年外出务工,每月又增加了4000多元的收入,“如果自己种地,就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收入了。”
黄樟说:“农户将土地入股合作社的前提是保证他们的种田收入,虽然每个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所不同,但前提都是保证了农户的种田收入。”
江源镇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农民的土地,前提是保证农户种田的收入。他们分别以每年每亩500元保底加二次分红,600斤湿谷子、小春450元等不同形式与入社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保障了农户的土地收益。
D
解决“50、60”人员就业问题
劳务合作社的成立,不仅满足了农业种植大户的劳务需求,也为江源镇剩余劳动力,特别是“50、60”人员找到了一条增加收入的路子。
江源镇崇福村的李大娘种了大半辈子的庄稼,没有其他特长,很难找到工作。“年纪大了,手脚慢、眼睛也花了,工厂都不要,只能在田里做做农活。”在大蒜地里劳动的张大妈告诉记者:“我50多岁了,干农活是把好手,但就是在外面找不到活干,现在我通过劳务合作社务工,8元一小时,8小时之外的按每小时10元算,一天就有80元左右的收入,一年做50天也能为家里增加4000元。”
劳务合作社通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以合作社名义对前来江源流转土地的种植户开展定向、订单式用工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黄樟说:“现在我们的劳务合作社正在发展壮大,劳务需求也越来越多。等条件成熟了,我们还会想办法让我们的劳务合作社走出江源,走出崇州,到崇州附近的区县,甚至成都去务工,帮助农村‘50、60’人员找到更多的务工机会。”
(汤雷)
新闻推荐
赵浩宇在中江考察本刊讯市委书记赵浩宇5月13日率崇阳街道、羊马镇、市公安局、市人社局等单位负责人赴德阳市中江县,考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群教活动中,中江县东北镇围绕聚焦...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