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选题为民:从群众需求确立项目
★建设利民: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
★结果惠民:管根本利长远达目标
今年,崇州市新一轮民生工程逐步启动实施。民生工程如何做到为民利民惠民,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民生工程带来的好处?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去年崇州市接受成都市市民代表视察的一项民生工程——观胜变电站建设的前因后果,力图从中找到答案。
选题为民:从群众需求确立项目
“崇州经开区每年申请用电的企业就有上百个。”崇州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工作人员姚少伟说。近年来,崇州市居民用电、崇州经开区企业用电负荷持续快速增长,输电线路长期超负荷运行。枯水季节,拉闸限电现象时常发生,群众盼望用上安全稳定的电。
如何解决用电难问题?姚少伟在接受采访时首先从普通用户用电的变压过程谈起。“企业和居民用电是经过多次变压形成的。”他说,崇州用户使用的电从500千伏变压成220千伏再变压成110千伏后,变压成10千伏,进入园区或居住小区后最终变压成380伏或220伏的电压供用户使用。其中,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环节是崇州市电网结构的薄弱环节。观胜变电站建设前崇州市只有一座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输入崇州的电量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社会整体用电量在不断增加,要用电顺畅必须要加大电流量。”在崇州供电公司,每年拉闸限电次数是用电情况的晴雨表。2011年,崇州拉闸限电666条次,2012年减少到112条次。崇州电网全年大部分时间均在重过载情况下运行,安全隐患大,拉闸限电现象严重。
为改变用电紧张的情况,满足市民需求,崇州市于2009年确定观胜变电站建立项目并启动前期工作。该项目于2011年12月动工建设,2013年6月投入运行。
建设利民: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
从安梓公路到观胜变电站大约有500米长的公路。建设者在建设时,听到群众反映通往附近林盘的机耕道坑坑洼洼,林盘里的20多户居民出行不方便。建设者立即拿来建设图纸,发现在不影响规划的情况下,只需将进变电站的道路调整为现有的机耕道加以拓宽改建就可以给居民带来方便,同时可以少占耕地。建设者现场对规划道路进行调整,并报上级审批通过。原有的机耕道只有2.5米宽,改建后的道路加宽到4.5米。居民院落里的一位群众说,以前开车上安梓公路总担心错车困难,现在方便多了。
同时,建设者改变传统的建设模式,在成都地区首次建成顺控操作的220千伏智能化变电站,监控人员只需在监控系统中输入操作命令,即可自动完成相应的操作,时间节省一半以上,大大提高了用电的调度能力。
站内220千伏、110千伏设备均采用先进的全封闭式气体绝缘组合电器,将占地面积从以往的50多亩减少到22亩。组合电器全部被装在外形像罐子一样的设备保护装置里,运行更加稳定,延长了检修周期,减少了日常维护工作量,有效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变电站建设前,项目地里有水沟。建设者将水沟往电站外进行改迁建设,由以前50厘米宽的水沟改建成宽1米左右的U形槽,做到防洪灌溉两不误。在电站围墙的建设上,建设者也处处为群众着想,改变以前现场砌墙抹灰浆的传统做法,在打好基脚时,将在工厂里已做好的整体墙面运到现场进行安装。“虽然成本增加了两三倍,但减少了现场的扬尘污染,我们认为是值得的。”姚少伟说。
结果惠民:管根本利长远达目标
“捷普投产的话,现在用电不存在问题了。”姚少伟自豪地说,观胜变电站是崇州第二座220千伏变电站,其建成投入运行彻底改变了崇州电网长期单座220千伏供电、供电能力严重受限的局面,有效提高了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据悉,观胜变电站是成都西部220千伏电网的重要支撑点之一,担负着崇州城区、崇州经开区、羊马、怀远、街子片区的供电任务,有效解决了隆兴220千伏变电站重载、超载的压力。目前,崇州市境内又建成3座110千伏变电站,预计年内将投入运行。这些变电站投入运行后,崇州电网容量将比2010年增加一倍以上。
记者手记
好事办好,关键是要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涉及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民生工程更是如此。多年来,崇州市在民生工程建设上倾注惠民情怀,视群众为亲人,问需于民;视群众为老师,问计于民;视群众为裁判,问效于民,不仅注重民生工程建设结果惠民,而且注重民生工程建设过程利民,真正将民生工程建成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观胜220千伏变电站从选题立项、建设过程到投入运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崇州市民生工程的惠民情怀。
①观胜变电站一角
②工作人员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③经过林盘进入观胜变电站的道路
(本版采写张海峰)
新闻推荐
本刊讯市国税局、地税局近日结合“走基层”和“心连心”活动,前往廖家镇天元社区广场和梓潼镇文化站开展“文化税务进农家”活动。在活动中,市国税局、地税局将电影荧幕搬到了廖家镇天元社...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