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燕平割猪草
集贤乡中和社区13组的陆燕平两条腿不一样长,属于肢体残疾。她个子略矮,身材消瘦,力量非常小,二三十斤的背篓都背不起。但是陆燕平喂了30多头猪,喂猪、割猪草、洗猪圈,她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创造。”陆燕平说。
A/苦
艰苦的童年养成不屈性格
陆燕平刚会走路的时候,因为身体弱小,家人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父母,陆燕平两条腿不一样长,是残疾人。医生说,这个残疾虽然不影响生命,但是力小体弱的缺陷将伴随她的一生。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1994年陆燕平13岁的时候,母亲患病,经过半年的治疗无果,不幸去世。
几年前家里修房子借了很多钱,母亲治病又借了一些钱,此时家里债台高筑。因为经济困难没钱读书,陆燕平初三没毕业就缀学了。不久,一个亲戚帮她找了一个做打火机的工作,两个月赚了近百块,这让她高兴不己。可惜的是,因为残疾,她被老板辞退。但是,这段难忘的打工经历,在她的心中播下了自强自立的种子。
B/倔
发展养猪业自力更生创造幸福生活
1999年,19岁的陆燕平结婚了。她和丈夫一起,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客观地说,陆燕平现在的生活水平依然中等偏下。“我们现在的生活很稳定,虽然说不上富足,但是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我很知足。”陆燕平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她喂养了一头母猪和二十多头商品猪。“今年生猪的行情不好,最近才恢复到7元多一斤,能有点赚头了。幸好自己养了母猪,要是从外面买仔猪的话,这样的行情估计要赔本。”陆燕平告诉记者,一头猪一年能赚一两百元,她养这些猪,正常的行情下一年能赚五六千块钱。“很不错了,像我这样的,打工没人要,不能做重体力活,能赚钱,能自食其力,很满足了。”
陆燕平说,刚刚结婚的时候家里欠债两千来块。那时候打工收入少,丈夫在外面辛苦一天只能赚十几块钱。他们夫妻俩曾经算过,靠打工赚钱,好多年也还不清债务。
不服输的性格让陆燕平想办法另谋出路。在政府、残联等的帮助下,她开始尝试养猪并获得成功。那时候养猪的利润较高,一头猪能赚几百块。一头、两头、三头,她的养猪规模渐渐扩大,家庭经济条件有了起色。有一年运气好,一头猪赚了接近一千元,她总共赚了三万多块钱,还了债务,添了新家具,还略有节余。虽然现在养猪一年能赚几千元,和打工的收入比起来差很多,但是她养猪的劲头依然十足。她说,加上丈夫的收入,足够家里开销和供女儿读书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陆燕平感觉现在的生活和谐而安宁。
C/乐
关心帮扶是输血也是造血
陆燕平说,她能自力更生,残联给了她不少帮助。她曾尝试着找工作,但因身体虚弱、力气不足,陆燕平在打工求职过程中屡屡受阻。当地政府和市残联多次帮她介绍工作,但企业在试用后都遗憾地拒绝了。不能打工,只能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经过对比和权衡,陆燕平最终选择了养猪。
陆燕平的养猪事业从11年前开始。市残联的梁天奎记得很清楚,那时有一个“种植养殖业扶持”活动,给需要帮扶的对象两个仔猪、两包饲料。陆燕平也记得很清楚,那时她家里连猪圈都没有。“早就想养猪养鸭什么的,可是没有本钱啊。”扶持活动是及时雨,帮陆燕平解决了起步问题。
后来,市上开展“新叶行动”,集贤乡残联和市残联又帮陆燕平申请了3000元启动资金。“开始养猪的时候,建猪舍、买饲料,到处都要钱,这些帮扶资金可起了大作用。通过养猪,我不仅能自力更生,还重拾了生活的信心,”陆燕平说。
除了养猪,陆燕平还种了一块地。她家附近有一块近10亩的土地,是以前的工厂用地,后来工厂不办了,这块地就闲置下来。让农民承包吧,当地农民又不接手。市残联了解情况后,和乡政府协商把这块地租下来给陆燕平种,租金由政府承担。陆燕平在这块土地上洒满了汗水,也获得了丰收。
“政府的支持,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勇气。我相信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陆燕平对未来很自信。
本版采写张世海
新闻推荐
“我现在急需用钱,麻烦转点现金到我账户,账号是xxxxx。”这是很多市民在聊QQ时都遭遇过的诈骗,而且上当受骗的人还不在少数。近年来,随着通信业的飞速发展,借助智能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