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
进修校老师(右二)参加培训(本版采写李潇)
深秋的校园,一阵风吹过,枯叶零落地飘散在空中,没有风景,没有人气。这是崇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发展日渐式微的一个缩影。
该校建立于1962年,“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9年恢复办学,承担着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学校曾有15年的辉煌历史,业务多,培训多,每周学校老师都会到每个片区分学科进行一次培训,同时还承担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的教育任务。如今,学校每学期只举行3——5期培训,并且需要从外面寻找培训资源。教师进修学校发展陷入困境。
急
缺乏新鲜血液培训照本宣科
采访市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周玉林时,他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的培训资源太不足了,近十年没有一个新人到我们学校来,专业技术教师一个也没有,这导致了学校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断层。”据了解,该校目前有22名教师,平均年龄达到50岁,年龄最大的已经59岁,最小的也已45岁。“整个队伍老化,没法进行新陈代谢,理论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培训只能照本宣科。”周玉林说,这导致继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传统模式,缺少针对性、实用性,培训内容相对单一,培训质量不高。特别是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对教育工作的要求,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式,调整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对进修学校教师来说,更是一大难题。
从教育实践来讲,教学经验是需要在课例中积累、传递和提升的。而进修学校的教师大多没有一线教学实践经验,他们更多的时候只能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进行理论传授,没有实例佐证。“没有实例只会让课堂枯燥乏味,对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说就没有说服力,教师们就不愿听,那就达不到培训的作用。”周玉林无奈地说,由于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欠缺,现在进修学校教师更多承担服务者和组织者的工作,很少进行培训。
引
请进来走下去提高培训针对性
面对困境,进修学校也在不断思考和探索。“我们鼓励教师促进自身发展,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周玉林说,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崇州本地一线名师的作用,常年聘请一批崇州市学科带头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校长等,组建继续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开展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想求变,就不能关着门不让新知识进来,就必须要引进先进的培训理念。”周玉林介绍,该校经常聘请省、成都市专家学者到崇州作报告,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开展以校本培训为主的规范化培训也是该校探索的一条新路径。在减少集中培训的同时,他们更多时候走进校园课堂,通过听课、评课对老师进行指导。近年来,该校教师分成3个组,每周一次深入学校听课。每次听课前,进修校的教师都会事先了解所听课程的大致内容并细致备课,了解执教者个人的教学观念,关注的焦点,学生的需求等,帮助执教者理清教学思路。讲课时进修校教师听课并收集教学资料,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弄清执教者教学思路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课后是说课议课,反思教学思路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寻找改进的策略,提出新的教学目标和设计方案,继续观察分析和改进,并做好相关反馈工作。这样的培训模式让教师的学习不停留于接受教育理论,不停留于集体观课后的评议,不停留于公开课的反思,而是以教育理论作用于听课后的感悟,以深刻的反思带动行为的有效改进。
学
打开门走出去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要想进步就一定要走出去。”周玉林肯定地说,考虑到崇州市骨干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在职教师培训的特点,进修校加大了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研讨、考察的力度。近年来,进修学校数次组织全市中小学校长到北师大、华东师大等地进行封闭式培训。今年还组织了10位中小学校长到英国交流学习,并在他们学习回来后召集全市相关教师和校长开展交流论坛,把所学的理念和理论与大家分享。今年2月,进修校聘请四川省教育学会举办“未来教育家研修班”,对全市教育业绩突出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崇州市名师进行集中培训。
走出去的不仅是中小学校的教师,还有进修学校的教师。“出去培训接受了新知识,回到学校后才能做好培训者这个角色。”该校的培训者王羽说。今年该校在暑期派了两名教师到川师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王羽9月参加了国家远程教育培训,回来后担任了进修校国家远程教育培训班的班主任,承担管理、督促、组织等相关工作。
记者手记
“一座破房子,一群老头子,一套老法子,整天混日子”——本该是中小学教师培训领头军的教师进修学校以这样的姿态示人,是一种无法言喻的隐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对于区域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在却深陷“作用被淡化、业务被分化、功能被弱化、地位被边缘化”的困境。走出现在的窘境,为更多的教师服务,让他们真正进步是进修学校老师的想法,他们也在期待破茧成蝶,重回辉煌。
新闻推荐
根据崇府发【2011】9号文件对于“崇州市文学艺术奖”试行办法的规定,第二届“崇州市文学艺术奖”于2014年10月开始申报。为保证申报的公开性和公平性,特面向全市文学艺术团体和个人,征集申报项...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