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亚军夫妇展示莲藕崇州怀远古镇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乡村——黄鹤村。去年底,打工回乡的卜亚军在黄鹤村租了300亩地种莲藕,致富可期。“叶乱田田绿,莲余片片红”,黄鹤村的美丽更加名副其实。
A
有“野心”的莲藕夫妻
和卜亚军相识非常偶然。上月底市工会的“小额创业贷款贴息”发放活动中,卜亚军向记者简单介绍了她打工回乡创业的经历。
按照约定,记者近日来到黄鹤村卜亚军的莲藕种植基地。简简单单的几间管理房前挂着一块牌子:崇州市怀远亚君种植专业合作社。显然,“亚君”这个名字取自卜亚军的名字。
卜亚军的荷塘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塘是由稻田筑高田坎改造而成,没有进行深挖。塘里的水有二三十厘米深,疏落的干荷杆或直或斜散布塘面。卜亚军介绍说,有经验的挖藕人看荷杆的走势就能找到深埋泥下的莲藕,准确地将其挖出来。有些塘里的水已经放光了,莲藕也挖出来了。
对崇州的农村来说,没有经验,没有积累,种植莲藕属于特种种植,投资不小。“平整田地,筑高田坎,买种子肥料,种植管理等各种开支加起来,第一年投资大概每亩3500元左右,300亩一共投入了一百万元。”
卜亚军是怀远当地人,她丈夫贾文芳是河南人。贾文芳有过军人经历,是一个胆大能干的人。卜亚军决定下大投资种植莲藕,贾文芳的强力支持起了巨大作用。
去年,结束了打工生涯,关闭了自己开的小饭馆,夫妻二人到贾文芳在大邑的战友处考察后,对莲藕的发展前景有了了解,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有了新安排:种莲藕,干一番美丽的事业。
B
“不安份”的莲藕夫妻
作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创办人,如果卜亚军告诉你她以前不会种庄稼,你一定很吃惊。
卜亚军以前真的不会种庄稼。“刚刚初中毕业就背个背篼,提杆秤到街上卖水果,有时候也卖菜。后来路子顺了,租车进山拉水果出来批发。”从卜亚军的话里看出,她不是一个“安份守己”的人。因为“不安份”,她想自己做事;因为“不安份”,她想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她一直在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荷花开的时候真是太美了,我特别喜欢。这次我的路应该是走对了。”卜亚军说。
1995年,经人介绍,卜亚军认识了退役军人贾文芳并结为夫妻。1996年和1998年贾文芳、卜亚军先后走出家门,踏上打工生涯。他们走得不远,就在都江堰一家饭店里做事。2008年,夫妻二人回到怀远开了家小饭馆。生意不好不坏,养家糊口是够了,想要大发展难上加难。几年平淡的生活没有冲淡骨子里的“不安份”,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让卜亚军和贾文芳再一次做出选择。
“其实风险很大的。管理、技术都不熟练,塘也不是传统的塘。”贾文芳说,“幸好有市农发局、怀远镇政府的大力支持。要技术支持,他们马上派人来帮忙;田里缺水了,他们马上派人协调。经过一年多的摸索,现在基本走上了正轨。”
C
精明的莲藕夫妻
今年7月,亚君合作社的第一批莲藕出塘,又白又大的莲藕得到了市场认可,100多亩塘的藕很快销售一空。卖藕的30万元钱结算了各项开支、付清了明年的土地租金,“剩下的100多亩塘可以说是利润了。”
为什么不一次性全部卖掉呢?卜亚军介绍,这里有文章可做。夏秋时节莲藕大批量上市,价格是每斤1.5元至1.8元。等临近春节时每斤可以卖到2.5元。莲藕有个特性,只要在泥里水里,放的时间长点短点都无所谓,所以就算春节时出售,对质量没有任何影响。
“有些买主提前打了招呼,春节前一定要留点货给他们。”卜亚军说。
说话间,夫妻二人来到田里。贾文芳把手伸进淤泥摸索着拉出一根半米多长的莲藕。在田边的沟里洗去厚厚的淤泥,洁白的莲藕显露出来。贾文芳说,这是3537品种,肉肥、肉厚,口感很好。煮得生,吃起来脆甜;煮得熟,口感有点粉,“怎么煮都好吃。”
除了3537,他们还种了“鹅莲4号”早熟品种。鹅莲4号莲藕每年6月就可以上市,但是他们今年没卖。“因为第一年密度不够产量不高,所以暂时不卖,留着做种子,明年补在其他塘里。”
种植莲藕,卜亚军投下了夫妻二人多年积攒的40多万元,从银行贷款20万元,附近群众入股20万元,前前后后超过100万元。卜亚军说,第三年收回成本还完贷款就开始盈利赚钱了。
(张世海)
新闻推荐
◆编前语:11月2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四川,布好农村改革“大棋局”》为题,以崇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做法为例,展示了四川深化农村改革的实践。本刊全文转载,以飨读者。“职业经理人比...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