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乡梁景村支书张建军(右一)在村民家走访【开栏语】
2014来,崇州市大力建设产业新城、品质崇州,着力推进“七大行动”,即“交通畅捷行动、产业升级行动、项目攻坚行动、城乡靓化行动、民生改善行动、开放合作行动、固本强基行动”,开创了崇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本刊从本期起开辟“回顾2014年”栏目,专题报道崇州市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效。
崇州市江源镇邓公村18组村民刘玉清身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无法行走,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有一辆轮椅,带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市计生局局长吴敏在得知结对“亲戚”的夙愿后,及时为刘玉清申请了一辆轮椅。坐在崭新的轮椅上,刘玉清激动得眼泪直流:“真是太高兴了,谢谢党和政府关心残疾人。”
刘玉清梦想成真,这是崇州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通过这场声势浩大、意义深远的全党性活动,一批批党员干部走村入户解民情,一件件民生项目落实到位,一个个作风积弊被清理破除,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蜀州大地正迸发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正能量,奏响了一曲为民务实清廉的最强音。
2014年2月—10月,按照中央、省委、成都市委统一部署,崇州市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市99个活动单位、933个基层党组织、31329名党员,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聚焦“四风”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三个环节各项任务。
主动融入领导示范上下齐心推动活动从严从实开展
2013年11月,按照“活动走在前、成都当标杆、全省作示范”的目标,崇州市主动预热、提前融入,全面开展“结对心连心·我们在一起”联系服务群众主题活动,并将此作为落实省委“走基层”活动和成都市委“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的实践载体。全市近6000名党员干部与67万群众、900多家企业结对交友,累计走访群众50多万户次。市委常委分头主持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10场次,深入基层一线与普通党员群众座谈3600多人次,提前收集梳理各类意见建议274条,找准了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方位,下好了活动“先手棋”。
在精心完成领导机构组建、活动方案拟制、动员大会筹备等工作后,崇州市率先在成都启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市委书记赵浩宇带头研究制定的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被省委群教办作为范本印发全省。各活动单位迅速动员部署,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活动。围绕解决“总开关”问题,全市集中学习1100多场次,举行先进事迹报告会150多场次,党员干部的思想灵魂得到深刻洗礼,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2014年6月,市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市委书记带头亮丑揭短,常委班子自曝问题,常委之间相互批评一针见血,共提出批评意见165条。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全程出席指导并给予肯定。省委第一督导组组长刘云夏评价此次民主生活会:“开了一个好头、树立了一个标杆。”
在市委常委班子的示范带动下,崇州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活动要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扎实推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跟进解决,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活动期间,崇州市树立了“锦旗哥”李海峰、“女娃娃村支书”赵疆等一批先进典型,吸引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成都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崇州市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130余次的密集宣传报道,活动的浓厚氛围从党内扩展到党外。
突出问题导向健全制度约束聚焦“四风”营造作风建设新常态
真督实导是教育实践活动不散光、不走神的有力保证。崇州市12个督导组全程从严从实督导活动开展,督促指导各单位修改活动方案平均6次以上、对照检查材料平均修改15次以上,并针对活动存在问题及不良倾向约谈单位“一把手”130多人次。市级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联系点第一督导组组长职责,严格审阅方案材料,蹲点指导所联系的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转化提升。同时建立领导约谈反馈、问题动态管理、跟踪督办问效等机制,狠抓重点环节督导,在全市形成了动真碰硬的强大声势。
崇州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四风”查摆问题,大力开展“11+4”正风肃纪专项整治,集中整治文山会海、吃空饷、在编不在岗等问题,解决“四风”等突出问题4557个。加快推进“三权”改革,从保证权力阳光运行、民主监督、规范执行等方面入手,努力把资源权、财经权、人事权三大最核心的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源头上防止“四风”问题的滋生和蔓延。
建章立制是夯实作风建设的基石。崇州市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及时把反对和纠正“四风”有效做法固化为制度成果,制定了《崇州市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建立健全了管理约束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各层面共废除制度84项、完善制度884项、新建制度609项,为根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提供了治本之策,强化了领导干部按制度办事、按规矩用权的意识。
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群众路线,归根结底体现在作风的深刻转变上,落实到为民办实事中,落脚到群众的满意度上。崇州市教育实践活动历时不到一年,全市各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风建设成效明显,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围绕解决政绩观不正确的问题,崇州市以功能区划分为依据,研究制定了差异化目标考核体系,增强了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全面停止新购一般公务用车,实现全市公务车总量逐步减少。全市发文数量同比减少41.39%,全市性会议同比精简22.4%。5351位党员干部作出会员卡零持有报告,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747人作出不出入私人会所的承诺。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带动了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在群众测评中,群众满意率和民主评议总体评价为“好”和“较好”的分别达99.6%、100%。
党建基础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稳固。“强基行动”推动27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全部转化提升。全市刚性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分层分类列出“不合格”党员共性“负面清单”12个,个性“负面清单”54个,严格对照标准评议出“不合格”党员120人,党纪处分3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1人。通过新建、扩建、盘活闲置资源等方式加强阵地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密切血肉联系,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增进。全市党员干部走访基层、倾听民声、回应民意,与群众开展“亲人般”“家庭式”互动,建立“三本台账”12285个,掌握困难群众1299户,收集群众意见24600多条,深入开展了“送服务·助春耕”“助困敬老·传递关爱”等党员义工日活动,走基层、送服务3万多人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4600多个,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批民之所急、民之所盼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崇州市大力化解信访积案,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办结中央巡视组交办案件33件,办结率73.3%;省委巡视组交办案件108件,办结率92.3%;成都市委第十督导组转办案件51件,办结率87.93%。
民生工程惠及万千群众。崇州市扎实推进群众关注度最高的贫困村脱贫、棚户区改造、乡村公路、沟渠治理等民生实事,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保障。全市17个相对贫困村实现脱贫11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6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成都市207项十大民生工程和崇州市22件民生实事按计划有力推进。一系列民生实事的实施让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
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崇州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活动状态,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形成反对“四风”新常态,加快形成推动崇州跨越发展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汇聚起“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力量。
◆本版采写张杨
新闻推荐
捷普生产厂区张杨摄全友家私自动化生产线刘朝伟摄2014年,崇州市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崇州市工业发展直面困难逆势而上、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始...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