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崇州新闻 > 正文

薪火相承 桃李芬芳崇庆中学95岁了

来源:今日崇州 2015-01-09 15:35   https://www.yybnet.net/

建设高效课堂专家作专题培训激情赛课近百年春风化雨,一世纪桃李芬芳。伴随着2015年的脚步,崇庆中学迎来了95周年华诞。回顾95年办学历程,崇庆中学始终坚持与时代同前进,形成了优良的校风、严谨的学风和光荣的传统。一代又一代崇中人锐意进取、薪火相传,用热情和汗水谱写了崇州教育的辉煌篇章。

百年追梦——回顾崇中发展历程

崇庆中学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其前身为崇庆州官学考棚,清朝晚期更名为求是书院。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求是书院脱胎换骨,衍生为以现代教育为己任的崇庆中学。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崇中学子毫不犹豫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担,舍身赴难,血洒疆场。 

1943年,以罗光裕为首的39名学生被编进“入印远征军”,飞越著名的“驼峰航线”,参与对侵缅日军的作战。 

1949年,崇庆县解放,崇庆中学开始书写新历史。教师认真钻研新式教育,涌现了一大批学科带头人。许多贫困的工农子弟进入崇庆中学学习。学校影响卓著,成为川西六所名校之一。 

1978年,崇庆中学被确定为县和地区重点学校。1982年,崇庆中学进入首批省级重点中学行列。1985年的第一个教师节,崇庆中学26位教师获得国家颁发的荣誉证书。 

90年代开始,崇庆中学站在时代的潮头,从严治校,依法治校,为国家、社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未来建设者。崇中莘莘学子的足迹遍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在世界各地的许多重要岗位上发光发热。 

2008年,崇庆中学校舍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遭到极大损毁。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积极谋划崇庆中学整体搬迁方案。短时间内,一幅崇庆中学新校区的宏伟蓝图跃然纸上,成都市政府统建资金1.4亿元很快到位,灾后重建快速推进。 

2009年9月,崇庆中学整体搬迁至位于崇阳街道中南街学苑东路24号的新校区,硬软件水平大幅度提升,翻开了跨越发展的崭新一页。 

2013年,崇庆中学在小东街老校区设立初中部。同年12月,崇庆中学被批准为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4年11月,崇庆中学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成都二、三圈层唯一一所一级示范候评学校。

耕耘不辍——办学水平不断攀升

春华秋实,斗转星移。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崇庆中学始终不忘肩负的使命,始终不改开拓进取的勇气。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教育实践,崇庆中学确立了“成人、成才、成功”的教育理念,创新提出“外联内改、特色办学、品质崇中”的办学思路,探索形成了以“思问”教育为主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崇庆中学从加强内涵建设、注重特色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入手,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建章立制,围绕“以德立校、民主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促进管理规范化;文化引领,提升学校品位;建设教师发展基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设立国际教育部,开创办学国际化之先河;开设多样化课程、活动,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012年8月,以秦志伟为校长的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接过发展接力棒,凝心聚力抓质量,一心一意谋突破。两年来,全校教职员工思想进一步解放,精气神焕然一新,各种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不断被打破,崇庆中学迈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近几年,崇庆中学教学质量连年提高,高考成绩屡创新高,受到成都市教育局和崇州市政府表彰,赢得广大家长的高度赞扬和信赖。2013年高考一次性上本科、重点线首次突破800大关;2014年一次性上本科、重点线832人(含艺体双上线),本科上线率为65%,其中上重点大学线比例为24.1%,上二本及以上比例为75.4%,皆居成都市同类学校前列。 

素质教育成效显著。近三年,学生在学科、体艺竞赛中有10人获国家级奖项,28人次获省级一等奖。

改革创新——构建“思问”教育特色

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面对教育改革新形势,崇中教师坚守责任担当,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追溯学校近年教研史,“思问”精神已成为师生共同的追求,它集中体现于教风与学风,并以教风引领着学风。何为“思问”?“思”指思考、创造,“问”指疑问、求知。简而言之就是要善于思考和提出疑问。 

基于此精神,学校着力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诱思”教学模式为核心的“思问”教育特色,涵盖“思问德育”、“思问课堂”、“思问教学”、“思问科研”等多个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思考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 

2012年以来,学校强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教学氛围为之一新。2013年7月,学校聘请全国知名课改专家到校开展集中培训,提升了教师建设高效课堂的能力。2014年5月起,学校在全市率先尝试“微课,翻转课堂”与“高效课堂”的有机整合,新课改向纵深推进。 

与此同时,学校不断为教师创造自我提升的机会。多名特级教师开办名师讲堂,通过“老带新”,加速提升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实施“三课”,即名师示范引领课、同课异构研讨课和青年教师成长课,促进教师成长。先后派出100名一线教师前往全国课改先进学校昌乐二中、衡水中学等校参观、学习,拓展了教师视野。大力开展“小型科研”,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堂高质量的汇报课,每学期撰写一篇学术论文,每月读一本教育类书籍,每月撰写一篇课堂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素养。 

如今,学校教育科研结出累累硕果。2011—2014年,教师参加各级课题大赛获得国家级奖2人次,省级奖1人次,市级奖7人次。公开发表的论文或在各级论文评选中获奖的论文共计136篇,获奖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51.3%,其中获国家级奖1人次,省级奖4人次,市级奖131人次。目前,学校已有国家级科研课题“语文研究性学习”,省级科研课题“‘三生三成长\’研究”,成都市级科研课题“高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和“地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 

去年6月12日,成都市教育局课改调研专家组到崇庆中学调研时,高度评价了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认为崇庆中学通过推进“思问”教育改革模式,凸显了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促成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铸百年名校品牌,创崇中教育辉煌”一直是崇中人的梦想和追求,在富有开创精神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引领下,在思想开放、兼收并蓄的老师们的努力下,在新一轮的课改路上,崇庆中学必将创造奇迹,实现腾飞。

本版采写张杨

新闻推荐

解放前夕在中和乡今桤泉镇临董村冯庙子读小学的姚国群

解放前夕,在中和乡(今桤泉镇)临董村冯庙子读小学的姚国群(上世纪70年代居住在崇庆县大北街,曾在崇庆县塑料厂工作过)、姚国云(上世纪70年代居住在元通镇)、姚国桢、姚国华(老家在集贤乡姚林),你们的同学...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薪火相承 桃李芬芳崇庆中学95岁了)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