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崇州新闻 > 正文

新闻背后的故事

来源:今日崇州 2015-01-01 15:36   https://www.yybnet.net/

采访是最好的修行

■《今日崇州》记者刘瑞宇

关上电脑走出办公室时已是华灯透亮,记不得这是多少次,只不过这种披星戴月的日子在冬天里要特别地明显。有人说冬天清冷的空气会让人有砥砺奋斗的决绝与勇气。在车灯流彩和车辆轰鸣的背景下回家,又给这样加班后的心情增添了些“悲壮”。有什么呢,身边的人谁没有这样的体验呢,又或许说这样的情况是常态。

作为报社里资历最浅的大龄青年,到报社已是第三个年头。三年来有苦有累也有成长,从事新闻报道这样的职业,注定了要看得多、听得多、经历多和付出多。

“采访啊!写稿呢!忙着哒!”对于朋友的邀约,常常会以这样的方式而结束。真有那么多事?辗转采访、收集素材后,对于采访对象来说已OK,而于我们来说真正的工作才开始。梳理记录、整理思路、确定结构、撰写报道并不是一上来就能驾轻就熟。当采访没到位或漏掉东西时,编辑“毒辣而严格”的眼光会毫不留情。返工的麻烦不说,心里自责和羞愧的滋味更是不好受,为什么自己这点事都做不好?不适合?不喜欢?还是没适应?这种困惑曾长久地挥之不去,直到有一天突然想起自己刚毕业那会。那时,我在一家社区生活周刊工作,为了吸引读者会在小报上编排新闻、体验报道、人物故事或者一些文学作品。当时,特别羡慕编辑部的同事,最大的愿望就是调到这个部去,和他们共同“离新闻再近一点”。

而现在,我从事的不正是当初梦寐以求的工作吗?此时我有从事多年新闻采编的前辈,有业精于专的摄影老师,有强大的团队和平台。正是这样,我有机会在曾经梦想的路上前进飞奔,并让更多的人通过我的笔去了解我之所见所感。

年轻的笔触或许不能完全把握和传达所见所想,但好在我还在努力,还有众多前辈悉心指导。我对自己说最好的修行是“去吧”。去吧,去拿起笔和相机,再出发。

不平凡的一年

■崇州电视台编辑薛才喜

时光荏苒,转眼一年过去了。这一年是平凡的,但对广播电视台来说,它又是不平凡的。去年,市委、市政府整合崇州媒体资源和新闻宣传平台,将崇州市新闻中心和广播电视台整合运行,崇州媒体迈出历史性的跨越步伐。一年来,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感受到的是一份充实和愉快,收获了一份感动和激情,坚定了一份信心与梦想。

整合后,内部机构、机制等各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我仍然从事《崇州新闻》编辑工作,表面看来我的工作与原来一样,但是感觉大不同。新闻节目进行了改版包装,增加了新的栏目。在保证时政新闻报道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报道和服务性的报道,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大幅度提升了新闻宣传质量。在编辑稿件时,每天都有新鲜感,每组新闻都有兴奋点。虽然每天要处理大量稿件,修改文字、提炼主题、调整结构,与记者交流沟通,工作忙忙碌碌,但我从中感受到的是充实和快乐。

为了提升新闻宣传质量,中心设立了新闻质量奖励基金,定期不定期地进行业务竞赛,每月进行节目阅评会、业务学习、摄像技能大赛、新闻赛马会等等,营造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一年后的今天,我的工作又有了变化,进入一个新的部门开始了新的工作,一年的感动和激情坚定了我的信心和梦想。目前新闻中心正在筹划、运作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平台大融合。新闻采访中心、编辑中心、刊播中心即将诞生,我和我的同事们更加坚定,新闻中心新跨越的梦想定能实现。

与新闻中心共同成长

■《今日崇州》记者汤雷

每个人都曾有过一颗年轻而躁动的心,都有一段热血燃烧的日子。2013年10月,正处于这段时期的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来到了崇州市新闻中心。

作为一名初学者,我尽心尽力地完成着每一项采访任务,但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太少,新闻敏锐性太差,采访不知道从何入手,写作不知道从何下笔。当写出来的稿件被退回时,我想过放弃,最终我选择了坚持。

于是我努力学习,勤于采访,希望自己能够早日独挡一面。

一次次,我把堆放在角落的《今日崇州》合订本、《成都日报》、《四川日报》、《人民日报》重新整理出来,仔细翻看,认真思考;一次次,我把存放在电脑里涉及全市工业、农业、旅游业的资料文件,重点工作的领导讲话稿找了出来,仔细阅读;一次次,我将相机的使用说明书拿着,一边看着说明书,一边操作相机。

慢慢地,我了解了新闻的真正含义。通过自己的努力,写作的稿件一篇篇刊登上《今日崇州》,甚至是头版头条,我内心充满了欢乐和小小的成就感。

在这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艰辛与快乐并存,成长与发展同步,我真正成为了新闻中心的一员,我爱上了这个行业。为了让这个行业不抛弃我,我会一直努力,一直在路上。

沧海桑田不忘初心

■《今日崇州》编辑戚琰

掐指一算,到报社工作已经整整16个年头了。从青春年少到华发初生,其间虽然时有倦怠,偶有迷惘,但对这份工作的感情却不减反增。

新闻中心整合后,我的工作发生了变化,由一名新闻记者转变为编辑。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工作变得轻松,相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不是一个“打酱油”的,他不仅要对文章的字、词、句进行检查,还要审核新闻的谋篇布局,提练文章的立意。所以编辑有时候是一个“黑面神”,会“无情”地要求记者补充采访甚至打回重写。所幸我有一个精诚合作、团结一心的集体,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大家都齐心协力,从不推诿扯皮。

短短一年多的编辑工作,我充分体会了与新闻记者不同的酸甜苦辣。编辑工作需要灵感,当灵感来的时候,一篇消息从标题到内容,唰唰唰,几分钟搞定。记得有个记者写了一篇关于小区创新自治管理措施,每个住户收取一元钱清运费清运小区垃圾的稿件。当时记者的标题是“一元钱的秸秆清运费:小区大家共建”。我迅速看了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一下来了灵感,提笔写下文章的标题——“一元秸秆清运费,运走小区脏乱差”。后来这篇文章在新闻赛马活动上被评为优稿,我心里比蜜还甜。

编辑需要集思广益。就在同一期稿件里,编辑一篇关于背街小巷安装路灯的稿件时就卡壳了。稿件编辑很顺利,老是觉得标题“背街小巷路灯亮了,群众心里亮堂堂”不够力度,不够响亮,表达不出路灯安好后群众的喜悦之情。我不甘心啦,吃饭在想,睡觉也在想,还是没有办法。版面排出来后,我向同事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家也有同感。这时有个记者在旁边说:“把路灯亮了改成明晃晃。”这样一改,大家觉得简单明了,文章的立意得到了充分体现,马上就把标题改了。这个标题也成了大家公认的一个好标题。

虽然只是一份简单的工作,但要说的有很多。我最想说的是,经过这一年,我从不断摸索到逐渐成长,打心眼儿里爱上了这份工作。无论是2015年、2016年,还是今后的很多年,我的爱也永远不会改变。

老地方新挑战

■崇州电视台主持人何云皓

2013年底,崇州市新闻中心和广播电视台正式整合。而我,也从以前电视台的播音制作部,来到了电视专题部,在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开始了新的工作。

2012年8月刚到崇州电视台当主持人时,工作流程简单——配音、录制,还有偶尔的外景主持。主持人参与节目制作的程度并不是那么深。当时的工作环境在现在看来,真的有点简单,《崇州新闻》和《这方乡土》共用一块背景板;演播室灯光杂乱;主持人的造型由自己解决,例如发型、妆容。不过,这些情况在2013年底发生了改变。

到了电视专题部,开始《品质生活ABC》的制作,明显感觉工作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只需要等待稿件,然后配音、录制节目,但新节目需要主持人更多地参与到节目制作当中,更多地出现在节目当中。在《品质生活ABC》的“小何逛新城”板块中,我从主持人变为外景记者,每周给大家推荐一些好玩的地方,或者一些有用的好推荐。从单一的节目主持,到多元化的外景记者,改变是明显的,也让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在新的栏目里,我和编导、摄像一起策划、一起交流,经过多次讨论策划出的节目有了更多的形式,更多的内容。这也是整合之后带来的一个变化,大家不再各自为阵,而是凝心聚力,共同向前。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向前走,为市民带来更多更好更精彩的节目。

新闻推荐

■戚斌(市依法治市办常务副主任、司法局局长)坚定不移推进依法治市争创国家级示范市

为全面推进全市依法治市工作有序开展,崇州市在去年成立了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部署崇州市依法治市工作。目前,我们正积极做好依法治市新一年的开篇工作。根据工作实际,预计在第一季度...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新闻背后的故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