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大闸蟹就要上市了,陈飞这些天忙得不可开交。“周末农家乐就热闹了,国庆节期间人更多。现在大家不仅要吃大闸蟹,还要自己钓,我们这儿就可以满足休闲娱乐的需求。”陈飞告诉记者,她最近都在准备各种接待工作,以便客人来了提供更好服务。作为一个重点大学毕业的大学生,陈飞没有选择都市,而是扎根农村自主创业,她和丈夫两人白手起家,克服种种困难,如今她创立的铁溪人家大闸蟹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步入正轨,铁溪大闸蟹已闻名于成都、绵阳等地区,每年9月至11月吸引了成都市周边近万名市民前来体验、垂钓。
选择农村 开始艰辛创业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相较于大城市的喧嚣,我更喜欢农村的淳朴。毕业的时候也曾迷茫过,但最终还是选择扎根农村。”陈飞告诉记者,她是重庆人,2009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那时既可以回家,也可以到大城市找工作,但最吸引她的还是“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当时的她还是第一次听说“西部计划”,觉得挺新鲜,老师讲了“西部计划”的概念和诸多“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事迹,她被故事深深感染,于是参加了“西部计划”志愿者。经过统一培训,2009年8月陈飞被分到了大邑县董场镇服务。
在董场镇,陈飞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她和丈夫王朝兵在这里相识相爱,一起后萌发了共同创业的想法。当时董场镇有一个编竹笆的作坊,生产出来的竹笆半成品专门用于预制板制作,就业人群主要是留守农村的妇女。陈飞开始思考,如果把作坊盘下来,办成有规模的厂,不仅有利于创业致富,还能提供就业岗位。2010年3月,陈飞和丈夫创办了大邑县高井竹编制品厂。然而竹笆属于半成品,后因成品预制板原产料发生改变,竹编厂不得不停产。
不断摸索 大闸蟹养殖步入正轨
首次创业失败,陈飞没有就此放弃创业的梦想,她总结经验,准备择机再重新开始。陈飞决定扎根农村,好好干一番事业。她给自己报了远程培训班,学习了养殖技术,2012年5月,在团县委的扶持和董场镇政府的帮助下,陈飞在正雄社区1组成立了铁溪大闸蟹养殖专业合作社。
陈飞引进了阳澄湖大闸蟹,开始批量养殖,然而起步时,小蟹大量死亡,这让她非常揪心。“那段时间吃不下睡不着,每天都到养殖场去看。花钱买了蟹,运输过程中就会死一部分。我跟发货商联系,让他们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后来运输问题解决了,回来的蟹都活蹦乱跳的,但是每养一天就要死一些,我急得跳脚。”陈飞和丈夫上网查询,请教专家,通过不断钻研,最终发现了原因。
提档升级 享受创业成就
铁溪大闸蟹养殖基地位于大邑县董场镇正雄社区,原占地20余亩,扩建后已发展到150亩。然而这并不是陈飞的最终目标。“我看到很多蔬菜水果基地都是游客自己采摘,生意非常好,大闸蟹也可以借鉴这个模式。如果把基地搞成农家乐,让大家来垂钓,玩一天再把大闸蟹买走,乐趣更多。”陈飞说做就做,她四处奔波联系,对大闸蟹基地进行提档升级。如今,铁溪大闸蟹已经发展为集休闲、垂钓、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每年要接待成都、绵阳等周边地区5万人次以上。
“刚开始创业真的很辛苦,现在已经形成良性循环,我们轻松多了。”陈飞说看到大闸蟹基地发展越来越好,她非常自豪,这种成就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如果大学毕业后到城市里找工作,可能现在收入也不少,但人生就不像我现在这么精彩。趁着年轻去打拼,去奋斗,不管结果怎样,至少没有辜负青春。”陈飞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杜文婷 文/图
新闻推荐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城市,近年来,成都市制定了“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提出“推进产业标准化,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具体要求,力争通过标准化手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奋力打造西部...
大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