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第26次全国助残日。在这个属于残疾人的节日里,让我们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他们。
近年来,成都市不断推进残疾人事业制度创新,全面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残疾人扶贫解困和兜底补短、残疾人工作基础管理、残疾人事务对外交流等工作取得了的新进展、新成效。广大残疾人在康复、养老、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得到了有效解决,特别是残疾儿童享受到了特别关爱和特殊照顾,真正实现残疾人在哪里,民生工作就推进到哪里;残疾人在哪里,***和“双创”工作就开展到哪里;残疾人在哪里,保障服务就落实到哪里。
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成都市重度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帮助其解决长远生计,全面启动资助16岁以上城乡重度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工作;
按照“自愿申请、同等救助、同一项目不重复救助”的原则,对成都户籍有康复潜力的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
精心组织以“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监管”为核心的***,通过量体裁衣、精准滴灌,实施好重度残疾人参保、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阳光家园”计划、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让残疾人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
帮扶残疾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扶持有能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为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辅具配置;
……
精准救助
把温暖送给每一名孤残儿童
今年第26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为: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关心关注、精准救助,把温暖送给每一名孤残儿童,成都市残联一直在努力。
“在0-6岁这个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及早发现视力、听力、智力、肢体、孤独症等方面的疾病,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残疾儿童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成都作为“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全国五个确定试点城市之一,近两年,成都市积极开展0-6岁儿童残疾筛查试点。
与此同时,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2015年,市残联制定《成都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办法》,强化对残疾儿童的抢救康复救助。按照“自愿申请、同等救助、同一项目不重复救助”的原则,对成都户籍的持证残疾儿童,其中脑瘫、智障、自闭症类的儿童不超过12周岁,其他残疾类的儿童不超过7周岁,并且经专业机构评估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有康复潜力的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
视障类(含盲)康复训练每人1.2万元,适配辅助器具每人每年0.12万元;肢体类(不含脑瘫肢体矫治手术每人每年1.5万元,若经医保报销或其他经费渠道予以救助后不足1.5万元的,据实全额救助;康复训练:1.2万元/人/年;适配辅助器具:0.12万元/人/年。脑瘫类肢体矫治手术:3万元/人/年,若经医保报销或其他经费渠道予以救助后不足3万元的,据实全额救助;康复训练:1.2万元/人/年;适配辅助器具:0.5万元/人/年,若实际产生经费不足0.5万元的,据实全额救助;精障类(含自闭症)康复训练:1.2万元/人/年……目前这项工作开展顺利,已为3591人次贫困家庭脑瘫儿童提供了康复训练、手术和辅助器具适配的救助,为926人次贫困家庭重度听力残疾儿童提供了手术、助听器适配和语言康复训练,为2921人次贫困家庭的智力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训练。
精细工作
帮助残疾人实现“双创”梦想
一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关心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所有残疾人。为了帮助有创业意愿及能力的残疾人更好地创业,市残联精准施策,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深入实施就业创业优先战略,大力唱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主题曲,充分激发残疾人的创新创业意识,充分发挥各部门在促进残疾人就业和扶持残疾人创业中的作用,深入实施残疾人就业创业优先战略,组织实施残疾人创业提升计划和残疾人就业倍增计划,着力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每一个有条件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梦想,通过劳动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近期,在市残联的指导下,彭州市残联充分运用残疾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对残疾人的学历、受教育程度、残疾类别、等级等情况进行了系统地统计分析。根据低文化人员占比较多的实际情况,残联走访了安置残疾人的企业,了解企业在安置使用残疾人过程中的情况和意见,以及对残联提供服务的意见建议,逐步清晰了残疾人就业服务事前配型、事中培训、事后跟进的就业服务三步曲模式。
为了更好地为残疾人就业服务,彭州残疾人就业服务QQ群应运而生。通过“互联网+残疾人就业服务”,让残疾人就业服务在“指尖上”、“鼠标上”与残疾群众零距离接触,多级联动,形成了残疾人就业新模式。
精心组织
全国助残日活动丰富多彩
1990年12月28日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48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从1991年5月15日开始实施,“全国助残日”活动即从1991年开始进行。
“全国助残日”是中国残疾人节日。现在,每年5月的“全国助残日”活动在成都市正逐步发展成为“助残周”。
今年第26次全国助残日期间,全市残联系统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扶残助残系列活动,有关扶残助残惠残措施相继出台,让广大残疾人分享更多福祉,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日益浓厚。除了市残联将组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外,各区(市)县残联也都纷纷动起来,其中:天府新区将组织社区志愿服务队与孤残儿童建立1对1探访关系等系列活动;青羊区将举办“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法律援助惠民行暨第26次全国助残日文艺汇演活动;成华区落实残疾儿童保障、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开展特殊儿童融合活动;青白江区将开展“关爱孤残喜迎残运 让爱洒满人间”——喜迎残运会全国助残日活动;大邑县将为孤残儿童送教、送康复上门,橙丝带志愿帮扶孤残儿童系列活动;蒲江县将举办关爱孤残儿童—展示、招聘、义诊等活动……
新闻推荐
今年4月,本报联合市教育局正式启动了“市民身边的好学校”这一品牌活动。通过前期的公开征集,不少市民纷纷打进本报热线,推荐他们心目中“身边的好学校”。根据大邑市民的推荐路线,记者深入大邑县各...
大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