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大邑新闻 > 正文

雨中值守隐患点 一站就是几小时 本报记者跟随大邑地质灾害监测员 体验汛期到来时监测员的艰辛工作 洪继东

来源:成都日报 2016-07-05 21:25   https://www.yybnet.net/

“好几周没见下雨,这种情况就得引起重视。”大邑县斜源镇太平社区地质监测员蒋蓉,虽然才担任这个职务4年,但是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监测经验,“入汛,这雨或早或迟就一定会下,一些监测点位长期处于干旱状态,一旦下雨,雨水渗入干裂的地块,发生状况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6月30日,7月2日,记者分别前往大邑县斜源镇太平社区、悦来镇三仪村,跟随当地地质监测员,感受他们的地质监测工作,体会他们的艰辛付出。听说记者前来采访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蒋蓉立即爽朗地答复:“咱们一起走一趟。”

每年汛期,对于山区面积占到70%的大邑县,就会打响一场严防死守的地质灾害攻坚战。该县有500多名地质灾害监测员坚守在一线。

每天前往自己负责的监测点位观察,是每一位地灾监测员一天里的首要工作,如果下雨,点位上的24小时轮班值守,更是家常便饭。处于隐患点附近老百姓的房前屋后,就是他们的阵地。一旦汛期到来,他们就绷紧神经,严密监视着点位山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查看隐患点

拨开半人高灌木

还得提防被蛇咬

这个点位来了多少次,已经记不得了,但是这条小道,闭着眼也能找到。

蒋蓉负责的孙家坡点位,位于斜源镇旁的黄山山腰处。上月30日,本报采访车在通往太平社区的山道上,爬行了20多分钟,海拔从800米提升到了1300米左右,到达太平社区4组范围。村道的水泥路也到头了,汽车不能再往前行。下车后,沿着黄泥路面,记者和蒋蓉往监测点位走去。

走到一个斜坡处,蒋蓉指着坡下50米的位置告诉记者,监测点位就在那儿,顺着蒋蓉指的方向看去,全是茂密的灌木和树林,植被很好,一点看不见裸土。看着记者怀疑的眼神,蒋蓉说,还得顺着坡往下爬。可眼前全是半人高的灌木,根本无从落脚。“跟着我!”蒋蓉麻利地拨开半人高灌木丛,在前面蹚出了一条小道,记者仔细观察,原来在灌木丛中,有一条用脚踩出来的小路,“这里原本有条小道,但是夏天植物生长旺盛,小路就被覆盖得看不见了。”蒋蓉笑着说,“这几年时间,这个点位来了多少次,已经记不得了,但是这条小道,闭着眼也能找到。”

听蒋蓉介绍,在山区监测点位,虽然情况熟悉,但是监测员们每次前往监测,还是得多加小心,被蛇咬等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到点位监测,一般都得穿雨靴,第一防蛇,二来林子里土地湿滑,防止脚下打滑,滚下山坡。记者跟着蒋蓉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林子里蜿蜒钻行了10分钟,来到一处农房的屋后,一块巨石矗立在屋后5米高的坡上。

蒋蓉首先扒开草丛,仔细查看地表是否有裂口,摸摸泥土的湿润程度,观察监测范围内的树木,是否有移位现象。发现无异常后,蒋蓉看到黄泽斌大爷从农房里走出来了,“大爷,这几天坡上有啥异常情况没?”“我说是哪个在屋后呢?没啥情况,有你们,我放心。”黄大爷嗓门挺大,笑着说。

去年几次大暴雨,蒋蓉和同事们在黄大爷家24小时值守,彼此间早就熟悉了,这种连续作战是家常便饭了。“再过几个月,黄大爷家会搬迁到镇上的集中居住新区,这里成为无人区后,监测点位也就会撤销。”

“站好这最后一班岗!”蒋蓉爽朗地笑着说。

值守山区雨夜

挨家挨户敲门提醒

夜晚值守蚊虫作伴

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点苦也就不算啥了。

7月2日,记者再次前往大邑县悦来镇三仪村,采访当地地质监测员。

天气闷热了一天,在村委会值班的大邑县悦来镇三仪村村长洪玉振觉得入夜肯定会有一场大雨。当晚8点,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洪玉振和其他同事开始轮换去监测点查看。除了村干部的身份,洪玉振还是地质灾害监测员。“入汛后,只要一下雨,神经都是绷紧的。”

晚上10点过,雨量渐大,屋檐上滴滴答答的雨变成了水流,让洪玉振警觉起来。电话通知了另外两位监测员,记者跟随他们打着电筒,撑着伞,赶到村上的市级地质灾害隐患点——高坎后山滑坡点。这个点位在三仪村10组蔡群英两户人家屋后,洪玉振与同事首先挨户敲门询问,提醒注意安全,然后电筒透过玻璃窗户,查看入汛后已转移安置的户主,是否有事回家。接着,洪玉振和两位同事来到屋后的监测点,用手电仔细观察着是否有顺坡流下的较大水量,植物和土层是否有位置移动。 “今天这雨看来短时间不会停,大意不得,陈文格、黄绪,我们三人轮值监看这个点位。”

夏季的山区雨夜,又冷又湿,蚊虫都拥到屋檐灯下,一支接一支地抽烟熏蚊子,根本没用,几个小时下来,大家的手脚被咬得全是包。

“委屈记者同志了,夏天山里的蚊子厉害,有时候防蚊液效果也不好使,抹点口水还好受点。”洪玉振抱歉地解释道。像这样蚊虫作伴的夜晚值守,洪玉振和同事已记不得有多少次了,“几个人一起值守,还好过一些,一个人的时候确实有些难过。”洪玉振告诉记者,职责所在,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点苦也就不算啥了。

紧盯隐患点

距隐患点不到50米

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这个季节,一下雨,我就觉得守在点位才安心。

高坎后山滑坡点是市级地质灾害隐患点,汛期时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直接威胁着聚居点12户、51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曾经这里就发生过滑坡灾害,滑坡达2.5万立方米,事后形成了长200米、宽0.5米的壕沟。

担任这样一个重点点位的监测员,洪玉振丝毫不敢马虎,他告诉记者,刚一接手工作,便挨家挨户走访聚居点住户,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向他们宣传防灾避灾的知识。很快,他就和群众处好了关系,大家手机里都存起了他的电话号码。

每当汛期来临,洪玉振便进入到紧张的工作状态。轮到他值班,就提前在家做好饭带到监测点。“做地质灾害监测员,得耐得住枯燥,吃得了苦。晴天蚊子多,手上、脚上被咬得到处是包;雨天,就要一直站着仰起头,聚精会神盯着山顶的树木是否存在异样摇晃,脖子痛是家常便饭。”洪玉振说,暴雨通常在夜晚来临,他常常披着雨衣,在距离灾害隐患点不到50米的地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眼睛看到酸痛。

除了定点监测,沿滑坡点山体巡查也是洪玉振每天要做的工作。记者跟着洪玉振走了一次“巡山路”。说是路,其实就是滑坡灾害造成的一条几乎垂直的山坡。一路向上爬,沿路杂草丛生,到处是松散的石头、泥块,脚踩上去咯吱直响,让人有一种要一脚踩空的感觉。越往上爬,路越难走,有的地方甚至无法下脚。“记者,上面你就不去了,上面的路更难走,跟着我反而耽搁时间,我转一圈就下来。”洪玉振说。等到他从原路返回,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

“巡查主要看树有没有倾斜、河流走向是否正常等,这些都可以预判滑坡灾害。”洪玉振告诉记者,最危险的就是夜晚冒雨巡查,山坡难爬不说,随时还担心着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灾害袭来,往往一次巡查要花费近2个小时。让他庆幸的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生过此类危险。不过巡查时遇到蛇却是常事,他告诉记者,1年至少要遇到十几次蛇,若是雨天,人十分疲惫,确实很危险,但自己都习惯了。

“这个季节,一下雨,我就觉得守在点位才安心。”洪玉振这样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洪继东 文/图

新闻推荐

带着便携式彩超、裂隙灯显微镜、消肿止痛酊、红黄消肿散……老党员带队下乡义诊助困赵航

“真是太方便了,今天我们不花钱、不出村就做了体检,这要感谢骨科医院老党员和医生们为我们提供的上门义诊服务。”7月1日中午,刚体检完的大邑县金星乡玉金社区70多岁的老大娘吕琼英发出这样的感慨。...

大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雨中值守隐患点 一站就是几小时 本报记者跟随大邑地质灾害监测员 体验汛期到来时监测员的艰辛工作 洪继东)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