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五医院医生张川在手术室。
华西都市报记者宁芝实习生易贝羽摄影雷远东
第四届“榜样中国·我心目中的名医”大型公益评选活动,已经如火如荼进行了10多天。在医院推介和市民推介的双渠道下,近千名医生参加了今年的评选活动。从患者们的心声中不难看出,他们心目中的名医,除了有高超的医术外,更要有“温暖的微笑”,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
75岁的市民梅先生,今年5月因尿路结石,突然感到剧烈疼痛。次日,他就诊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遇到了张川医生。他出院后,仍然对张医生充满了感激之情。
7月27日,见到本报正在评选“榜样中国·我心目中的名医”,梅先生当即拨打96111热线,向我们推荐了成都市五医院泌尿外科的医生张川:“这个医生年纪不大,工作很认真。到我这个岁数经历多了,我发现,像张医生这样的人很难得见了!”
仁爱之心
主动为患者联系床位
市民梅先生在外地退休后,到了温江生活。5月2日晚,他因为尿路结石感到剧烈疼痛,3日一早,在成都市五医院门诊挂号后,他到泌尿外科张川医生处就诊。梅先生告诉记者,他与张医生素不相识,但张医生的如同亲人般的举动,却让他倍感温暖。
梅先生回忆,就诊第一天,他例行做了检查,就在张医生看CT时发现,他大动脉里出现了血管瘤,如果血栓脱落,则可能造成心梗,极其危险。在征求患者同意后,张医生主动为他联系床位,让同事为他做了血管瘤手术后,再转回泌尿科完成了尿结石手术。5月24日,他顺利出院,“多亏张医生,血管瘤和尿结石都治好了。”
梅先生说,张医生为人细致,每天查房三次、反复解释病情、叮嘱注意事项……“他查房时觉得有不合适的地方,都亲自帮我调整;在我出院病历上,他还详细写了我全身的病情和注意事项。这让我非常感动!”
医术高超
患者家属找到他时哭了
7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医院时,张川正在做手术。等他从手术室里出来,记者告诉了他关于梅先生的推荐,他笑着说,“我觉得很欣慰。其实,他说的这些只是我作为医生应该做的。只有医生、家属和患者相互支持,才会达到最好的效果。”
作为成都市五医院泌尿外科的主治医师,张川对疑难疾病明确诊断及治疗也有一定造诣。2016年,四川大邑县60多岁的谢华(化名)反复发烧,彩超检查发现双肾积水、肾功能不全,但是肾积水原因不明,她还伴有严重全身感染,医院跑了无数,仍然找不到肾积水的真正原因,而华西医院检查显示,她有泌尿结石可能。
6月,谢华女儿找到张川,“她女儿找到我时都哭了,希望尽最大努力救她母亲。”随后,张川对其进行了膀胱检查,发现其右边输尿管闭塞,膀胱里有很多脓性分泌物。经过他与专家一系列会诊后,张川确定其为非典型结核病变引起的疾病,属于泌尿系统结核症。经过抗结核治疗后,谢华逐渐恢复健康。
最美“翻译官”
外国人也爱找他看病
张川今年30岁,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擅长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对膀胱癌、肾癌、肾上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手术与综合治疗以及腔内微创泌尿外科有独到研究。而很多外国人也常常找到他做手术。
一提到张川,同事们都把他称为‘翻译官\’,“他英文非常溜,医院的英文标识、简介等,都是他写的。成都温江这边的外国人,他大多都认识。”而他与外国人的缘分,始于三年前。
2014年,一名老外到成都市五医院看病,由于语言障碍,同事请张川前来翻译,后来,这名外国人的朋友到泌尿科就诊,直接找到张川。“老外都有一个交流圈”,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2015年起,不少老外找到张川就诊。他们渐渐了解了医生张川,之后也习惯性地找他看病。
采访最后,在记者的夸奖下,张川有些不好意思,他说,作为年轻人不怕辛苦,只怕患者受苦。他在自己的本子上写道:“伏牛昂首志当远,不待挥鞭蹄自奋。”
新闻推荐
早报讯(记者张锐)昨日,“2014年全省休闲农业品牌推介活动暨第三届中国·成都(安仁)蓝莓采摘节”在成都市大邑县开幕。大邑县蓝莓博览园是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工程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案...
大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