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都江堰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记者张忠刘裕国魏贺早春时节再走四川地震灾区

来源:四川日报 2012-02-24 19:25   https://www.yybnet.net/

人民日报记者张忠 刘裕国 魏贺

早春时节,再走四川地震灾区,远望近观,动人心弦。

德阳市东汽新厂区,1.5兆瓦风机叶片徐徐舞动。“恢复重建,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实现结构调整,新能源产业占据半壁江山,工业脊梁再塑风骨。”东汽人激情满怀。

彭州市宝山村,虽是春雨绵绵,依然游人接踵。“乡村旅游又上台阶,农家乐‘变脸\’连锁酒店,村民人均年收入过了3万,能不开心吗!”76岁的老支书贾正方声若洪钟。

央视龙年春晚,广元16位老妈妈登台亮相,舞出灾区人民的欢乐和感恩。“蓬勃发展的基层文化事业,是催生《老妈妈》的肥沃土壤。”广元市文化馆馆长马红笑意盈盈。

产业振兴,民生改善,文化发展……奋进一刻不停,攻坚丝毫未歇,三年恢复重建全面完成,四川灾区驶入发展振兴快车道。

抚平伤痕的这片土地,油菜花正悄然绽放,虽未金黄遍野,却已生机盎然。

夯实基础,释放后劲,产业振兴种子在恢复重建的母体中发芽

坐上银白色的“和谐号”动车组,半个小时,就从成都来到青城山脚下。成都至都江堰高速铁路,是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首个重大铁路项目,200多公里的运营时速,契合着灾区发展振兴的速度。

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的2011年,四川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4年翻一番;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8928.8亿元,同比增长22.3%;全年旅游总收入2449.2亿元,同比增长29.9%。

当年,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6个重灾市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均超过22%,广元、阿坝、雅安增速列全省前三名。39个极重和重灾县 (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数字,曾经那么冰冷、惊心,记录了四川遭受的劫难;数字,如今变得温暖、欢心,见证着灾区振兴的轨迹。

2011年8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四川省政府正式下发 《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2011—2015年)》,着眼长远发展,明确灾区发展振兴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

“产业发展振兴”是《规划》明确的首要任务。

截至去年9月,2440户规模以上震损工业企业恢复生产,4989个生产力布局与产业调整项目完成99.97%……在全面完成产业重建任务的同时,灾区各地坚持调结构、转方式,发展振兴步伐既快又稳。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坐落在德阳市。新年伊始,素以挑战“极限制造”著称的二重集团再传捷报:依靠自主技术创新,钢锭重达550吨至600吨的核电常规岛超大型1100MW核电半速转子形成批量制造能力,在世界核电常规岛极限制造领域实现历史性一跃。

岷江之畔的阿坝铝厂,灾后新投产的两条5万吨电工圆铝杆生产线和集中烟尘净化装置,均采用先进技术,每吨铝合金产品可节约成本300元,节约标准煤13吨。“节能降耗又增效,这回真正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厂长曹文琦深有感触。

不啻骨干企业强筋壮骨,园区建设也扩容升级。

什邡市京什产业园内,已落户北汽福田、明日宇航、格林雷斯环保科技等近30家企业,高端钛合金产品、新型建筑材料、高档节能门窗等项目协议引资超过40亿元。

“引进什么样的项目,决定着园区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我们将低碳、环保、高科技设为企业入驻门槛。”什邡市委书记李成金语气坚定。

借力转型,“高门槛”依然成就“加速度”,去年什邡经济增速高出全省1.2个百分点。

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震后重点布局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吸引了华晨汽车、中国重汽、艾默生网络能源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两年前,开发区一跃成为四川第三个500亿元产值园区。

“从2009年到2011年,高新区各项主要指标实现翻番,3年多来的发展速度相当于建区以来前15年的叠加。”绵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魏德谦说。

在浙江省对口支援下,青川县震后建起“川浙合作产业园”,引进泡沫铝、单晶硅、LED照明等产业。园区全面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岗位上万个。

当前与长远兼顾,灾后5个省级开发区和24个对口援建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为产业振兴夯实了基础,释放了后劲。

产业振兴的种子,就这样在恢复重建的母体中发芽。

这样的种子,也在城镇乡村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青石铺路的禅寿老街上,装饰着羌族图腾和藏式彩绘的精致小楼与山水相融——被联合国人居论坛理事会授予“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称号的汶川水磨镇,宛如水墨丹青,令游客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若不是眼前一幅幅照片的忠实记录,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烟囱林立、污染严重的工业小镇。

两层小楼,9间客房,66岁的藏族大爷任健康在镇上开起 “农家乐”,去年收入50多万元,“生态小镇发展旅游产业,让我们既有了‘青山\’,又有了‘金山\’!”

在对口援建省市帮助下,汶川县以“全域景区”模式统筹灾后发展提升。映秀、水磨、三江镇迁走63家高耗能企业,联合打造藏羌水乡旅游品牌,引来八方游客。去年,全县旅游人次突破400万,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59%。

今年春节黄金周,四川6个重灾市州接待游客121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42亿元,均接近全省总量的一半。

在都江堰市,由上海援建打造的10万亩特色农业园区,靓了山坡,富了乡亲。

向峨乡棋盘村,农民集中居住社区背后的山梁上,2600亩红心猕猴桃园郁郁葱葱,小水果发展起大产业。村支书李天平说:“规模化种植,合作社带动,仅靠这一项,村民年收入就有好几万!”

在各级政府科学引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彭州、江油市主推外销加工蔬菜,汶川、茂县发展优势特色水果,北川、青川县茶园遍地,三台、南江县药材飘香。“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效益农业由点成面、块状集聚,万亩产业园实现“农超对接”。

给生态让步,为旅游转型——龙门山下,川江两岸,“绿色经济”为农民增收致富铺就康庄大道。

2011年,四川39个极重和重灾县 (市、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58元,增长21.4%。

加强服务,提升保障,以人为本理念在改善民生的实践中生根

安昌河蜿蜒流淌,永昌镇展露秀姿。

这里是北川新县城。永昌大道两旁,行政服务中心、商业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医院、学校一应俱全。

夕阳西下,北川人三三两两在安昌河畔、禹王桥边散步、品茗;“巴拿恰”商业街的广场上,成群结队的人们跳起羌族舞蹈。

“禹王桥上品香茗,巴拿恰街跳沙朗”,新北川的生活,祥和而惬意。

这份祥和与惬意,折射出灾区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祥和与惬意,源自搬进“科学选址、高度设防”新居的踏实,源自“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就业”的满足,也源自“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安心。

四川灾区在发展经济拉动就业的基础上,通过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扶持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促进就业创业。早在2010年9月,重灾区就有99.9%的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

截至去年9月,145.91万户损毁农房、25.91万套城镇住房重建全部完成,受灾群众“家家有房住”的目标全面实现。

重灾区3001所学校完工2989所,1362个医疗卫生和康复机构完工1359个,全省福利院、救助站、社区居委会等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完成9663个,建设标准、功能配套、服务能力可谓飞跃提升。

民生布局仍在紧锣密鼓,渐入纵深。今年内,重灾区将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投资28亿元建设的410个减灾防灾体系项目为百姓搭起“安全网”。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重建理念下,公共服务和综合保障能力在灾区全面提升。

走进青川县枣树村,宽阔的水泥村道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栽树种草。推窗见景、低头拾绿的新农村社区,早已不是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川北山村。

“村里有了保洁员,还实现了垃圾分类处理。你看,这是广元市第一个村级太阳能有机垃圾处理系统。”枣树村支书罗义碧告诉记者。

由上海市对口援建的都江堰市医疗中心,是目前四川省设施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县市级医疗机构。

珍惜资源,物尽其用,如何让先进的设施、功能造福更多患者?

“主动到上海学习培训,提升诊疗水平;实施精细化管理,优化问诊流程;远程会诊系统直通北京、上海、成都30多所三级医院。”外科主任贺长林说,“软件硬件双双提升,服务患者的辐射面更广,成都市区和阿坝州的患者也慕名而来,全院几乎每天都有四五十台手术。”

灾区还布局建成了一批社会福利院。地震中倒塌房屋、失去女儿的李新觉老两口,就在什邡市社会福利中心安度晚年。

每天打牌下棋、跳舞健身,日子倒也过得充实。逐渐抚平老人伤口的,是福利中心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悉心照料。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座福利院选用了节能保温的建筑材料,室内冬暖夏凉。

让灾区群众安心、舒心的,不仅仅是服务保障设施的大幅改善,为民、便民、利民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理念,同步提升着百姓的幸福指数。

在绵竹市两会上,政府承诺的今年10件民生实事,描绘出更加美好的蓝图:实现全市城乡医保社保全覆盖,开展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7000人次,免除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

“以前办理养殖保险,要先到村里开证明,再到镇上办理,起码也要半天时间。现在好了,进一道门,找一个人,只用了15分钟。”在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便民服务站,高效快捷的服务,让刚刚办好生猪养殖保险的村民叶内生喜笑颜开。

投入使用已近两年的年画村便民服务站,集计生、民政、社保、土地、水利、农机等办理职能于一身,提供“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免除了群众办事的奔波之苦。

在四川地震灾区,类似的便民服务设施已建设完成9600多个。

今年元旦,汶川映秀镇出了桩新鲜事:每户家庭都收到了县里送来的特殊礼物——一只控油壶、一把限盐匙、一根腰围尺。汶川县创建“全民健康示范县”启动仪式同日举行。从今年开始,县政府每年筹资700万元,为全县10万群众提供免费体检。

“细微之处,也是民生考量。灾后发展振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阿坝州委常委、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说。

民生服务保障水平的上档升级,进一步提高了灾区居民生产生活满意度。

2011年底,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发布的报告显示:成都地震重灾区47.84%的受访群众在最近3年接受过各级政府提供的就业援助,54.25%参加过政府主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84.94%参加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70.59%认为收入水平较震前有所提高,91.82%对目前工作生活状况表示满意。

“欢迎再到这里来,肯定会有新惊喜。”采访中,时常听到这样的话语,透着灾区群众对新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搭建载体,创新机制,感恩奋进情怀在文化重振的格局中绽放

春节前夕,广元千佛崖景区开园迎客,“蜀道明珠”重又闪亮。

千佛崖摩崖造像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靠近108国道,车来车往,长期以来,噪声、灰尘、震动等因素影响文物保护,也阻碍景区发挥价值。广元市统筹规划,将景区纳入灾后重建,同时斥资实施108国道改线工程。

“公路为文化让路”,不只是在千佛崖。为保护广元剑门关古蜀道,多年来一直从剑门关前经过的108国道,也已在震后改建中绕道。

着力建设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着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文化新地标,培育文化新业态,是四川灾后文化重建贯穿始终的方向。

汶川博物馆,如今成了汶川县城的标志性建筑。“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和购书中心于一体,同时实现了禹羌文化收藏保护、展示宣传和社会服务功用。”汶川县县长张通荣说,“这样的文化设施,让汶川人民至少提前20年享受到。”

去年5月,北川图书馆新馆开馆,占地面积为震前老馆的3倍,拥有10个阅览室、7万册馆藏图书,还有包括5000册电子图书、200种电子期刊以及大量影像资料的数字资源。馆长李春感慨:“现在有条件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了,这是我们多少年来的心愿。”

随着文化设施改造升级、服务理念改进创新,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方式也不断丰富。

省市文艺团队下乡表演一个节目,各乡镇文艺队伍主动配套1到2个节目,学习借鉴,提升水平。这是从去年开始,绵竹市文化部门倡导的活跃基层文化新举措。

“政府下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我们不拿来养人,而是为好的节目提供服装、道具等支持。”绵竹市文化局副局长高凤说。

“这几年,生活好起来,腰包鼓起来,大家都想把内心的喜悦表达出来!”安县兴仁乡党委书记潘军说。顺应群众需求,去年,该乡5个村的农民文艺小分队联合起来,开展了“产业富百姓、山歌颂党恩”活动。

在安县,乡村农民文艺小分队已发展到80多支,他们常年活跃在乡村,深受群众欢迎。

数字记录下四川灾区加快文化发展的脚步。

“5·12”地震后,四川省文化系统多方争取,将涉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羌族文化生态保护等方面的3677个文化建设项目纳入规划,概算投资87亿元。

截至去年9月,四川省1014个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开工率达93.5%,58个文化产业项目开工率达94%,245个灾后文物抢救保护项目全部开工,1575个文化市场服务网点恢复重建项目全部完成。

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灾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形成,规模和水平高出震前。

创新理念,典型引路,市场主体蓬勃成长,文化产业同样春色满园。

去年5月12日,茂县最大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新羌城开门迎客。“羌文化的汇集与展示,不仅仅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是茂县发展振兴的重要支撑。”茂县县委书记尼玛木表示。

绵竹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联姻,文化旅游业态逐步形成;羌族妹子回乡创业,最大羌绣产业园落户平武县;三星堆文化产业园、江油李白文化产业园、剑门关文化产业园……全省灾后重建实施的58个文化产业项目,投入上亿元的超半数,陆续开始产生效益,前景看好。

从恢复到发展,文化产业已成四川重建答卷中的亮丽一笔。

“目光诉说着忠诚奉献和关爱,告诉我不要放弃,人间有大爱。”如今走在灾区的广场、社区,仍能不时听到《因为有你》的优美旋律,朴实感人的歌词,传递出灾区人民感恩奋进的情怀。

再坚固的物质家园,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也很脆弱;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家园,是支撑灾区人民擦干眼泪、坚强挺立的钢筋铁骨。

灾区恢复重建、发展振兴进程中,独树一帜的感恩文化基调鲜明,亮色纷呈。

为激发广大干群的感恩情怀和建设热情,绵阳市组织10支文艺队伍,深入基层传唱感恩歌曲;以“颂歌献给党·感恩奋进”为主题,广元市开展了灾区百万群众歌咏活动……“感恩·奋进”大家唱系列活动成为四川大地上的昂扬旋律。

歌声传递感恩情怀,歌声传递奋进力量。

在什邡,感恩的心不仅以歌记之,更以碑载之。穿心店地震遗址纪念广场上,长51.2米、高4米的“5·12地震诗歌墙”上,镌刻了20首诗作,它们或激昂,或清新,抒写爱与希望、重生与坚强。

感恩奋进,已然融入灾区乃至全川人民的血液中,成为四川新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

最大的感恩是加快发展振兴,最大的感恩是建设美好家园。

从悲壮走向豪迈,从恢复走向振兴,震后第四个春天里,放眼灾区大地,更多的生机在勃发,更多的憧憬在绽放!

四川,正以发展振兴的奋进步伐,抒写着最美的感恩篇章。

新闻推荐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盛大开幕对都江堰市来说一年一度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4月4日盛大开幕——对都江堰市来说,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不仅寄托着对祖辈亲人的哀思,更是川西平原与岷江凭借都江堰订下的神圣盟约,每年的这天,因淘滩清淤而截断了一个冬天的岷江之水都...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人民日报记者张忠刘裕国魏贺早春时节再走四川地震灾区)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