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都江堰新闻 > 正文

回首五年奋进历程灾后重建的新村新寨美如画卷四年来全

来源:四川日报 2012-05-17 18:48   https://www.yybnet.net/

回首五年奋进历程,灾后重建的新村新寨美如画卷,四年来全省GDP从一万亿元迈上两万亿元台阶,民生为先让百姓绽放幸福笑脸……是什么让我们经受住汶川特大地震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考验?是什么让我们在并不具有区位优势的条件下大步向前?是什么让我们在复杂局面中成就非凡?四川这样作答——

【关键词:发展与定位】

坚持“加快发展”基本取向重塑四川“经济版图”

四川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第一要务是发展!”这一认识已深深扎根于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四川的基本省情,决定了必须把努力于快、服从于好作为谋划发展的立足点,坚定跨越发展不动摇,追赶全国发展水平,不断缩小发展差距。

加快发展,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遂宁市船山区委书记周霖临对此感触颇深。“许多外商来遂宁考察时,不敢相信今日四川如此现代。我们自豪地告诉他们,这就是西部这就是四川。”周霖临说。

如何在发展中赢得主动?着眼全局和长远的战略定位至关重要。四川是西部的四川、中国的四川、面向世界的四川,四川辩证地审视自身的区位特点和功能后,确立了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定位。

近年来,随着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路网建设不断提速,四川省越来越多的城市版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随着成渝经济区从蓝图变为现实,新一轮“经济版图”重塑大幕已经开启。“遂宁的定位早已明确,要在成渝经济区中扮演中心节点的角色,既为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服务,又要承接成渝两地的辐射与产业转移。”周霖临说,各市州都表现出赶超跨越的决心。

“一主三化三加强”、“两个加快”、“两化”互动,都是四川为实现追赶跨越作出的战略选择。位于遂宁的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便是“两化”互动的生动范例。4年来该园区获得飞速发展,目前,已实现92.6亿元投资,20平方公里的园区建设已完成90%,1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已经形成,去年底实现产值300亿元,物流货运量达250万吨。

【关键词:创新与实干】

打破“西部宿命”爬坡实干化危为机

作为全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射洪打破了人多地少等条件的束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如今,这个川中丘陵县,已拥有沱牌舍得、四川美丰、华纺银华、天齐锂业4家上市公司。其中,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天齐锂业致力于5大类、20多种高端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主导产品电池级碳酸锂产量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二。

紧邻射洪美丰工业园,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市民公园——未来公园。以公园为核心,规划建有工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公共设施配套完备。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射洪县委书记李仁眼中,未来公园的成功打造,得益于思想的解放与突破,实现了公园与城市、生态与工业的融合。

小观射洪,纵观四川,道理如是。

四川人跳出盆地看四川,打破“西部宿命”,克服“恐高”、“怕快”的求稳心态,使发展思路更加开阔,奋斗目标更加高远,增强了推进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开放创新与爬坡实干,从来都相辅相成。”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巴中市委常委、巴中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明亮坚信这一论断。近年来,巴中的发展足迹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诠释。

“作为贫困地区和后发地区,巴中自然条件受限、工业基础薄弱、人们观念保守,唯有加快发展才能惠及400万巴中人民。”明亮说,“过去巴中的‘唯生态论、唯条件论、唯规定论\’现象突出,固有思维成了发展的最大阻碍。这几年,巴中既要青山又要‘金山\’,这种思想为城乡发展开辟了新境界。”

“没有理论家,只有实干家。埋头苦干的不是个体,而是群体。”这是明亮对同事们的描述。招商引资如何壮大,企业改革如何深入,这些都已纳入他们的思考。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城市品位的迅速提升、经济开发区快速建设、区域交通枢纽的构建、巴山新居工程的建设……都让老百姓拍手称快,同时,也提供了解放思想的生动教材。

5年来,多重困难聚集,多种矛盾叠加,多条战线作战,四川战胜灾难、崛起危难、破解难题,靠的正是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危中寻机的努力,以非凡之为成就非凡之事。

【关键词:民生与党建】

民生为先汇集合力干部队伍建设扬清风

抢险救灾生命至上,灾后重建民生为先,加快发展富民为要……四川的一切工作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心安定、社会稳定,汇聚起了推进四川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

今年前三月,全省民生和社会事业共完成645亿多元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增速高达54.4%,在几大领域中高居第一。而这只是过去5年加大民生投入的一个延续。

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凉山州雷波县大坪子乡中心校校长马剑霞,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感悟着四川对民生的重视。“最初到学校任教时,校里只有4个年级40个学生。近年来优先发展教育,学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学校不仅拥有了160多名学生,还升级为一所完小,教师的待遇也提高不少。”马剑霞说,村中长辈时常忍不住赞叹“党的政策好”。

为了群众的福利,为了更快更好发展,党的建设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干部队伍建设重在形成专注发展、风清气正的导向和氛围。

“通过特殊党费援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援建不是简单的建房,而是阵地建设,从选址、规划到干部考察、培养要通盘考虑。同时,这本身也是一个解放思想、形成氛围、凝聚人心的过程。”李仁举例,“把各级干部的心思和精力都引导到抓发展、干事业上,这样才能形成为政清简、作风清新、为官清廉的政治环境和工作环境。”

代表看变

一张照片背后的山水田园路径

5月16日,记者在采访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巴中市平昌县委书记张根生时,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一张图片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广角镜头将整齐、洁净的民居尽收其中,青瓦黄墙上映着淡淡的霞光,依傍在郁郁葱葱的青山怀抱。这就是今天的平昌县元山镇通木村“巴山新居”的美景。

再看通木村旧居的图片,两者有着天壤之别。民居改造前,老百姓住在老旧的土坯瓦房里,采光不好,下雨屋漏,年久失修。

通木村的这种变化,是巴中实施“巴山新居”工程的一个缩影。张根生说,近年来,平昌县根据自身生态资源丰富的特点,走出了一条山水田园路。该县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要求,以“城乡统筹、连片推进、产村相融、素质提升”为原则,以巴山新居工程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为载体,推行“三不三议三自主”的工作机制和“三书一合同”的建设机制,连片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不仅改变了广大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引进了致富产业,帮助村民实现增收,开启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见证这五年

定居了,公路通到家;电通了,电视送上门

卡苏村村民:看到了党代会盛况!

5月16日上午,离金川县城100多公里的金川县阿科里乡卡苏村,村主任扎西的家中格外热闹。十几位村民团团围着42英寸的大彩电,边看,边听,边七嘴八舌地讨论:“这是我们第一次从电视里看到开党代会,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说,要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听说省第十次党代会今天开幕,村里的党员干部早早约着一起看,听听有啥惠民政策!”扎西说。

卡苏村距离县城100多公里,海拔近4000米,是纯牧区村,全村56户、271人。因地理位置偏远、建设成本高、牧民散居,长期以来未能实现通电。2009年,金川县委、县政府以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为契机,斥资百万元新建了10千伏输电线路,终于结束了卡苏村长期无电的历史。

“现在的惠民政策太多了,简直都数不过来。想想,要是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我们今天咋可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63岁的泽朗特感慨道。

牧民泽多接过话头说:“对,国家还给我们送来了数字电视。以前,我们这里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出行只能靠骑马和步行,有的牧民连县城都没有去过。现在修通了60多公里长、4米宽的公路,直通到村口,56户牧民家家买了摩托车,到县城只需3个小时了,有的村民已经在规划买车子跑运输了。”村支书容洛告诉记者,现在村民的幸福感是越来越高了,也越来越关心政治生活,希望省第十次党代会能给大伙儿带来更多的好政策。

代表热议

“文建明工作法”下的

城南镇之变

过去5年,在四川巨变的大背景下,营山县城南镇的变化在哪?

“回想起来,过去五年是我们城南镇发展最快的五年,也是城南人民获得实惠最多的5年。”5月16日,记者见到了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

5年来,城南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由3.2亿元提高到16.5亿元;工业总产值由1.8亿元提高到13.4亿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80元,整整增加了一倍;城镇面积也由原来的3.2平方公里提高到了7.8平方公里。

“深入推广‘文建明工作法\’”这一句出现在党代会报告的第34页,而文建明本人更习惯称它为“三二工作法”,“它是我们过去5年摸索出来的最重要的工作经验和方法。”

过去5年,通过“定岗、定员、定酬”,城南全镇70名干部竞争21个集中管理岗位,村社干部由原来的192人锐减到34人,干部队伍在“三定”中得到全面盘活,是文建明最为得意的成绩之一。

另一方面,过去5年城南镇的工作效率也在“三制”中大大提高。全镇推行了业务工作“常抓制”、中心工作“分组制”、应急工作“集中制”。相关部门和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形成合力,推诿扯皮没了,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效率一提高,镇域经济发展也就不难了。”文建明认为,抓乡镇工作,增强党员群众素质很重要,这是城南镇积极开展党员党性教育、干部爱民教育、群众十好教育“三教育”的缘由。

5年里,城南镇还摸索出了下访寻问题、下村解难题的“两下”工作法,收到良好效果。

寻找推动小镇发展的长效动力

都江堰市崇义镇的过去5年,就像四川发展历程的一个小缩影,经历了特大地震,从灾后重建中重新出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

2011年,崇义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48元,比2006年增长91.8%;工业总产值达7亿元。汽车配套业、精密铸造业、钢门窗业和小水电业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和许多地震灾区乡镇一样,崇义镇充分抓住了灾后重建的机遇,在上海援建方的大力支持下跨越发展。但崇义镇也在寻找推动自身发展的长效动力。

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崇义镇党委书记付岷涛看来,乡镇各项工作的推进,乡镇干部、农村干部是最重要的参与者,“我们要坚定信心,当好基层工作的宣传员、实践者、推动员。”而崇义镇的经验总结中,最首要的一条是:要认清自己的优劣势,找好自己的发展定位。

“崇义镇身处都江堰,旅游是全市的一个产业大背景;另一方面,境内发达的交通网络完全可以支持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付岷涛介绍,过去5年,崇义镇充分挖掘崇义“崇德尚义”的文化底蕴,着力打造了官家花园、青城道君武馆、团林寺文化旅游点位,串联容家院子、邹家院子、教堂院子等川西林盘特色院落,旅游业得到较快起步,“今后,我们发展旅游的力度还会加大,我们要建设起宜娱、宜游、宜居的都江堰‘靓丽东大门\’。另一方面,今后我们还将着重发展物流业。”

本版撰稿 陈富美

本报记者 王爽 蒋君芳 李旭

本版摄影 黄海 本报记者 余坪 尹钢

新闻推荐

编者按人民日报在一版刊登了题为怀感恩之心立奋进

编者按5月30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刊登了题为《怀感恩之心立奋进之志——四川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纪事》的长篇通讯,本报今日全文转载。敬请关注。□人民日报记者张忠刘裕国“北川人民感恩党,再造...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回首五年奋进历程灾后重建的新村新寨美如画卷四年来全)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