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都江堰新闻 > 正文

陆游蜀中游历时 曾见过吴彩鸾手迹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8-11-17 04:02   https://www.yybnet.net/

故宫藏唐代吴彩鸾《刊谬补缺切韵》。

元朝学者王恽引古人云,女仙吴彩鸾一日可写一部《广韵》(近20万字)。南宋理学家朱熹说得更夸张,称吴彩鸾可“日写十本”。

这些说法虽然是神话,却也有现实依据。吴彩鸾所处的晚唐时期,正是雕版印刷的萌芽时期。日本历史学家井上进在日文材料中发现,唐咸通六年(865年)遣唐僧宗叡留下书目中有数量极大印刷版的《唐韵》以及《玉篇》(声韵字典)。而且这批珍贵的印刷字典全部来自四川。

大部分古籍记载吴彩鸾的驻地在江西,唯有北宋张邦基的《墨庄漫录》称吴彩鸾为“成都古仙人”,并说四川导江(今都江堰聚源村)的迎祥寺藏有吴彩鸾的手迹《佛本行经》。

张邦基说法引自同时代诗人陆游。陆游在蜀中游历时,曾在迎祥寺见过《佛本行经》,但他认为这是部赝品。不过也能说明吴彩鸾在四川有一定的影响力。

吴彩鸾活动的晚唐时期,是民间雕版印刷兴起的时期。而此时的印刷中心就在造纸业发达的四川。

印刷术起源于民间,最初被用在日历、佛教典籍乃至占卜等容易畅销的书籍上。9世纪晚期,这类印刷书籍在成都的街市上十分常见。

这类书籍被大量印刷的另外一层原因是经典书籍都被特权阶层垄断,民间几乎无法接触到。

但唐中期以后,随着国家大量选拔寒门子弟入仕,科举类“教辅”成为新的民间畅销书品种。其中音韵字典是学子们不可少的工具书,需求量陡增。需求造就了新技术的应用,如便于检阅的“旋风”装帧。

而吴彩鸾一日成书的神技,则反映出当时读者对抄本速度的渴望。技术再次为这个期盼找到了一个出口。

日本历史学者井上进在遣唐使的记录里发现的印刷版《唐韵》和《玉篇》,它们又被称作“西川印子”。“西川”指的就是四川成都。记录称有“西川印子”《唐韵》5卷,《玉篇》30卷,这个数量在印刷术尚不发达的唐代是十分罕见的。

井上进表示,印刷版《唐韵》说明手抄本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吴彩鸾的“写本时代”走向终点。真正能实现一日十书的“复制时代”呼之欲出。封面新闻记者何晞宇

新闻推荐

快来围观专家“摆”巴蜀文化龙门阵

四川大学推出《巴蜀文化》慕课课程,全网免费可看,涉及首批10位四川历史名人中的9位不用走进课堂,只需一部接入网络的电...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竹筒筒攒钱罐2018-11-14 03:08
猜你喜欢:
评论:(陆游蜀中游历时 曾见过吴彩鸾手迹)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