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都江堰 > 正文

一把剪一根针 成都扎根

来源:成都日报 2019-06-17 01:56   https://www.yybnet.net/

何民(都江堰市)

2018年秋,家住成都二仙桥的潼南人廖奎一纸请柬把潼南县古溪镇廖家村的亲友震惊了,国庆节,他要为儿子廖智勇在成都怡东国际大酒店举办婚礼。

听说他在成都靠着一把剪刀、一把尺子、一根针养活了一家人,还买了3套房子!廖家村的亲友们议论纷纷。这就是30多年前瘸着一条腿从潼南廖家村走出去的奎娃子?打死我都不相信!

节日的怡东国际大酒店红灯笼高挂,彩旗飘扬,三楼的宴会大厅更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30余桌席桌座无虚席,T形婚礼台在彩灯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在欢乐的音乐声和主持人极富感染力的祝福中,一对新人在伴郎和伴娘的陪同下,款款走上红地毯……

远在潼南的亲友闻讯都赶过来,当他们看到当年那个在潼南县古溪镇廖家村,瘸着一条腿,穿着破衣服,饭都没吃饱过的廖家小子,如今穿着崭新的西装站在聚光灯下笑容满面地招呼大家;当他们带着疑虑和惊奇的目光参观过廖奎为儿子廖志勇在二仙桥“东城印象”小区装修一新的婚房后,不由得跷起大拇指连声赞叹:不简单啊,廖奎!

命运多舛

廖奎老家所在的潼南县古溪镇廖家村,贫瘠的黄土地山高坡陡,天晴一把刀,下雨一泡糟,一个字,苦。廖奎因小时患小儿麻痹留下后遗症,落下残疾。母亲去世得早,多病的父亲硬撑着把他拉扯到10多岁后也去世了。在贵州一个军工企业工作的二姨邓世英牵挂着这个命运多舛的侄儿,于是把他接到贵州家中,又在工厂旁边的沙湾村给他找了一个姓刘的裁缝教他学艺,想为他找一条谋生的路。廖奎聪明,能吃苦,一年多工夫就把刘裁缝的手艺学得差不多了。二姨对廖奎说,天干饿不死手艺人,去吧,勤活懒死,今后的路就靠你自个走了。

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十几岁的廖奎跛着脚,背着一个裁缝包包就开始闯生活了。他先后到过云南、贵州、重庆漂泊,世界虽然大,且廖奎仅仅是想在外面混口饭吃,但“居大不易”啊。二姨知道后,给廖奎在成都的舅妈写了封信,告知廖奎的情况。热心的舅妈便在成都二仙桥一条小街上帮廖奎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破旧房子,租金每月40元,一张门板白天作裁缝案桌,晚上当床,吃住都在那里,廖奎由此开始在成都的创业生活。

创业成都

刚开始廖奎的手艺并不怎么样,在那个刚结束布票的年代,人们要缝制一件新衣服还是比较看重的,轻易不会把一件衣料交给一个初来乍到的小青年去做。那时二仙桥一带的裁缝铺还比较多,初来的廖奎就只能做些锁边、盘扣子、改衣袖、缝床罩的小活。虽然是些工钱微薄的小活儿,廖奎从来都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慢慢的就有些街坊的大妈大婶把活儿交给他做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 ,人们的生活开始好起来了,对衣服的要求也慢慢高了。一天,街坊王妈急匆匆地找到廖奎说:“小廖师傅,我明天要参加侄女的婚礼,刚买到一块好衣料,不知道你能不能帮我赶做出来?”原来王妈找了几家裁缝师傅,都说赶不出来。廖奎笑笑说:“明天早上来拿。”当天晚上廖奎熬了一个通宵把王妈的衣服赶制出来,第二天一早王妈就穿上了新衣服,喜欢得不得了。王妈这下逢人便说小廖师傅如何如何好。渐渐地廖奎在二仙桥一带就小有了名气。

活儿多了,廖奎从潼南乡下把妻子小杨也接来成都帮着打下手,小杨一边带孩子一边帮廖奎做些锁边、缝扣子的活儿。

小儿子勇娃的出生既给廖奎夫妻俩带来欢乐,也带来了忧愁,那张窄小的门板床无论如何都是挤不下一家四口人的,他咬咬牙在二仙桥的一个居民楼租下一个小套间,一家人告别了睡门板床的日子。正当一家人憧憬着在成都的美好日子时,成品服装市场的兴起,让一家接一家的裁缝铺子关门了。虽然廖师傅的手艺在二仙桥一带已是窗户上吹喇叭,名声在外了,但怎么敌得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成衣品牌呢?生意日渐清淡,一家四口的吃喝、孩子上学、房租水电等费用不断上涨,哪一样都离不开钱,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成都怕是待不下去了。廖奎也一度想离开成都,他打电话问在都江堰的表姐,问那边的房租贵不贵,做衣服的人多不多。表姐告诉他,都江堰也差不多,一个正在衰落的行业在哪里都一样。

绝处逢生

正当廖奎感到绝望,心情沮丧到极点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廖奎又看到了生机。那天有个喜欢跳广场舞的阿姨穿了一件漂亮的旗袍来找廖奎,说不大合身,想请他帮忙改一改。廖奎改好后,阿姨穿上正合身,她很高兴地说:“太好了,想不到廖师傅还有这么好的手艺。”她给了廖奎30元,说现在找个做衣服的师傅太难了。经那位阿姨介绍,接着又有几位跳广场舞的阿姨来找廖奎改制旗袍。以此为转机,廖奎开始从做普通衣服慢慢向做西服、旗袍等比较高端的服装转型。虽然成都市场上品牌成衣越来越多,但总有一部分人因身材原因穿上不合身,需要定做或改制。成都二仙桥一带的裁缝铺子越来越少,能做西服、旗袍且做工手艺好的师傅更是成了珍稀物。廖奎一枝独秀,生意慢慢好起来,到后来好得出乎他的意料,两口子天天加班,每天只睡几个小时还忙不过来。

正当廖奎生意兴隆,日子开始好起来的时候,他租住房的房东要卖房,只有另租房子。便宜的房子离孩子的学校和铺子太远,近的又太贵了。舅妈知道后对他说:“你已是一大家子人,要想在成都立足,只有想办法买房子了。”在成都买房子?这个想法一闪,连廖奎自己都吓了一跳。一个乡下的残疾人,能在成都生活下来已属不易,还买房子?

廖奎和老婆一晚上没睡着,旮旮旯旯翻遍了,连角票都数完了,钱还差天远呢。一咬牙,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再找亲友借了点,硬是在二仙桥一个小区按揭买下了一小户型二手房。廖奎的表哥在都江堰一家国企工作了近20年,听说此消息,大吃一惊:我在国企工作了20余年,都还没有买房呢。

一家人住进自己的房子,心中的高兴劲自然没法说了。廖奎两口子更加拼命地干活,小区的保安说,常常看到廖师傅家的灯到后半夜还亮着,几次去查看,都看到两口子还在忙活。

社区的温暖

正当廖奎两口子拼命干活的时候,他租铺面的那个地方要进行城市拆迁改造,新修的楼房和店铺已不是他一个裁缝能租得起的。廖奎愁死了。一般不喝酒的廖奎在那段时间常常借酒浇愁,望着二仙桥一带的旧街小巷日渐变成了高楼大厦,心中想,莫非成都真的就容不下我?

那些日子,附近的人常常看见廖师傅拖着一条瘸腿在四处寻找铺面。

就在廖奎一筹莫展的时候,廖奎住家的社区了解到了廖奎的情况,一个身有残疾的乡下人在成都打拼了十多年,两个孩子正上学,如果失去生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啊。在社区的帮助下,廖奎在二仙桥菜市场最偏僻的一角租下两间摊位,一间继续做衣服,兼卖服装,一间做窗帘、床罩之类的床上用品。社区的领导对廖奎说,位置是偏僻了点,但租金便宜,只要你服务态度好,舍得干,酒好不怕巷子深嘛。自此廖奎两口子硬是起早摸黑地干,开门比别人早,关门比别人晚,一年365天,没有一天休息,即使是大年三十,吃过年夜饭,晚上也要忙着给别人赶活。就是凭着一把剪刀、一根针,凭着这种全天候的服务,廖奎在二仙桥日渐衰落的裁缝行业中干得风生水起。

异乡生根

2007年,廖奎的大儿子廖年智高中毕业,在成华区一家汽修企业找到了工作,家里的负担一下就减轻了许多,让一家人看到了在成都落地生根的曙光。2010年,廖奎两口子靠一针一线攒起来的钱按揭在成都龙潭寺买下了第二套房子。他像中国许多父母一样,要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窝。2014年,老二廖智勇大学毕业,在成都一家外贸公司找到了工作,并收获了一份爱情,这让廖奎兴奋不已。2016年,廖奎在二仙桥附近的“东城印象”按揭买下他在成都的第三套房子,作为老二的婚房。

怡东国际大酒店灯光璀璨,宾朋满座。当主持人高声请新郎新娘的父母上台时,廖奎面对父老乡亲激动得泪流满面。廖奎的背有些驼了,婚礼台上,他努力地挺直腰板,仿佛是在告诉潼南乡下的亲友,也是在告诉自己,潼南来的乡下人,站直了,别趴下,成都欢迎你!

新闻推荐

今年汛期四川地灾风险仍处于高位 5大区域需重点防范

本报讯(记者寇敏芳)6月12日,全省地质灾害防治调度会商会议预测,今年全省地质灾害风险仍处于高位,地质灾害防治严峻形势依然...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一把剪一根针 成都扎根)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