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都江堰 > 正文

铁线狂草动尘寰 书仙为公展雄风 《倪为公书唐宋词一百首》在川出版,流沙河生前题写书名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20-05-10 03:43   https://www.yybnet.net/

《倪为公书唐宋词一百首》在川出版,流沙河生前题写书名 倪为公与掌门弟子、本书主编杨宗鸿在一起。

倪为公书法。

倪为公生于上海崇明岛,上世纪40年代投身革命。解放大西南之时,他受中共地下党派遣,辗转重庆、成都、泸州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后隐居泸州乡野40余载,精研历代名碑名帖,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倪式书风,被誉为“铁线狂草第一人”、“书仙”。2015年4月13日,倪为公在四川泸州因病去世,享年91岁。身为倪为公弟子,杨宗鸿不遗余力为倪公写传记。2016年,杨宗鸿在家整理恩师遗墨,惊喜地翻出倪公生前一批书法遗作。

“这是1992年春天,在泸州。我在天池中学执教。先生来到我家,同吃同住。白天我去上班,晚上就一起切磋书法。就在我白天去上班的时候,他就在家里写书法。他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唐宋词一百首》书写。先生书写下来,大概有两个多月。快30年过去了,我都快忘了这批作品。”再次阅读这批作品,杨宗鸿非常激动,“先生写这批作品的时候,67岁,身体、精神、艺术状态各方面都处于非常旺盛的时候。心手双畅,幅幅精妙。”

由此,杨宗鸿有了将这批经典之作出版面世的想法。

2020年5月,由杨宗鸿主编的书法集《倪为公书唐宋词一百首》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5月7日,在杨宗鸿家中,封面新闻记者欣赏到这批书法真迹。书写李煜《虞美人》是小楷体,格高调古,雅气丛生;晏殊《破阵子》则笔花怒放,恣意纵横;张志和《渔歌子》,用行草写就,“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潇洒不羁;温庭筠的《忆江南》,是用小楷写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雅致可人;辛弃疾之《南乡子》,书风陡变,通篇大气磅礴,水墨淋漓,气势飞旋……

尤为奇妙的是,此次出版的《倪为公书唐宋词一百首》,书名是由流沙河先生生前题写。众所皆知,流沙河的书法,也是自成一派,格调不俗。他为书法大家倪为公题写书名,题款处还写上了“敬题”。“据我所知,沙河老师给人题写书法,很少用’敬’这个字。”杨宗鸿透露,他曾问先生,“如建倪为公书法馆,谁可为题馆名?先生沉思有顷,曰:“流沙河!”

先生仙逝后,2017年冬,杨宗鸿赴流沙河先生寓所,言及倪老生前遗愿,请沙河老书写馆名及相关题笺。沙河老欣然应允,并言“倪为公先生书法了得,我得好好写”,“一周后,沙河老电话通知我,已将倪老相关题笺写就,叫我去取。沙河老将‘倪为公书法馆’‘为公书院’‘倪为公书唐宋词一百首’等一一点交与我。最为难得的是,沙河老还为我题写了‘杨宗鸿书法’,让我倍感温暖!”

由于多年隐居,倪为公也获“书坛隐杰”之称。2012年,当时88岁高龄的倪为公先生从泸州来成都,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倪为公先生说,“书法已是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写字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运动,我也把它当成锻炼身体的绝佳方式。”他还展示了81幅的书法系列作品集《悟道》的原件真迹。草书、行书、隶书以及行楷,无所不精,已达悠游从容的自由之境,令人叹服。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书法迷茫一灯塔 艺心通天写华章

□何开四

倪为公先生是书法界的一代宗师,素为我所敬仰。我和他的笔墨缘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倪老先后书写过我的《都江堰实灌一千万亩碑记》《中国郎酒碑》《巴蜀画派赋》。一篇碑赋,动辄千言,书写难度远非一首诗、一阕词所能比拟。倪老椽笔挥洒,笔墨酣畅,云烟磅礴,气韵生动,道一以贯之,均可以成为传之后世的艺术珍品。钱锺书谈艺有云:“学与术者,人事之法天,人定之胜天,人心之通天者也”。法天、胜天、通天,不是并列而是递进的关系。而人心通天则是艺术的极境,按钱锺书的话来说,即是“造化之秘与心匠之运,沆瀣融会,无分彼此”。在我看来,中国书界能达到此者盖寡,有之,则倪老是也。倪老师法古人,做足了功夫,《散氏盘》《石鼓文》《张迁碑》《石门颂》,钟王颜柳、颠张醉素、真草隶篆,无不千锤百炼,烂熟于心。但这仅是道之一途。倪老的可贵之处是他视野高远,发他人所未及。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同理,艺失也得求诸野。而这一点恰是中国当代书界的致命伤。倪老法天、法地、法自然、法社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其掌门弟子杨宗鸿《倪为公书传》于此即有大量述略。如他从半旱式育秧的稻田中创造出了“双龙出海”的崭新布局,在点播、撒播、条播的菜畦间,读出了字与字避让、映衬、顾盼的万千变化,以竹竿划水参悟“锥画沙”,从长满田边地角的铁线草旺盛的张力和有如钢丝般的藤线中自创出独步天下的“铁线狂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看倪老的参天悟地,不觉令人神往,消去鄙吝之心。加之他禀赋高,自幼饱读经史,以生之资致困勉之学,复于各艺术门类能融会贯通,化腐朽为神奇,化堆垛为烟云,于艰难竭蹶中自强不息,终成卓然大家,渊源有自,良有以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王岳川认为,倪老的书法艺术于世人最大的意义,是让中国很多的书法家回归中国的本体,回归中国的正脉,回归中国的经典。他又说:“倪老的作品,我看了觉得很振奋,他是近十几年来中国书法迷茫当中的一个灯塔,是中国书法当今很多人找不到北的时候的风向标,所以我认为他应该具有更大的文化战略意义,更大的书法文化的意义。”这是肯綮之言,对于认识倪老、理解倪老、学习倪老,多有启发。

《倪为公书唐宋词一百首》出版面世,是艺坛的一件盛事。唐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已经内化为国人的集体意识,潜在地影响、制约和滋润着我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本书所选一百首,均为词中精品,而由倪老精心书写,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前贤的文采风流,还可以欣赏倪老的书法华章。在我看来,印刷体的诗词和大家书写的诗词,在审美上是有差异的。前者毕竟是工业化的产物,而后者则充分体现了笔补造化的艺术境界,经过书艺浸润的文辞,就会产生审美的倍增效应。更何况是出自像倪老这样的一代宗师呢!由是,枕藉观之,不亦宜乎,不亦乐乎!

当下,文化复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倪为公书唐宋词一百首》的问世,其义大哉。我相信会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倪老魂归道山,但他的道德文章,他的书法艺术必将长存后世,永葆青春!

(作者系著名辞赋家,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鲁迅文学奖评委。)

书仙欣挥如椽笔 唐风宋韵入心怀

□杨宗鸿

拜师大隐倪为公,时一九八八年秋。

跟随先生近三十载,其人其书早已深入骨髄。先生人品,风霜高洁;先生书艺,精妙绝伦;先生教诲,受益终生。

二〇一五年四月十三日,先生驾鹤西去,魂归道山。一年后,我创作《倪为公书传》,主编《倪为公书法集》,两书分别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和书法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书法报》以走进四川第一站泸州的方式,为两书举行了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和首发式。稍后,整理先生遗墨,突然翻出当年先生到我执教的天池中学同吃同住期间手书的《唐宋词一百首》原件,惊喜之余,当即生出将这一经典之作出版面世的想法。

捧读先生所书唐宋词一百首,不同面貌迭出,多种风格频现。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在先生灵动的点画间得以流传,使人在领略唐宋词之优美动人的同时,更感受到书法艺术的动魄惊心。

先生创作此一百首唐宋词书法作品,时维壬申三月。惠风和畅,春和景明。先生那时六十方七,精力旺盛,气爽神清。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唐宋词一百首》书写,据词意以挥毫,依词境而泼墨。心手双畅,幅幅精妙,直令人欲歌欲舞,击节拍案。

开篇所书无名氏《蝶恋花》行书,行行得气,字字有神,造型优雅,体势连绵;李白《忆秦娥》突转安静,文气沛然;李煜《虞美人》以小楷为之,格高调古,雅气丛生;晏殊《破阵子》笔花怒放,恣意纵横;苏轼《念奴娇》草意阑珊,引人入胜;陆游《钗头凤》隶楷洒脱空灵,独标风骨,每一点画尽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到辛弃疾之《南乡子》,书风陡变,通篇大气磅礴,水墨淋漓,气势飞旋……

先生所书唐宋词一百首,大都不到两平尺,如此小的尺幅间,或庄严或磅礴,或文静或飘逸,写出了大气象,书出了大境界。其分行布白之美,气息营造之妙,令人叹为观止。先生功力之厚,对线条点画的理解之深,对结构章法的把控之稳,于此可窥一斑。

先生生前,我曾问先生,如建倪为公书法馆,谁可为题馆名?先生沉思有顷,曰:“流沙河!”先生心声,发自肺腑;先生高见,善莫大焉。先生仙逝后,我于二○一七年冬赴流沙河先生寓所名士公馆,言及倪老生前遗愿,请沙河老书写馆名及相关题笺。沙河老欣然应允,并言“倪为公先生和我一样,老右派,书法了得,我得好好写!”让我过几天取件。一星期后,沙河老电话通知我,已将倪老相关题笺写就,叫我去取。到得名士公馆,沙河老将“倪为公书法馆”“为公书院”“倪为公书唐宋词一百首”等一一点交与我。最为难得的是,沙河老还为我也题写了“杨宗鸿书法”,让我倍感温暖!

倪为公先生以其传奇人生、精湛书艺、非凡仪表站就中国书坛一道瑰丽风景,被誉为“书仙”。《倪为公书唐宋词一百首》是倪为公先生奉献给世人的又一大手笔,其众妙毕备的书法艺术尽在其间。四川美术出版社,以豪华精装本为其公开出版发行,对彰显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祖国书法艺术功不可没,值得大赞特赞!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创研室成员,《星星诗词》执行主编,著名诗人、书法家。)

新闻推荐

汶川人的家国情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李银昭杜静刘琳梁鹏庄媛击鼓起舞的汶川鲍安华摄弹指十二年,曾经满目疮痍的汶川,如今大地渐绿,山河正兴。汶...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铁线狂草动尘寰 书仙为公展雄风 《倪为公书唐宋词一百首》在川出版,流沙河生前题写书名)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