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与前来考察的企业家探讨交流。摄影 魏莉
工程车来回穿梭、建筑工人汗流满面,两条主干道笔直宽敞、整个园区雏形初具,金堂县竹篙镇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现场一片忙碌……
本报记者 郭洪兴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加快构建“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改善农产品终端形态,不断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促进都市农业领先发展。
金堂县属于农业大县,选址竹篙镇建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目的是搭建农产品加工集聚平台,从而探索农民受益多元化。
整个园区雏形初具、招商政策明朗,考察客商络绎不绝、农民受益多元化探索模式成型。
选址:区位优势明显 产业基础扎实
“金堂既是农业大县也是人口大县,传统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金堂县委副书记易孔盛说,我们紧紧围绕“争创全省丘陵地区先进县”总体战略,深入分析我县特色农产品种植情况,结合“产城互动”、用地制度改革,积极搭建农产品加工集聚平台,在前期回乡创业产业园建设的基础上,所以选择在竹篙镇设立金堂县农产品加工精深加工园区。
为何选址竹篙呢?“我们竹篙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不仅辐射带动面广,同时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竹篙镇镇长石伟给出了答案。
据了解,竹篙镇幅员面积71.65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余人,201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4亿元,既是市级重点镇,又是金堂县的核心;是简阳、乐至、中江、金堂的重要商贸、物资集散重镇,自古便有“小川北路”要冲之称,是连接乐至、中江、简阳等邻县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成南高速公路出口紧靠场镇,金堂大道已建成通车,成安渝等外部交通体系正在加快推进之中,方便快捷的交通将为入驻企业在信息采集、货物运送上节约大量的时间及成本。
同时,竹篙镇是典型的纯丘陵区乡镇,近年来,该镇以“回乡创业示范区”、“回乡集中创业居住区”为载体,形成劳务输出、回引创业、场镇带动农村发展的“劳务经济”格局,被誉为“中国打工第一镇”。同时,这里有一大批外出打工人员,平均每年对外输出劳动力达7万人次,常年外出务工达12万人次,为产业发展储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设立园区将服务于竹篙镇及周边乡镇农民创业企业,项目以竹篙镇为圆心,辐射中江、简阳等7个乡镇,惠及总人口约20万人。
另外,近年来竹篙镇依托外出务工人员大力发展回乡创业,全镇及周边乡镇已有2000人返乡创业,自发兴办的各类加工企业已达30家,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和返乡民工就业达万余人,一个以制衣、制鞋、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生产加工区已初具规模。
现状:12月底前竣工 企业可以入驻
从园区管委会了解得知,园区总体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一期控制性详规和100亩启步区的标准化厂房总平图及效果图已通过县专委会评审,园区内竹篙大道二段和创业大道两条主干道路基已经基本形成,形成承载能力,正配套建设排污、雨水、供水、燃气管道,以及污水处理厂等设施。
园区的标志建设项目,总投入420万元的检测中心已启动基础建设,计划7月底前全面完成。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园区一期标准化厂房已启动场平,计划5月底完成场平,6月底启动建设,10月底初见成效,12月底前全面竣工并入驻企业。
从金堂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园规划资料上看见,规划用地面积4.1平方公里,近期用地面积1.54平方公里,后期占地面积2.16平方公里,仓储用地0.4平方公里。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工业厂房、商业建筑、办公建筑、园区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园区产业定位轻工业制造及加工,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配套有包装印刷、制衣制鞋等产业,以及机械制造、建筑、服务等产业为辅助产业。项目总投资约6.7亿元。
招商:政策明朗 商家考察络绎不绝
4月25日,台湾投资商郭光明一行前往竹篙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进行实地考察后,表示将投资5000万元,租赁30亩左右土地建油脂加工厂,主要通过进口榈油、CPO棕榈酸油、可可豆等,结合当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食用调和油、有机食品添加剂等系列产品。
5月10日,四川调味品协会携30多家本土调味品企业老总到金堂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进行实地考察,双方就投资相关问题做了实质性探讨和交流,同时部分条件已经达成共识。
“对于园区的招商来说,我们是很有信心。”该园区管委会主任陈维告诉记者,目前收集到有意向性入园的企业34家,已选址落户园区的1家,正在洽谈的企业有3家,正在跟踪企业30家。
据了解,该园区初步完成了整体宣传方案的策划,收集全国50强、全省20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全国18个国家级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详细的信息,以及国家农业部命名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456个)”和“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名单(906家)”,并结合园区实际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区划分及招商定位。园区招商手册的编制和优惠政策的草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经营:探索农民受益多元化
如何降低企业成本?如何让农民受益多元化?该园区都做了认真的思考并积极探索。
采访得知,首先是搭建了长效增收机制。即园区以土地整理为抓手,充分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鼓励农民及农民集体采取以土地整理结余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以及持有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林权以及农村各类股权入股的方式,引进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到园区的建设开发,从而使农民在不失地的情况下实现收益多元化,即:除了每年的土地入股分红收益外,多数青壮年可就近务工,增加了务工收入,逐步实现持续增收。
然后是入住企业成本相对较低。因为是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园区,使企业土地投入接近于0,减轻了企业前期资金压力,同时,农民和农民集体,以及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解决了用地合法性问题,企业投资信心得以加强,降低了投资风险,实现了由“单赢”向“多赢”的转变;有实力的外出务工劳动者带着技术、资金等重要的生产要素回乡创业,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即逐步实现了劳务输出大县向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大县转变,又助推了产业倍增,有效降低园区建设和企业入住成本,并搭建了农民及农民集体长效增收机制和多方利益联系机制。
同时可以使区域综合效益明显提升。一方面园区建设资金主要以引进社会资金为主,带来的是一个产业的壮大,三产联动为实现产业倍增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产业的发展带动城市的发展,基础设施得以完善,居民生活坏境及品质得以改善,城市形象大大提升。同时,村级经济组织壮大夯实了基层组织的基础,为镇域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园区产业的发展带来的是税收收入的大幅提高,政府实力提升明显,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
来源:《金融投资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51-0043 邮发代码 61-102征订:028-86968486
新闻推荐
魏莉本报讯(记者魏莉)5月10日,四川调味品协会30多家本土调味品企业负责人到金堂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进行实地考察,双方就投资相关问题做了实质性探讨和交流。金堂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在金堂县竹篙镇,...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