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张顺强
成都商报记者 李海夫
核心提示
“这就是我走失的岳父啊!”在离尸体约一米远的位置,周某把谢家老人错认成自己的岳父,并进行了火化、安葬。这使得谢家老人的亲属因此丧失了最后瞻仰、祭奠亲人的机会。
“这就是我失踪的岳父啊!”在警方侦查时,闻讯赶来的周某离尸体约一米远,尚未看清衣着和面部,便草率下了这一结论。之后,周某将尸体火化并进行安葬。令周某没想到的是,他火化并安葬的是个陌生人,与他没有任何关系。
死者的真实身份是年近八旬的谢某,在医院治疗时外出死亡。谢某家属经多方寻找,最后才得知真相,取回骨灰并重新安葬。之后,谢某的妻子及5个子女将医院和周某告上法院,要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及其他费用。
治病外出死亡 被人误当亲人
2010年11月底,金堂县年近八旬的谢某因老年性心脏病到该县某私立医院治疗。医院告知,不得擅自离开医院,否则后果自负。
“有一个老人躺在地上。”2010年12月13日下午3点多,有人在离该私立医院数百米的一机关单位前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拨打了120。该私立医院医护人员到场后,确定老人已死亡,后报了警,警方排除了刑案。
巧合的是,2010年12月10日,金堂另一公立医院保安周某的岳父到周所在医院治病,当晚并留宿于周在该医院的住处。第二天上午,周某的岳父下落不明。
周某听说有老人死在街头的消息后,立即赶来,警方也正在现场。“这就是我走失的岳父啊!”周在离尸体约一米远的位置,在没认清尸体的衣着、面部等特征时,便向殡葬人员签名并确认了死者身份,再将尸体交由殡仪馆火化。之后,周某等亲人将骨灰安葬到其岳父老家中江县。
家属要回骨灰 索赔精神损失费
2010年12月14日,谢某的子女到医院看望父亲时,发现其不在病房。医护人员称,当天上午8时许,还曾见到过谢某。“父亲到哪里去了?”谢某的几个子女寻找未果后听说一个消息,13日下午,有个老人死在了街头,他们立即找到这家私立医院到过现场的医生,该医生看了看谢某的照片,表示不是一个人。
之后,谢某的子女在多地寻找未果,后又在电视台、报纸上等刊播寻人启事,共花费2800元。
2011年1月,谢某的子女却得知,周某的岳父已被一救助站送回,便怀疑之前周某认领的尸体可能为其父亲的遗体。2011年1月6日,他们前往周某岳父的老家核实,又找到谢某生前所穿的一双棉鞋。2011年1月7日,谢的子女又持照片找到当日出警的刑警辨认,确认当天的死者为谢某。随后,谢某的子女将谢的骨灰取回,安葬于其老家金堂县。
之后,谢某的妻子及5名子女将该私立医院及周某告上法庭,要求他们连带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7万元,以及因误工、交通、打印、复印发生的费用1万元。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成都中院获悉,金堂法院已审结此案,判决医院、周某各赔偿对方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6000元,另分别赔偿误工、交通等费用1500元、2000元。
法院:丧失瞻仰机会 该获赔偿
法院认为,该私立医院对谢某没有落实陪伴、病房、护理、门卫等制度,未尽到院方应尽的责任,致使谢某不明原因离院外出,且脱离监控20余小时也没发现。而且该院在病人亲属询问去处时,仍极不负责地进行答复,到现场的医生对谢某照片辨认也给予否认。医院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责任。
周某不但在现场草率错领尸体,且在次日火化时既未予以重新确认,也未请其他亲属予以辨认,在认领、火化尸体过程中,没有尽到自己合理的注意义务,对此也存在过错。
医院和周某的行为均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寻找谢某的思路和方向,也是谢某亲属丧失最后瞻仰、祭奠亲人以及按照当地习俗办理亲人后事机会的重要原因,家属既有权请求赔偿寻找谢某产生的经济损失,也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谢某的家属应在其住院期间予以陪伴和照料,谢却无人陪护,家属对此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应减轻被告方的相应责任。法院综合考虑,遂作出上述判决。目前,该判决已生效。
新闻推荐
“我们的事情自己说了算。”昨日下午,说起这句话时,62岁的蔡爷爷显得底气十足。他家所在的金堂赵镇三江社区通过一系列加强居民民主自治建设的措施,真正实现了居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赵镇三江社区位于...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