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首个认养平台建成一个月——
□本报记者 颜婧 文/图
7月4日,翻阅“结对认亲平台”运行第一个月的跟踪记录,金堂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相关工作人员连孝华喜上眉梢:“有‘家长\’给‘子女\’送衣物、文具的,有‘子女\’到‘家长\’家里过端午节……”由该县在成都市首创的这个“结对认亲平台”,正在为多个计生特殊家庭积累“幸福指数”。
“计生特殊家庭”,是指失去父母、但仍有监护人的14周岁以下独生子女,以及失去了独生子女的夫妻。今年初,金堂在全县展开针对计生特殊家庭的走访“大摸底”,结果显示:“这两个群体因各自不同的原因失去亲人后,深感‘家庭\’的缺失,由此造成了情感上的孤独”。
连孝华接触的一些受访者也让他感到:“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对生活的热情都不高,挫败感强。”
如何缓解和消化这些“负面情绪”,提升这部分人的幸福指数?金堂县发现,收养和领养都不是办法。一方面,收养和领养的条件都非常严苛;另一方面,一些父母不在世的独生子女都有监护人,比如有爷爷、奶奶、叔伯等照顾,“只是这种照顾弥补不了父爱、母爱。”
因此,一个为计生特殊家庭搭建的认养平台应运而生:由金堂县团委派出志愿者,筛选出第一批10对有所需求的家庭,帮助他们结对认亲,确立“爸爸”、“妈妈”与“儿子”、“女儿”的认养关系。
赵镇江源村的9岁女孩小萍(化名),就在这个平台的帮助下,重拾久违的幸福。她年幼时父母因意外先后去世,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还是颇为自卑,“尤其是在学校听到同学讲自己和爸爸、妈妈怎么怎么了,就特别难过。”在平台的“撮合”下,她在县城认了“父母”,“端午节,妈妈还特地把我接回‘家\’,和爸爸一起吃粽子、看龙舟呢!”
记者翻查志愿者及该县各级计生部门的记录,发现有的“家长”已多次去“子女”家探视,“有些已在准备把娃娃接去同住了。”
据悉,金堂县相关部门已开始对10对“家庭”的“试运行”情况梳理总结,并有望出台一些帮扶措施,“如设立特殊扶助金,每年给予认养家庭一定的经济救助,并拓展惠民范围,将健康检查服务、计生综合保险、生产发展扶助等送到家。”接下来该县将在全县近200对有认养需求的家庭中筛选条件成熟的“组别”,促成这些计生特殊家庭的“幸福梦”。
新闻推荐
中江县兴隆镇上有一条特殊的商业街,600米长的街道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行政区管辖。一半属于中江兴隆,另一半则属于金堂县福兴镇。然而,两条街道兴旺如一,并未使人感到任何差异。这里是中江距离成都最近...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