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从金堂中学高三毕业的王户俊这些天格外兴奋。日前,他收到了重庆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金堂县民政局又通过了他提交的农村低收入家庭认定,这意味着他申请的“阳光圆梦工程”助学金不久就能拿到手了。“‘阳光圆梦工程\’能为我提供4000元助学金,申请成功我就不用为大一的学费发愁了。”王户俊对记者说。
“4000元助学金帮了我们大忙”
王户俊的家在金堂县淮口镇红岩寺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不到3亩地,除了提供口粮,种地带来的年收入不足3000元,加上耕保基金和粮食直补等收入,王户俊一家的年收入仅有10500元。根据《成都市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暂行办法》提供的认定标准,王户俊一家的家庭年收入在金堂县农村低保户家庭年收入的150%以内,属于低保边缘家庭。
今年6月,成都市首次扩大了“阳光圆梦工程”的救助范围,除了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的子女也首次纳入到救助范围内。依据标准,在省外上大学的王户俊可获得第一学年4000元,第二学年2800元的助学金。
王户俊就读的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第一年学费是5625元,4000元的救助金,对王户俊一家人来说可解燃眉之急。王户俊的父亲告诉记者,之前本打算从亲戚那借点钱给儿子做学费,有了这笔助学金,加上家里的钱就基本能凑够儿子第一年的学费和住宿费。“4000块钱还是帮了我们大忙。”
今年接受救助人群至少翻一番
金堂县慈善总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实情况中,有很多够不上低保标准、但生活确实困难的低保边缘家庭。像王户俊这样的低保边缘家庭,年收入仅高出金堂县农村低保线1700元,要供一个大学生,往往需要东拼西凑。在以往,低保边缘家庭的孩子很难在大学阶段得到教育方面的救助,大学四年相对较高的学费很容易让这样的家庭陷入“债务危机”。“因此,这部分家庭的教育救助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金堂县民政局低保科的一位工作人员称,截至本月26日,金堂县已有11个低保边缘家庭的学生子女通过低收入家庭认定,提交了“阳光圆梦工程”助学金的申请,王户俊是该县首个通过此项助学金申请审批的低保边缘家庭的大学生。
成都市慈善总会的胡彬称,“阳光圆梦工程”已实施13年,今年首次将低保边缘家庭的大学生纳入到救助范围内,目的是确保“每一个寒门学子都能圆大学梦。”据胡彬介绍,根据前期摸底调查,将救助范围扩大到低保边缘家庭,会让接受该项救助的人群数量至少翻一番,“最起码能达到3000人。”
据了解,除五城区和高新区、新都、温江、双流由自己筹集之外,全市11个区(市)县的“阳光圆梦工程”的助学金都由市慈善总会提供一定比例的匹配。随着越来越多的高考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募集资金成了市慈善总会相关项目负责人的当务之急。该负责人说,仅依靠每年的“慈善日·一日捐”活动实现的资金募集能力毕竟有限,“要实现更广的救助面,扩大社会影响,并保证资助金额,最希望的还是能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和企业力量,募集到更多的救助金。”
成都商报记者 王游之
摄影记者 王天志
新闻推荐
成都商报讯(记者辜波)昨日,成都市建委村镇处发布信息,金堂县五凤镇金箱村将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标志着四川又一村落成为重点保护对象。金箱村有始建于清代中期的贺麟故居、上斑竹园、贺家老...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