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记者 蓝岚
摄影记者 王天志
核心提示
她的电话是“急救热线”
家里的面包车是“120急救车”
一个电话,“急救车”便免费出发接诊患者
患者在诊所治疗,她提供免费的伙食
贫困患者来就诊,她会免除医药费
村民“赊账看病”,她不会主动去要
走基层 解难题 办实事 惠民生
榜样
她有着“最美乡村医生”的称号。
在金堂五凤镇白岩村,38岁的王启蓉和她的小小卫生站,已经在这里坚守了18年之久,服务于金堂县、龙泉驿区、简阳市多个村落,每天仅卫生站接诊的人数就达25人。
她也是有名的“穷医生”。
在这里,她的电话成了“急救热线”,家里的面包车也变成了“120急救车”。只要一个电话,遇见情况紧急或行动不便的患者,“急救车”便免费出发接诊患者。
明年,村民们要搬迁到镇附近的集中居住区。为了支持王启蓉卫生站的搬迁和重建,村民们纷纷慷慨解囊,将自己积蓄借给她,“我们的健康都离不开王医生!”
暖
冬天看病
先用手心把听诊器搓热
经过五凤城镇,在蜿蜒的山路盘旋,才能到山沟深处的白岩村。周末下午,王启蓉的卫生站也不“打烊”,照常接诊着患者。在卫生站内,她既是医生,也是护士,不仅要诊治疾病,还会为在这里住院的患者亲自端来洗脚水。
这一天,卫生站内的患者不多,王启蓉抽出时间,前往村民张新琴家进行巡诊。像很多村民一样,张新琴的儿女都在外打工,她便留守在家。而张新琴患有高血压、胃炎等多种慢性疾病,而这类病人是最让王启蓉担心的。
到了张新琴的家,王启蓉为她测量完血压后,将听诊器在手心搓了搓,确认听诊器被搓热后,紧贴住张新琴的身体。当她发现张新琴的血压升高后,从药箱里拿出了降压药,叮嘱她一定要按时服用。
“我儿女说,只要有王老师在,他们就能放心出去打工!”和张新琴一样,不少留守老人都将王启蓉当作是自己闺女,将健康托付于她。每个月,王启蓉都会沿着山路开展巡诊,这类留守老人都是她的重点巡诊对象。每个月至少巡诊10多趟,每一次巡诊都会诊治30多个患者。在这些崎岖山间小道,她提着铝皮药箱,背着药包的背影,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勤
一个电话
雨中走11小时山路出诊
不仅在白岩村,与这里交界的临近区县村落,村民们仍然接受着王启蓉的医疗服务。绝大部分村民都留有王启蓉的手机号码,这是山村里的“生命线”。
有一次,王启蓉在场镇里办事,突然接到一位村民的电话,称父亲快要不行了,让她赶紧去诊治。她急忙赶回诊所带上急救药箱,坐上一辆摩托车前往那位村民家。出发时,已经是下午4点半。
当时是1月份,天气很冷,天空又飘起了雨。摩托车行驶了1个多小时,泥泞的山路已经无法再继续通行。王启蓉只得下车跟着家属步行,她提着急救药箱,在雨中跋涉了11个小时后,终于抵达患者的家中,那时已是次日凌晨4点。
这是一位年老的脑溢血患者,躺在简陋的床上,全身都有呕吐物。王启蓉清理患者身上的秽物,为他盖上厚被子,让他感觉更温暖一些。随后,王启蓉对其进行补液治疗,恢复体力。
次日,家属们见到患者好转,原本不抱希望的他们,将老人送往王启蓉的诊所治疗。通过1个多月时间的治疗,这位老人生命体征平稳了。
好
患者输液
她提供免费的伙食
王启蓉的患者很多,但她是有名的“穷医生”。开诊所,王启蓉收获的是治愈好病人的幸福感。这两三年来,王启蓉的卫生站才略微有些盈利,而此前很多年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很多贫困患者来就诊,王启蓉都为其免除医药费,也有些村民手头紧“赊账看病”,只要村民们不提起,她也不会主动去要。
王启蓉的付出感动了不少人,有公司为她家提供了一辆面包车。一有紧急或行动不便的病人求医,这辆车便成了救护车,免费将患者接回卫生站治疗。而在王启蓉卫生站输液治疗的患者,她全部免费提供伙食,有病人硬要塞钱给她,她统统拒绝,“这是基本的人情。”在王启蓉的眼中,他们既是患者,也是走家串户的邻居。
明年,白岩村的村民们将搬到五凤镇附近的集中居住区居住,王启蓉也想将卫生站搬到那里,继续为村民们提供医疗服务。然而,她的积蓄难以承担一个新卫生站的重建,听闻她的难处后,仅仅一个下午时间,有近20户村民愿意借钱给她,一共40多万元。一名村民甚至表示,他愿将自己的定期存款取出来借给她,不够的话,他再帮忙去借钱。
“我没有想到村民们这么热情地帮我。”王启蓉称,感受着村民们的支持,她觉得这18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新闻推荐
昨日中午12时许,金堂县竹篙镇五才路口,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大货车相撞,车上23名乘客,除两名乘客离开以外,无论有伤没伤,悉数被送往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附近的刘大姐称,事发时她听见“轰”的一声巨响,回过头...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