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节开幕式盛况。
民俗表演真精彩。
摄影展令众多游客驻足。
旅游节引来自驾游团队。
畅游花海中。
5月10日,为期17天的2014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暨中江第二届芍药花生态旅游节圆满落下帷幕。旅游节期间,31万余游客在中国芍药之乡——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万亩芍药花海中踏青、赏花、休闲,畅享花的盛宴、美的体验。
4月24日,芍药花生态旅游节开幕式在集凤镇石垭子村举行。今年中江第二届芍药花生态旅游节是2014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全省15个分会场之一,由四川省林业厅、四川省旅游局主办,四川省生态旅游协会、德阳市林业局、德阳市旅游局、成都市旅游局协办,中江县委、县政府、金堂县委、县政府承办。旅游节期间,中江县城区、旅游景区及部分旅游景点陆续举办了广场舞比赛(展示)、太极拳比赛(展示)、芍药小精灵评选、“慢耍四川”网友自驾游中江、山地自行车骑游、全民健身环城长跑、“中江庙会”、芍药摄影大赛、继光故里游、仓山古镇游、青年交友联谊、省信用联社艺术团送文化下乡、幸福玩金堂等活动。
先香夺人春正好,集凤芍药赛牡丹。集凤镇石垭子村芍药花开放以来,芍药谷旅游主景区共接待踏青、赏花、休闲游客313000人次,拉动全县旅游收入3700万元。旅游节期间秩序井然,旅游零投诉。
依托娇艳的芍药,中江生态旅游节越办越红火,芍药搭台,经济唱戏,芍药花为媒,盛世办花会,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中江旅游越来越有活力。游客屈湘林在观赏芍药之乡后,题道:
天姿丽色未粉黛,百花归去,四月展风采。扮靓青山春景回,车流人涌芍药开。
山乡新貌扑面来,省市县乡,富民筑平台。花后呈艳真气派,丘区强县兴未艾。
整合资源打造旅游新格局
述评:“以红色旅游为旗帜,芍药花海为卖点,城市旅游为目的”的旅游发展思路,有效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有力地激活了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的活力,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
2010年,中江县根据资源优势,缜密调研论证后,响亮提出“以红色旅游为旗帜,芍药花海为卖点,城市旅游为目的”的旅游发展思路,整合县内多种旅游资源,主打近郊养生观光休闲游,主动融入成德绵城市群,充分开发大成都旅游市场,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江旅游发展之路,实现了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今年3月14日,中江县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与成都市金堂县风景旅游局签署《金(堂)中(江)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双方正式建立长期、全面、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和联动机制,共同开创旅游发展新局面。按照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加强旅游区域合作,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整合旅游资源优势,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在乡村旅游规划、宣传营销、人才培训、旅游节庆活动、旅游开发五个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推动两地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共同获得最大和长久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以红色旅游为旗帜。全国双百人物、特级英雄黄继光是中江最为闪亮的一张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声名远扬?中江县打出“打造为红色旅游精品线”这一张牌,红色旅游精品线已成雏形。“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中江县投资600余万元对黄继光纪念馆进行灾后修缮,重点对陈列展线进行了调整,对陈列展示方式进行了升级;启动英雄故乡3A级红色旅游景区一期工程,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新建黄继光故居及管理办公室、广场、停车场、道路等工程。
以芍药花海为卖点。中江县围绕“芍药——中国情花”这一主题,挖掘芍药文化,扩大种植规模,加强芍药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今年,中江县种植道地药材“中江白芍”3.3万亩,作为“中江白芍”源产地和主产区的集凤镇种植白芍近万亩,中江芍药谷主景区——集凤镇石垭子村种植芍药1600亩;石垭子村主景区新建交通道路17公里。
以城市旅游为目的。近年来,中江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构建了“一纵、两横、两环、十放射”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依托“三江六岸”的地理特点打造40里长湖,利用县城规划区内22座小山打造了10座公园,一座24平方公里、24万人的中等山水园林城市初具雏形。同时中江充分发挥县城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自然景观优美的“五庙南北塔”等一大批优质城市旅游资源,推动城市旅游,展示城市的动人风采。
统筹协调工作有序高效
述评: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群策群力、形成推动筹备工作的合力,是旅游节各项活动有序高效开展的前提。旅游节前后,中江县相关部门在环境整治、服务接待、宣传推介、形象展示、安全保障等各方面精心筹备、细化措施、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确保高质量举办旅游盛会。
自去年成功举办芍药花生态旅游节后,中江在现代化农业、中药材产业发展上,在群众增收致富上打出组合拳,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推广中药材种植。为丰富本地芍药品种,引进“老来红”、“长颈红”、“黄金轮”、“粉珠玉”等18个品种,在中药材良种繁育中心进行引种栽培。
促进旅游产业由单纯景点景区向旅游目的地转变、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由粗放发展型向精细运作型转变,切实把旅游产业培育成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和支柱、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支柱产业,是中江县委、县政府筹谋最多的事。今年,中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召集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先后召开6次协调会,安排部署旅游节相关事宜。3月初,中江芍药谷旅游景区被省林业厅、省旅游局纳入2014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成为今年全省15个分会场之一。
为确保第二届芍药花生态旅游节成功举办,中江县30余个县级部门和景区沿线乡镇迅速行动,制定方案,策划筹备旅游节宣传、景区容貌整治、活动安保、基础设施、医疗救护、通讯保障、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
“景区内到处都有交警、志愿服务者和其他执法人员,人多、车多但不混乱,交通安全、有序、规范、畅通;饮食安全有保障;环境干净整洁;志愿服务热情周到……”慕名前来赏花的三台县游客李成章对今年的旅游节很满意。
旅游节期间,景区秩序安全有序,旅游、交通、公安、安监、执法、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坚持24小时值班,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确保游客安全。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组织到位、协调到位,工作人员恪尽职守,安全监管有力;旅游要素齐全,旅游服务品质提升,经营规范有序,没有一起旅游投诉;上下运转协调顺达,全县旅游秩序井然。
景区载体功能日趋完善
述评:景区载体功能完善与否,直接反映一个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形象。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丰富旅游产品是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必备要素。中江县积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地方特色,营造诚信旅游环境,着力提升接待能力和整体服务水平,树立中江旅游良好的对外形象。
去年以来,中江县紧密结合旅游产业发展,在石垭子村逐步规范产业发展规划、完善道路交通体系、改造建筑风貌、建设新村聚居点、改善旅游配套设施环境,大力推进芍药谷AAA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旅游节前,全长10.22公里的沥青混凝土公路‘芍药大道\’修建完成,拉近了石垭子村与县城的距离,游客们到石垭子村旅游更方便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到我们这里来旅游、赏花。”随着道路交通体系的逐步完善,集凤镇石垭子村党支部书记田明阔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越来越有信心。
自去年中江首届芍药花生态旅游节成功举办以后,中江芍药谷在周边县市名气越来越大,无数游客慕名前往。“今年的标识标牌比去年更加完善,游客想到哪个景点赏花游玩,都有路牌指引,服务更加人性化。”绵阳游客成子元利用五·一小长假,带着家人到芍药谷赏花。“我看到今年景区又新增了一批停车场和公共厕所,餐馆也增加了,环境变化很大。”成子元对今年旅游节的各项组织工作感到非常满意。
去年,中江县举办首届芍药花生态旅游节,突击建设了一批厕所、停车场,安装了一批临时旅游标识标牌,组织了一批餐饮经营者开展餐饮经营服务活动,有效地提升了景区旅游接待能力。但因基础施设建设不完善,仍有部分游客对交通、餐饮等提出意见建议。
为了给广大游客营造一个安全、畅达的旅游环境,今年3月,中江县建成宽6米、长10.22公里的石垭子对外交通道路;建成寨门口至挂榜山、天宫堂至挂榜山、阿弥陀佛至水冰垭口、新村聚居点道路等村内产业道路6.97公里,村内环线形成。今年,中江县在景区新增永久性标识标牌36块、设置公厕指示牌8套,设置100个临时垃圾桶、2000个垃圾袋;新增7处停车场,新建2座、改建4座公厕;餐饮服务点由去年的25家增加到45家,单日接待游客能力达5000余人次,很好满足了游客的就餐需求;同时做好县城区、德中路、中广路及景区道路沿线交通安全管理,确保了旅游节期间交通秩序安全、有序、畅通;加强节前及旅游节期间餐饮从业人员的教育管理和食品安全检查,保障活动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是一个方面,旅游节期间,中江县在人性化服务方面也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县城管执法局每天安排30名执法人员执勤并开展文明劝导工作;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20名青年志愿者,在中国芍药之乡核心景区集凤镇石垭子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热情为游客提供旅游景点、交通路线、餐饮、娱乐、购物等咨询服务;集凤镇组织干部职工及大学生村干部每天义务到芍药谷景区,当好景区发展宣传员、文明劝导员、交通协调员、旅客向导员……
景区硬件设施的投入、软件环境的建设,明显提升了景区接待服务能力。“今年景区内道路更畅通了,虽然今年游客数量大幅增长,但在交警的指挥下,景区内交通秩序井然。”成都游客刘伟民说。
旅游节期间,景区车流量超过达5.44万辆,累计接待游客达31万余人次,在游人如织、车辆众多的情况下,景区内未发生过长时间拥堵的现象。
以花兴旅带动村民致富
述评:盛大的“文化大餐”、赏心悦目的芍药花海给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同时也推动了现代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给当地群众带来了更多的实惠。“以花兴旅”带动餐饮、农副食品销售,进一步激励农户种植芍药的积极性,增强芍药谷的聚集效益,拓宽农户增收致富途径。
芍药谷旅游主景区千余亩红色、白色、粉色的芍药花迎风绽放、娇艳欲滴,景区内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今年旅游节吸引游客辐射半径百余公里,30余万名游客徜徉花海,领略风姿摇曳的“情花”。旅游节期间,上班时间每日接待赏花游客数千人,到了周末及“五·一”小长假,赏花游客更是蜂拥而至,最高峰单日接待4万人,花丛中、小路旁,随处可见游客灿烂的笑脸;成都、德阳、绵阳、遂宁、资阳、罗江、广汉等周边市、县的游客自驾前来,观景、摄影、品美食。
景区内当地群众路边支灶、摆摊售卖小吃,沿线农家乐周末几乎家家爆满,农家小院原汁原味、物美价廉的菜肴令游客赞不绝口,农家绿色环保的农产品深受欢迎。去年,看到高屋村、石垭子村25家农家乐生意兴隆,赚得“盆满钵满”,今年石垭子村11社聚居点的村民早就动起了“做生意”的脑筋:房前屋后种上芍药及其它种类的鲜花、定做能体现自家特色的广告牌,购置餐椅、碗筷、茶具;更有甚者,考虑到游客赏花疲劳,准备了棋牌、机麻等娱乐设备供游客午后休闲。
“虎哥农家”的薛正虎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家的两层小楼每天最多能接待游客100人,鲜香麻辣的菜品“钵钵烧土鸡”及农家味十足的“杂菜馍馍”深受游客的喜爱。薛正虎是个老实人,生意也做得实在,菜品原料新鲜、价格低廉,也给前来就餐的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人主动留下他家的联系电话,表示来年一定再来光顾。“我今年是第一次做这个生意,要在把菜弄好、让大家满意的基础上赚钱,这样每年的旅游节才有‘回头客\’,如果把心掉到‘钱眼\’里去了,菜分量不足,价格又贵,不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吗?而且也会影响别人对我们这里的整体印象。虽然利润薄,但是因为过来的客人很多,所以整个旅游节期间经营的纯利润也有万把块钱左右。”尝到了甜头,憨厚的薛正虎表示明年还要尝试着推出更多游客喜欢的新菜品。
薛正虎还告诉我们,为了进一步提高芍药谷景区食品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开幕式前,县商务局、县食品药监局、县工商局等单位联合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了培训。在实际操作中,大家都严格执行了采购索票、食品留样等安全制度,以保证在这里消费的每一位游客能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老板,这个花环怎么卖?”“10块钱1个。”来自绵阳的游客张小兰没有一点犹豫,一下子就买了六个,给自己和同行的姐妹们戴上。身着一袭白色长裙的张小兰戴上花环后被姐妹们直夸“漂亮,纯洁得像仙女一样!”“哪是人漂亮嘛,是芍药花环漂亮!”张小兰羞涩地笑道。
石垭子村村民利用鲜芍药花和绿枝制作的花卉头饰品受到了广大女士的青睐,生意非常好,每个摊点平均一天能卖三、四十个花环,纯收入300元左右。对当地村民来说,这实在是难得的商机。
应季的樱桃、草莓也让游客大饱口福,公路沿线上随处可见背着背篓、提着篮子销售樱桃、草莓的村民。走累了,口渴了,这些酸甜又水分十足的应季水果很快被抢购一空;同时,景区内的瓶装水摊、小吃摊等也成了游客歇脚的好去处。
赏美景、品美食,临走时,许多游客还到位于石垭子村场镇的土特产专销点采购土特产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中江挂面、双龙粉条、红苕、瓜蒌籽等在中江这片土壤里孕育出来的特产被远道而来的客人深深喜爱,成为一张张中江的活名片被带向四方……
系列活动让旅游节精彩纷呈
述评:以“节”为机,借助新媒体的新角度、新手法营造强大舆论场,吸引大众视线,使中江旅游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一系列有情、有趣的活动,极富观赏性、参与性、体验性的乡村旅游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交相辉映,中江这座城市古典与现代融合、静谧与动感交织的神韵,给游客留下美好、难忘的印象。
今年,中江创新宣传方式,充分运用新媒体快速、高效、受众多的特点,通过微博播报以“寻找最新旅游圣地”为由头,在微博发起话题,顺势推出“中江·芍药谷”,再通过微博播报芍药谷空气质量指数,展示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四川新闻网开辟“芍药花乡 大美中江”的专题,大量鲜活的图片、文字全面展示了中江城市之美、芍药之美、人文之美。中江旅游攻略图、芍药谷景区攻略图,让游客未到中江,吃住行、游购娱尽已掌握。成都市民李先生表示,看到网上宣传后,他就开始倒计时,心思早飞到芍药谷来了。和李先生一样,许多人将芍药谷之旅纳入旅游计划。
“芍药小精灵”评选、“慢耍四川”网友自驾游中江、“爱在中江”首届青年交友联谊活动、山地自行车骑游、全民健身环城长跑、芍药谷厨艺大比拼等活动,为旅游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镜头一:“芍药小精灵”画笔绘美景
支起画架、准备好画纸、拿起手中五颜六色的画笔,20名“芍药小精灵”手执画笔,描绘眼前的美景。专注的神情、细致的笔法引来过往游客的注目,不忍打扰他们但还是忍不住小声赞叹:“哟!小家伙画得可真好!”“就是,你看画的那朵芍药,像真的一样……”
放眼望去,娇艳的芍药花与可爱的“芍药小精灵”相映成趣,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孩子平常学习画画都是临摹,很难得有像这样‘写生\’的机会,在大自然中作画不仅让孩子对事物的形体有更好的把握,呼吸新鲜空气也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小精灵们”的家长纷纷表示,这个活动举办得非常好,自己以后也会为孩子创造更多这样的机会。
镜头二:自驾游领略中江更多美景
“呀,这就是芍药,好美哦!”“前面才是主景区,那儿有成片的芍药花,保证让你看个够!”对讲机里,来自成都的游客惊喜的声音不断在前往芍药谷主景区的道路上空回荡。慕名于芍药美景,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组织的37辆自驾游车辆浩浩荡荡地行进在芍药大道上,沿途盛开的芍药花让车里的游客喜不自禁。一下车,大家就赶紧往行程的第一站——阿弥陀佛景点走去,并一头扎进花海,轻抚娇艳的芍药花朵、轻嗅淡淡的芬芳;拿出相机、手机、平板电脑呼朋引伴地合影。瞬间,灿烂的笑脸定格在芍药花海中,并通过QQ空间、微博、微信等方式分享给每一个好友。
天宫堂、诸葛庙、马鞍山等芍药花盛开的地方,处处可见自驾游游客的身影。“好安逸!这里的风景太美了!”李雅玲和儿子惊呼,眼前的美景让他们目不暇接。而对于平常工作繁忙,只能利用周末时间出来休闲的刘先生来说,感觉更是惬意:“芍药花很漂亮,这里的空气也非常好,是一座天然氧吧。下周如果天气好的话,我还要带朋友过来耍……”
赏花团当日在芍药谷赏花,晚上在镇江寺观看民俗表演,仓山大乐、采莲船、舞狮等精彩传统表演赢得大家阵阵喝彩。“中江在向现代化城市迈进的过程中依然注重保留传统特色,有意识地将其弘扬开来,这是非常难得的;希望在保留原来风格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刘先生说。
次日,赏花团登上白塔寺、走进黄继光纪念馆等五庙南北塔名胜古迹,感悟中江县城的内涵和生态后表示,中江芍药花娇艳、县城美观整洁、中江人热情好客,给他们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镜头三:芍药搭起“爱在中江”的联谊桥梁
春风和煦、情花绽放,沐浴在灿烂的春光中,200余名参加“爱在中江”的青年男女齐聚芍药谷,通过参加“青蛙连连跳”、“超低空飞行”、“击鼓传花”等精心设计的活动,促进相互间的了解并增进友谊。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早在几千年前,芍药便作为“情花”传递爱的声音,在芍药谷举办“爱在中江”青年交友联谊活动更显意义非凡。
“平常社交圈子小,和异性接触的机会也很少,不知不觉,就到了‘大龄剩女\’的阶段了。对待爱情,我一直是心驰神往的,只是我的‘王子\’恐怕还骑着白马在路上吧!”来自教育系统的小李自嘲道,她希望遍地的芍药给自己带来好运,能在此情此景中遇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伴侣。
镜头四:欢乐骑行、健身长跑传递健康理念
随着一声号令,凯江十桥上3000余名“骑行者”、“长跑者”像离弦的箭一样纷纷冲了出去,以二环路为环线,途经芍药大道、中江大道等地,完成20.8公里的征程。
“阵阵微风拂过脸颊,周围是养眼的绿化和建筑,整个骑行过程一个字形容——‘爽\’。”骑游爱好者赖强笑言,“平常也经常邀约朋友一起在合适的天气里骑游,但参与到这样庞大的队伍里还是第一次,感觉很新鲜,很有意思。”
汗水从脸上、身上滑落,长跑者的背上已经明显看到潮湿及汗渍了,但是他们依然甩开膀子,迈着矫健的步伐朝既定目标奔去……
健身爱好者们纷纷表示,现代人锻炼身体的时间太少了,希望通过骑行及长跑传递一种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引导大家重视身体健康,并积极锻炼身体,真正营造出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笔者手记:旅游产业关联度高、覆盖带动面广、综合效益好,发展旅游产业对扩大内需、惠及民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栽好梧桐树,引得金凤来。近年来,中江县加快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已取得实效,黄继光纪念馆、中江芍药谷、中江县城区载体功能日瑧完善,中江旅游业定将在更加广阔的大海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肖开丰 陈晋 高雪梅
新闻推荐
中金快速通道中江段明年1月前完成主体工程 预计2015年底建成通车
女工们把压实后的路基上多余的沥青混凝土铲走。工人们调整铺路标线。摊铺机正在有序运作。(文/图记者李芊岑)近日,中金快速通道中江段正在全力推进最后一段南山段建设。在南山镇路段,工人们正在紧张...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