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7月11、12日,由新教育研究院、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新教育基金会主办,成都市金堂县教育局承办的“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五届研讨会”在金堂县召开。来自中国香港、内地以及美国的教育专家、学者、知名校长和教师代表共17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就“让每一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的主题进行研讨。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卢志文,美国波士顿麻州大学教育领导学系主任、终身教授严文蕃,新教育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新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东强,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镇西,四川省教育厅,成都市教育局,金堂县各级领导和金堂县教育部门等有关人员参加了开幕式。
2011年,金堂教育首次与新教育结缘,第一批实验校11所,第二批增加到27所,第三批增加到32所,至2014年义务段73所学校整体加入,全县现有挂牌校38个,加盟校35个。金堂将新教育实验始终作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载体,结合“新生命教育”主题,深入推进“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等实验项目,坚持在实践中推进新教育实验,不断巩固成效,追求卓越,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创造金堂新教育的美好明天。
打造学校文化
——让校园充满生命的气息
永乐中学是金堂偏远的农村初中,也是最早申请加入新教育实验的学校。这所学校的校训是“三尺间可柱长天,偏远处易生大木”。正是这种特别的精神力量帮助这所基本为留守儿童的学校保持了较高的办学水平。学校广泛开展小食堂、小洗衣房、小沐浴室、小健身房、小休闲室“五小工程”建设,让青年教师在学校温暖地生活与工作。
学校认为,让学校的建筑和花草树木“说话”,充满生命的气息,学校文化就是教育本身的力量。
营造书香校园
——让阅读丰盈学生的生命
近年来,金堂县大力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县上和学校仅增添新书方面累计投入不低于4000万元。同时还借新教育基金会的支持,建设了11个“新教育童年馆”,26间“班级完美教室”。县上每年举行“学生阅读与写作成果交流展评”活动、汉字书写大赛、国学经典诵读展演活动、中小学生读书节活动,定期开展“儿童阅读课程”沙龙活动。多种方式开展“阶梯阅读、主题阅读、群文阅读、立体阅读、亲子阅读、深度阅读”等阅读项目,封雪莲、何冬梅、米轲等老师加入“新种子计划”,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领全县其他青年教师大力加强儿童阅读工作。
长乐小学是大山下、田野中的一所乡村小学。该校卢祥英老师班上的孩子可忙了——因为他们想把班上童书馆的书都读完。 “晨诵、午读、暮省”成为这所乡村小学师生的生活方式,“读、写、绘”成为孩子的生活新常态。县实验小学、赵镇二小、赵镇三小的国学诵读享誉县内外。不管是城镇学校还是边远的农村学校,凡是加入新教育的学校,都将“营造书香校园”作为推进新教育的第一要务和长期要务。
缔造“完美教室”
——让每一个生命开出自己的花儿
“用心呵护每一个生命!”凭借这个理念,杨柳慈济小学的钟燕老师在2014年苏州新教育年会上捧回了全国新教育“十佳教室”的荣誉。钟老师开发的独具特色的“生命体验课程”,让这个班名为“爬山虎”班上的孩子现在充满了阳光和朝气。良好的学业成绩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让每一个到班上访问的客人都感叹:“这哪里像农村的孩子!”
金堂中小学有两千多个班。两千多个教室里面发生的故事,决定着金堂八万多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质量。有了“朝向完美的教室”,就有了孩子生命“朝向完美的发展”。在推进新教育的三年多时间里,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室”的理念深刻地影响了金堂诸多教师。通过阅读“汇聚美好事物”,通过交往“关爱每个生命”,通过课程“擦亮每个日子”,赵镇二小的蒋延琼为孩子量身打造具有班级特点的课程、港青学校的贺国蓉用心经营山区儿童的“山鹰之家”、成师附小金堂分校的唐虹宇为孩子营造多彩的校园生活、金中外实校的钟惠琳致力于学生的初中生活收获温暖的记忆、赵家小学的文婷带领学生在阅读与种植中体验和感悟生命等等。他们都在用心经营自己的教室,用自己的心点亮孩子的心,促进孩子的生命“开出自己的花儿”。
建设理想课堂
——让每堂课实现“生命的共鸣”
理想课堂追求“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在理想课堂“三重六度”思路启示下,金堂大力推进区域性“533生命课堂建设”。“533”即“课堂五环、教师三导、学生三实”。“五环”指课堂主要由“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归纳点拨、训练反馈、拓展延伸”五个基本环节;“三导”即突出教师在课堂上“导学、导思、导练”三种主要教学行为;“学生三实”即“基础过手扎实、思维训练落实、情感体验丰实”。“533生命课堂”强调的是“基于标准、源于心灵”的教育,极力追求课堂中“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旨在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生命“自主、自在、自为”的过程。在生命课堂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不断地进行知识、智慧、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生命在“对话”中精彩,课堂在“对话”中高效!
竖起一面旗帜,引领万千追随者。金堂教师现在人人知晓“533生命课堂”的基本内涵。系统培训、学校试点、现场研讨、各层次的系列赛课、名师示范、相关的课题研究、成果评比,通过一系列借助常规教研科研活动、教学评比活动的支持推进,建设“533生命课堂”在金堂已全面普及。
研发卓越课程
——为每一个生命提供适切的教育
“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学生沐浴什么样的课程,就获得什么样的发展。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开发力”,成为金堂近年特别关注的两个主题词。
聚焦生命,关注生存,精彩生活,幸福人生。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现实,全县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命安全课程;严格开设好体育课和大力推进大课间活动的强身健体课程;编制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金堂城市精神”教育和热爱家乡教育于一体的地方性阅读教材《幸福从这里出发》和《善良的种子会开花》为主的生命主题阅读课程。云绣小学充分调动教师的特长,在学校里面开设了十字绣、太极拳、生活技艺等项目,实施课内外联动;竹篙镇小学、赵镇四小、福兴中学、特教学校等开辟了种植养殖园地的种植养殖课程;教会学生做饭、洗衣叠被、攀岩等生存和适应环境的生存技能训练课程;将“六一艺术节”与“生命”联系起来的艺术审美课程;学洗车、学做工艺品、学种植养殖、学按摩等技能的职业启蒙课程。
教师“三专”发展
——让生命在“共同体”中发光
新教育强调教师的“三专”发展,倡导教师在“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专业共同体建设”中发展。金堂实验小学大力推进“学科团队研修”,教师由“孤军奋战”走向“合作攻关”。赵镇二小的“学科共同体”建设享誉县内外,被省专业教育理论刊物《教育科学论坛》用3万字专题介绍。丘陵深处的玉河小学除了老教师,就是几个才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他们开展了“青”“榆”结对团队研修工作,形成独特的农村学校研修团队。
全县由11名省特级教师领衔的“名师工作室”是全县教师团队研修靓丽的风景线。全县300余名各级名师加入不同的工作室,他们一起做课题、研课、送教、开专题研讨会、组织专题培训、编著教学成果、走进社区服务,让许多一线优秀教师在“尺码相同的人”共同体建设找到了专业发展的生命价值。2015年全县共备案教师小专题项目767项,全县半数教师加入。
家校合作共建
——呵护生命飞翔的力量
家校合作课程,早已是金堂各学校的重要课程。金中外实校的田华老师和每一个家长都是朋友。老师、孩子和家长们一起远足,一起编辑孩子的成果集,一起聚餐,成为家长和孩子“温暧而幸福的记忆”!同校的黄烨老师有一项必修课:到学生家“做客”。他坚持和家长、孩子一起分析孩子的优点和发展潜力,坚持一定要吃一个孩子亲手做的家常菜。孩子们开始怕黄老师去家访,后来争着邀请黄老师去“做客”。
金堂县教育局在2014年起大力推行“大家访”活动。教育系统所有人员全部都要求走家访,城镇大道、乡间小路常常出现他们匆匆的身影。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在本次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说,金堂县作为新教育的一个年轻的后起之秀,却取得了今天这样丰硕的成果,实属不易,但也难能可贵,金堂县让他读到了信任和坚守的力量。“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相信新教育。我一直说,新教育不是简单地把一些理念和课程给实验学校和实验区,而是与学校和实验区一起探索、一起前进、一起成长。金堂教育人用他们的事实告诉我们,凡是那些真正信任新教育、相信新教育理念、实践新教育课程、坚守新教育价值的学校与实验区,都在实验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樊英)
新闻推荐
黄新初在检查防汛工作时强调 防范胜于救灾 坚决打赢防汛攻坚硬仗
本报讯(成都日报记者张魁勇)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在检查防汛工作时强调,当前,成都市正处于主汛期,防汛既是一项安全工作,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始终绷紧防汛减灾这根弦,牢固树立“防...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