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依法治县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融合推进、协调发展,这是今年金堂县依法治县工作的特色亮点之一。尊老扶幼法律援助、兼有法治文化与核心价值观融入的主题公园、微电影普法、学“好人”守法讲道理等活动,让市民们在学法的同时,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尊老扶幼法律援助
法律搭上核心价值观
“律师,我想请问一下,我姐姐在江苏打工,下班时没有搭到班车,自己回家路上被车撞了,这应该算工伤吗?”
这是近日金堂县司法局组织“金堂县留守儿童法律援助工作站”等法律援助志愿人员在金堂县白果镇开展“尊老扶幼助残·法律援助惠民行”活动中的一幕。
“你姐姐是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她没有乘坐到班车并非故意,且不负交通事故的责任,这决定了厂方不得以其未搭乘厂车而否定其工伤。”律师罗伟耐心地向她解答。
今年以来,金堂县将“法律七进”与“法治大讲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尊老扶幼助残·法律援助惠民心”等主题普法宣传活动,突显法治为民利民实效。全县还成立了“说事评理中心”,各村设置“说事评理室”,健全“说三事”(家事公事农事)“评三理”(情理德理法理)的说事评理机制,有效地化解了老百姓心中的怨结。同时,县上还组建了一支由中老年人组成的演出队伍——“金堂县普法艺术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法治内容编排成文艺节目,送进乡镇、村(社区),为群众带来欢乐,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习法律知识。
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
让群众一眼就看到“法治”
在金堂,随处可见各具特色的文化公园:占地1200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有效利用公园的牌匾亭台、门湖路林等原有基础设施,建成“三园”(雷锋园、好人园、名人园)“一湖”(孝心湖)“三林”(诚信林、法治林、友善林),以现当代“雷锋”事迹、本地好人事迹等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引导广大市民崇德向善。以赵镇梅林社区法治墙、官仓镇双新村法治文化广场、云合镇法治文化公园为代表的一批基层法治文化设施,为基层村(社区)群众营造了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学法用法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今年6月,金堂县双新村和朝阳社区分别在成都市首届法治社区评选中,被评为“法治示范社区(村)”称号。
微电影普法
学“好人”守法讲道理
在金堂县三星镇棕榈湖国际社区,“片警”刘俊兴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邻里有嫌隙、夫妻闹矛盾、治安有疑虑,居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拨打刘俊兴的电话。刘俊兴也将自己的故事写下投稿拍成微电影,“希望我的工作方法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更想让‘社区民警\’这个形象上次镜。”
刘俊兴印象最深的,是一次一位50多岁的阿姨丢了三轮车,“我反复给她解释物业法,她就是听不进去。我只好把她带到派出所,用电脑把别人的类似案例搜给她看,她才服气。”
阿姨的情况让刘俊兴意识到,要提升居民的法治意识,实在是“口说无凭”。为此,当刘俊兴看到成都市征集市民法治故事时,立即把自己的故事写了下来,“如果把法律条款拍成微电影,以后再遇到类似事件就播放给市民看,市民一下就理解法律是怎么规定的了!”
普法的形式每年都在创新,今年,金堂县开展“创作一台文艺节目、展映一部微电影、征集一批儿歌童谣、举办一场书法展赛、编印一套通俗读物”“五个一”主题活动和实施“3554”工程,开展“中国梦·我的梦”“崇德向善·厉行法治”“诚、敬、孝、善、俭”传统美德等“三个层面”主题教育活动,注重贯穿融入,与道德实践活动、法治大讲坛、文明细胞创建等活动有机结合,从不同层面、面对不同对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身边人就是最好的榜样!基于这种理念,金堂县在主流媒体开设“寻找最美金堂人”等专题专栏,借助公众信息网、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网评、网推、网宣,依托户外媒介刊播“讲文明 树新风”“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公益广告,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宣传工作中,通过“法治大讲堂”、宪法和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倡导法治理念。同时,依托“法治大讲堂”“道德讲堂”等活动,开展学法讲法4500多次,让群众在活动中感受法治文化。
另外,全县中小学校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在法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相关思想道德教育学科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并通过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进行法治宣传。
本报记者 晨迪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月13日—15日,作为成都近郊休闲旅游目的地和成都后花园的金堂县再办盛事,由四川省林业厅、省旅游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5四川省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成都首届油橄榄节成功举办,昔...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