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
思路
“高标准推进城市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闭幕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从“四态合一”“双核共兴、一城多市”“大开大合”“改革创新”“共建共享”等方面,深刻阐述了市委按照“尊重规律、集约发展、统筹推进”的总体要求,系统谋划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等工作,为高标准推进新形势下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明确了思路,为成都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指明了着力方位和重要抓手。
走在前面,率先垂范!中心城区该如何为成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从城市规划、产业布局、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成都市中心城区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和计划。
锦江区
立足“精”字 全面提升城市“颜值”
“锦江区历来就被看作是成都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在落实‘四态合一\’理念、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尤其应当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锦江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锦江要围绕“精”字做文章,主动对标国内外一流城市和一流城区,扎实推进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让锦江的城市形象更加精美,努力建成具有国际水准、体现中国气派、散发成都魅力的精品城区。
“我们将继续做美城市形态,努力建设代表成都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城市会客厅。”据介绍,锦江区将着力建设东大街高端产业发展轴与滨江路休闲产业带,形成‘三区一轴一带\’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其次要提升建设品质,高水平编制城市规划、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努力建成一批堪称传世佳作的精品建筑,全面提升锦江区的城市“颜值”。
把城市街区当“幸福家园”来精耕细作,锦江区将着力率先推进“小街区规制”,加快构建开放型街区,打通城市微循环,提升城市通透性和人情味。为此,锦江区将加快完善街区交通路网,实现各类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大力推进街区有机更新,加快实施一批棚户区、老旧院落和旧城改造项目,强化社区的政务服务、医疗卫生、养老健身、文化活动、农贸市场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早日让居民步行15分钟即可解决各类基本生活需求;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大城市、细管理”和“天天归零”理念,向细节要质量、要形象、要品质,努力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和柔性化,不断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努力把每一个街区建设成为市民的幸福家园。
青羊区
坚持“四态合一” 精心打造五大历史文化品牌
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共建共享城市美好未来。青羊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该区将紧紧围绕市委“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按照“四态合一”的要求,以“业态高新、形态优美、文态古朴和生态良好”的标准,统筹好区域协调发展,使地处中心城区的青羊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
依托资源禀赋,塑造培育多样文化品牌。青羊区将进一步梳理丰富的文脉资源,在传承与创新中彰显青羊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塑造和凸显多样的文化品牌。通过深入发掘历史文化内涵,精心打造金沙古蜀文化、盛唐诗歌文化、少城明清文化、文殊坊—青羊宫佛道文化等五大历史文化品牌。坚持传承与创新,塑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非遗文化品牌。
明确发展导向,不断增强产业支撑作用,积极推动从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资源强区的转变,着力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青羊发展的支柱产业。着力加强文化要素市场建设,构建以文化推广、旅游观光、创意设计、演艺影视和非遗博览为主要业态的文化产业链条,推动区内文博旅游资源整合,加快建设文创产业载体。
注重有机更新,规划完善城市文化功能。青羊坚持按照保护传承与建设更新并重的原则,做到城市新增文化载体与原有历史文化建筑的有机结合。通过实施“城中村”改造和棚改项目,为文化产业发展腾退出更多资源。同时,通过实施小街区规制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规划,推动原有的历史文化片区提档升级,进一步发掘这些区域的产业形态和文化特色。
金牛区
深入实施“全域北改” 全面建成“四态合一”新城北
“市委提出的以‘四态合一\’理念引领城市发展,为金牛深入实施全域北改指明了方向。”金牛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市委“高标准推进城市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时代新要求,并将其转化为符合金牛发展实际的具体实践,力争早日全面建成“四态合一”新城北。
“四态”互为支撑,缺一不可。据介绍,在做优产业方面,金牛区将坚持高端引领、高点起步、高位切入的产业发展导向,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紧紧围绕“145”现代产业体系,既做大总量和规模,更提升品质和优势。按照“优二强三”的思路,积极引入以工业总部、创新创业职能总部为主的都市工业入驻,实现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按照“四态合一”理念,金牛区将加快实施“南改旧城”“北建新城”,在三环内,将重点围绕整个人民北路片区,着力打造“人北中央商务区”,结合火车北站扩能改造和成都铁路局片区旧城改造,打造成都百里中轴线上最靓丽的“城市会客厅”;依托西南交大、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机构,加快建设环交大智慧城,深入实施创业天府·金牛行动计划,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在三环外,将利用金牛区良好的生态本底、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都市旅游资源,加快推进天回古镇、茶店子花照片区、国宾新城、环城生态带等重点区域建设,按照“北改优城典范区、枢纽经济示范区、创新驱动先导区、文化旅游新兴区”的功能定位,把金牛区建成“四态合一”的“科贸之都、文化北城”。
武侯区
改造60万平方米旧城 建设品质优美精品区
现代化智慧城市形态初步形成,魅力型城市文态全面彰显,生态宜居品质进一步提升,公共功能布局全面优化,城市功能品质更加多元。到2020年,全面完成旧城、城中村和老旧院落更新改造,改造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昨日,武侯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按照市委“高标准推进城市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部署,武侯区将坚持以“四态合一”思路引领城市发展,注重内涵品质发展,切实提升城市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幸福典范。
据介绍,经过过去五年的奋斗,武侯区宜居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成绩突出,道路交通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化城管工作全面推行,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日前,武侯区委已正式发布“十三五”规划建议,确定发展总体目标为争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示范区,争做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领先区,争创宜居宜业美丽幸福典范区。其中,今年,武侯区朝着“建设品质优美精品区”的目标,启动新一轮的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将围绕城市功能完善,优化城市公共功能布局,全面打通城市断头路,加快旧城改造,着力提升区域宜居品质,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全面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据了解,在城市功能布局方面,将加快构建现代立体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城区道路升级改造,实现主要出入城通道全面改造升级、建成区道路全面黑化;配合推进地铁建设,逐步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换乘高效的立体化公共交通网络等。同时,加快精品城区建设,推动草金路改造工程,高质量、高标准推进音乐文化街区和望江楼文化景区统一规划、整体打造,在红牌楼和武侯新城等改造和新建片区打造3-5个“小街区规制”试点。
成华区
抓实“四篇文章” 加快建设“现代城东、宜人成华”
“全市‘两会\’的召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成都市发展‘稳中求进、高位求进\’的积极态势,令人倍感振奋。”成华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成华区将认真贯彻“两会”精神,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实实在在重点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治理创新”四篇文章,加快建设“现代城东、宜人成华”、奋力建设发展更加向好、活力更加迸发、环境更加宜人、公平更加彰显、民生更加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化新成华。
成华区将坚持以“强三优二、高端发展”为方向,坚定不移走“强三优二、高端发展”的道路,提升打造建设路百亿商圈、猛追湾千亿总部集群、龙潭总部经济城千亿园区、城北百亿家居商圈等一批重大产业集群,奋力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争做“经济强区”。坚持以“腾笼换鸟、改旧建新”为路径,秉承“四态合一、产城融合”规划建设理念,突出“北改一号工程”的工作摆位,加快改变老旧片区落后面貌,抓好龙潭总部经济城、新客站城际商旅城等新兴发展组团建设,奋力建设“北改优城典范区”。同时,坚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动力,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奋力建设“创新创业引领区”。坚持以“服务为民、惠民利民”为主旨,进一步抓好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大联动”体系为核心的基层服务治理创新,奋力建设“社会治理标杆区”和“共享富民幸福区”。
本报记者 张渝 陈方耀 李自强 王丹
各界
反响
以市“两会”为主题开展宣教活动
——温江区柳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郝高峰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在市政协闭幕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接续地气、盛满实诚、立意深远,我作为基层干部,深受启发,备受鼓舞,充满信心。我们将迅速以市“两会”为主题,站在全市“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崭新起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市民学深悟透市委重要精神,契合产业园区、小区院落、商家楼宇、新老市民群体等具体实际,撒播希望、凝聚力量、共创美好。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着力推进基层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商圈、街区、楼宇、在建重大工程项目等功能性党组织建设,探索构建跨社区、跨行业、跨区域合作联建的基层党组织,持续策划“为民服务典型案例比拼”等品牌主题活动,全面激发党建引领改革、服务发展、促进和谐的综合功能。深入探索“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机制,促进基层治理机制制度创新;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喊响社区精神口号、唱好社区之歌、擦亮社区logo、涂美社区墙面;探索“网格化、家区式”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多样化开展“最美院落”“文明公民”等“正细胞”评比表扬活动。同时,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领导干部带头讲政治、说真话、办实事,使好的党风政风与社风家风互促互进。
本报记者 李娟
聚集全国乃至全球高端优质医疗资源
——成都医学城医科总部基地干部田桂源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在讲话中提到,要把成都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在聚集全国乃至全球高端优质医疗资源方面,目前成都虽然有了全国综合医院排名第二,全球单体最大的川大华西医院,以及众多的三甲及民营医疗机构,但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众多的外资机构、世界500强陆续落户成都,优越的就医环境、一流的医疗技术、便利的国际保险等都是未来成都在国内众多同类城市中的核心竞争力。
成都医学城目前不仅有了华西医院、全国康复设备最好的八一康复医院、亚洲心血管疾病NO.1的北京阜外成都分院,即将落户的省人民医院、美国的霍普金斯医院等一系列国际国内一流的医疗机构,同时为之配套的国际一流研发机构已落户的就有20余家。目前我们也在积极地对接国际保险,希望在未来3—5年内把成都真正打造成为一个西部医疗高地及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
黄新初书记提到“改革创新”“共建共享”,“改革创新”在我们看来一定是成都未来5年乃至10年的发展源动力。在创新创业方面,我们打造的成都生物医学创客中心,不仅对其租金进行减免、免费提供办公家具做到拎包入驻,还对入孵的企业提供多达30余项的增值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不到半月,就已经吸引了一大批国家千人团队及成都的高校初创团队。
本报记者 李娟
“互联网+”让边远山区老百姓受益
——金堂县栖贤乡梨花沟村村民 卢玉祝
我是梨花沟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的代购人员。去年底,县上在我们这里建设电子商务网络,把我们村的代购站点设在我开的小卖部。现在,每天除了照看小店外,我还要帮村民在网上代购商品、代卖农产品。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的讲话我是在网上看到的,印象最深刻的是要深化对外开放,还有“互联网+”。这也是村上建设起电子商务网络后我最大的感想,就是通过互联网让我们这个边远山区实现了对外开放。现在每天我要去大学城快递公司,帮村民取他们买的东西。像王家德,他在网上买了一双登山鞋,下单后第三天就从广州寄到我们这里了。这在以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你说这是不是对外开放了嘛?
关键是我们现在的山货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卖出去了。我们这里满山遍野都种的是脐橙,以前因为山路不方便,有时候还会不好卖,收购商不愿意上门。但是现在有了电子商务网络,村民们都感觉将来的销售方式会有很大的改变。他们只要来我的小卖部,都会跟我摆这个事,感觉大家都很兴奋,对于挂网销售都很有兴趣。村上可能下一步也要进行组织,打通依靠电子商务进行销售的渠道。到时候,不仅仅是脐橙,啥子跑山鸡、跑山猪、山腊肉、生态鸡蛋……这些山货,都可以从网上卖出去。那简直不摆了!本报记者 李娟
社会工作者将更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四川光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督导主任 梁利洪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在讲话中说到,要以“共建共享”原则凝聚城市主体,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这令我们深受鼓舞。的确如书记所说,城市发展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这对我们社会工作者是一个机遇,我们将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治理。
下一步,我们的社会工作将深度介入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治理、社区服务,从在地社工人才队伍培养到社会组织能力提升,从公益创投到探索新生活方式营造,服务单亲儿童、新市民、流动人口、老年、青少年,为创新社会治理尽一分力。
我从事社会工作已经8年,一开始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但随着专业上日渐成熟,我在工作中越来越能找到自己的价值。现在各地都在搞“三社互动”,“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社区社会工作格局正在探索建立起来,接下来还应该建立完善互动平台、机制和制度,抓好社会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本土化、国际化“四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中的独特作用。真正实现书记讲话中所说的积极支持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其“成长于民、服务于民”的先天优势,使其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力量。
本报记者 李娟
参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甚感荣幸
——成都协和旅游酒店管理(集团)公司董事长袁有斌
“冬天就要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新常态再出发!”1月14日,四川省旅游饭店行业协会副会长、成都协和旅游酒店管理(集团)公司董事长袁有斌在他的微信朋友圈发出这样一句感叹。
作为成都的一位企业家,袁有斌这些年深刻感受到了成都的巨大变化,特别是这座城市越来越高的国际化水平。这些年,他见证了越来越大的国际国内“人流”向成都聚集:成都已与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已有268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外国驻蓉领事机构已达15家;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其中国际及地区年客流量已超过400万人次。
“这一连串数据,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就是‘居中西部首位\’,而其背后是综合反映了成都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袁有斌说,成都的国际化大都市战略定位是非常精准的,而且也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
袁有斌认为,成都提出的“十三五”期间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非常鼓舞人心,“我以能够共同参与、见证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而感到十分荣幸。”
本报记者 杨富
从蓉欧快铁可看出成都国际吸引力不断提升
——成都蓉欧快铁班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万文军
这几天,成都蓉欧快铁班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文军都一直在关注成都“两会”报道。万文军说,成都提出的“高标准推进城市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等,让人很受鼓舞,在这座城市生活、工作的人都将为此而兴奋。“这些年,我也深刻感受到成都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成都与国际交往越来越密切,距离越来越近。”
他称,以蓉欧快铁为例,这条国际物流黄金大通道开通两年多来,取得了较快发展,在所有中欧班列中的竞争优势日益凸显,特别是实施“蓉欧+”战略后,蓉欧快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万文军用了一组数据来说明蓉欧快铁的快速发展:自2013年4月26日开通蓉欧快铁,2013年开行了31班,2014年开行了45班,而2015年开行了103班,远远超过了前两年开行班次的总和。
“更为重要的是,2015年蓉欧快铁顺利开通了返程班列,而且还实现了国内国际两端的延伸班列开行。”万文军称,蓉欧快铁取得如此快速发展,当然与这座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也从中反映出不断提升的成都国际化水平、世界对成都的关注度,以及成都与世界的经贸往来关系。
万文军表示,成都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国际吸引力不断提高,而如此明确提出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定位,必将给这座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活力和国际吸引力。而作为生活和工作都在这座城市的市民,他是满怀期待,也充满了信心。
本报记者 杨富
新闻推荐
春节出行,中心城区交通状况如何,周边区(市)县道路如何,哪些道路可能出现拥堵……昨天,记者提前进行了打探,成都交警发布2016年春节期间出行提示。要出行的市民可以收藏好文字版的GPS,出行时将大有用处。...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