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外北玉局的烟草市场。
清朝时的烟铺。
100多年前,外国人镜头中的成都的烟草田。
烟草业如今是四川的一大经济产业。但谁能想到,300多年前,如果您在四川人面前说起“烟草”二字,对方绝对是一头雾水:什么是烟草?会冒烟的草?在清初湖广填四川那场持续100年的大型移民运动中,现在大家习以为常的烟草与甘蔗、红苕、玉米等一起,跟随福建、广东等地的移民进入了四川。
让四川烟草真正广泛种植并传到云南、贵州等地的最大功臣,当属福建龙岩人傅荣沐,他被称为“四川烟草引种第一人”、“四川烟草大王”。对傅荣沐颇有研究的金堂人傅勇说,如今,在成都北边和西北边一些消失了的和还存在的地名,如北玉局、上下傅家碾、傅家村等,都和傅荣沐家族有关。
向往四川,傅荣沐开始谋划入川
在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绝大部分移民或移民家族都有一部辛酸奋斗史,傅荣沐及其家族也不例外。
“民国”8年(1919),成都北玉局傅氏族人中的傅泰圻等人新修了《傅氏宗谱》,里面记载了入川始迁祖傅荣沐及家世的情况。
北玉局傅氏尊奉傅元香为始祖。元顺帝元统年间,傅元香从今福建上杭县蛟洋镇,迁徙到今福建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镇铜钵村(一说村美村),世代农耕。后裔按“元永成德,均仁道廷;尚嘉士文,应义智兴;位正有和,肇世绵昌”24字排辈。
到第10世孙傅嘉祥(字兆升)时,正是清朝初期顺治年间。顺治末年,10多岁的傅嘉祥迁居到“江西赣州府瑞金县上陶前地”。傅嘉祥在瑞金做什么呢?种植并制造旱烟。
据历史学家吴晗考证,烟草是在明朝万历末期(17世纪初)传入中国的。最初由往返于东南亚一带的福建水手从吕宋(今菲律宾)带回烟草种籽,在福建、广东一带种植,后来逐渐向其他地方推广传播。
由此可知,傅嘉祥到江西种植旱烟时,江西一带已经开始出现了旱烟。但傅嘉祥为什么会跑到江西去种植旱烟,则是一个谜。从傅荣沐后来举家迁徙入川可以推断,傅嘉祥在江西种植旱烟,不是当地主,而是在给人打工。
康熙45年(1706),傅嘉祥在瑞金种植旱烟50多年后去世,享年67岁,葬在瑞金当地。
傅嘉祥娶妻林氏,生有两个儿子:傅士和(字荣睦,即傅荣沐)、傅士盛(即傅荣遂)。
傅嘉祥去世后,傅家人又在瑞金生活了20多年。其间,傅荣沐看到周围不少人响应朝廷号召而移民四川,也听说了四川的土地气候和移民入川后的情况,心中甚为向往,开始谋划入川的事情。
入川艰辛,卖掉“冠缨”换来路费
因为入川之路异常艰辛,而且前途未卜,当时林氏已经70岁了,傅荣沐不忍让年老的母亲跟随入川,准备把她留下来守家。
不料,林氏听说后,说了一番非常励志又豪气的话:“株守岂男儿事哉!察汝子皆足佐汝起家,早决计,余惟汝是从。”
什么意思呢?大致来说就是,好男儿志在四方,岂能死守在老家?你那几个儿子都很成器,你要去四川,莫得问题,我支持得很!你莫看我年岁高,我也一样能和你们到外面去闯出一番天地。
林氏这番巾帼不让须眉的话,让傅荣沐最终下定决心:带着一家人,离开瑞金,向四川进发!不过,弟弟傅荣遂一家没有跟着他走。
雍正7年(1729),傅荣沐夫妇带着老妈和7个儿子、10多个孙子,一大家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傅荣沐没有忘记他的老本行,在行囊中带上了一些烟草种子。正是他这一举动,入川后很快改变了家族的命运。
入川的过程是艰辛的。那时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只有靠坐船和两条腿往前走。一大家人,有老有小,行程自然更慢。好不容易走到湖南湘潭,危机出现了:资金紧张,林氏生病。
如果照这样走下去,大家都没办法走到四川。但入川的决心是不能动摇的,得尽快入川,晚了就没地可插占了。如果打道回府的话,瑞金的房子、土地都没了,而且在乡人面前也很没面子。
这时,傅荣沐再次做出决定:全家兵分两路,把年龄尚小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孙子留下来侍候林氏,他带着其他人先行一步,到四川安定下来后,再来接林氏等人。
傅荣沐一行人继续向四川进发。很不幸的是,还没到四川,身上的钱财就用完了。万般无奈下,傅荣沐不得不“鬻冠缨”,把帽子拿去卖掉,换来路费。经过半年的艰难跋涉,傅荣沐一家最终走到了金堂县,落脚在赵家渡(今金堂县赵镇)。
傅荣沐卖掉的“冠缨”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那么值钱?目前所有的资料都没有详细透露,估计应该是家传的宝贝。一般来说,一个人除非是遇到过不去的坎儿,是不会把家传的东西拿去卖的。由此可见,傅荣沐当时是真的走到绝境了。
再说林氏。林氏凭着一股豪气,和儿孙们一起走到了湘潭。毕竟岁数大了,怎么能经得住这般舟车劳顿的折腾,病倒了,很快就撒手西去。
目前呈现的资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傅荣沐走后,林氏才去世的;一种是傅荣沐还没走,林氏就去世了,然后“权行殡葬毕,即起程入川”。
在金堂落脚后,傅荣沐一家在新的家园开始了新的生活,开始书写辉煌的篇章。
种植烟草,傅荣沐家族迅速致富
傅荣沐一家最初“自为贸易并佃田力农”。那时的金堂,已经被先傅荣沐一步的移民把土地插占完了,傅荣沐只能从别人手里租佃田地耕种,同时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过了几年,傅荣沐举家迁到简州(今简阳市)易家坝,在金堂五凤溪古镇河对面。
傅荣沐把带来的烟草种子种在家门前,有多少地就种多少。金堂一带水网密集,农田适合种植水稻。当时的人都种植水稻,傅荣沐不种水稻反而种没见过的烟草,大家觉得他“不务正业”,暗地里不知道嘲笑了多少次。
傅荣沐没有受到旁人冷嘲热讽的影响,坚持种烟草。到了收获季节,一大家人忙不过来,他雇佣了数十人,按照老家的传统工艺,把烟草叶子加工成烟丝,然后运到今天成都北边的簸箕街,寄放在商家的店铺里出售。
在成都的满城(今成都市区长顺街一带)兵营里,驻扎着八旗兵。八旗兵大都喜欢抽烟,而当时的四川没有什么人种烟草,成都基本上买不到烟丝。为买到烟丝,八旗兵不惜重金到外地购买。
簸箕街有烟丝卖了!这个消息传出来后,八旗兵们蜂拥而至,争相抢购。傅荣沐的烟丝质量好、价格公道,一时间,傅荣沐的烟丝成了抢手货,供不应求。折算下来,种一亩烟草所得的利润,是种水稻等农作物利润的数倍。
种植烟草,让傅荣沐出了名。那些售卖烟丝的店铺尝到了甜头,纷纷提前预购。很快,傅家的家境富裕起来,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家。
傅荣沐种烟草发了家致了富,按常理,他会继续独家种烟草,保住丰厚的利润来源。但傅荣沐没有那么做,他把种植烟草的技术在傅氏族人中广泛传授。
傅荣沐这么做,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举动。垄断经营,往往容易出问题,尤其是这种以种植为主的经济作物。他在傅氏族人中传授种植技术,让更多的人种植烟草,不但降低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风险,还让其他族人跟着富裕起来,提高了自身的地位。
傅氏族人跟着傅荣沐种烟草,很快也都富裕起来。一个家族之间,是一张密集的血缘网,落业在金堂的傅氏移民,在四川其他地方还有亲人。经过七八年的发展,烟草逐渐从金堂通过傅氏人移种到了四川其他地方。
后来,烟草又从四川传到了云南、贵州。据说,如今云南、贵州等地的烟草栽培技术,仍保持着傅荣沐所传的传统种植办法。由此可见,傅荣沐在西南烟草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被称为“四川烟草引种第一人”、“四川烟草大王”,毫不夸张。
傅氏族人种植烟草富裕了,其他外姓人看着眼馋。傅氏人没有拒绝,带动大家一起种植。在此后的100年里,四川各地的田地里都出现了烟草,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农耕经济的发展,成为四川农民获取经济收入的一大来源。
傅荣沐在入川前往行囊里装烟草种子时绝对不会想到,他带来的烟草种子,会在四川遍地种植,四川的烟叶更是畅销全国,有的甚至远销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傅荣沐的眼光并没有只放在烟草业上,他又搞起了蔗糖业,“发贩四方,获资盖厚。”一二十年里,他购置了600多亩田产。
迁居成都,把先辈遗骸迁葬四川
傅荣沐因种植烟草和煎熬蔗糖而身家倍增。为更好地做烟草生意,乾隆7年(1742),傅荣沐举家迁徙到成都县玉局巷(今成都市火车北站市场一带)。
玉局巷的得名来自玉局观,玉局观是个如今已经消失了的道观,说起来有个传说故事。东汉末年,张道陵跟随李老君一起来到成都北门传道。李老君席地而坐,“有局脚玉床自地自出”,李老君坐在玉床上,讲说《南北斗经》。
讲经结束,玉床隐入地中,那地塌陷成一个洞。据说这洞深不见底,与青城山的天师洞相连。人们把这里叫做玉局,修建了玉局观。玉局观外的路,被称为玉局巷。
到后蜀皇帝孟知祥时,下诏整修玉局观,设置道场。到了宋朝,玉局观形成贸易市场,每年九月九日的成都药市在这里举行。解放初期,为修建火车北站,拆除了玉局观和玉局巷。因玉局巷和玉局观在成都北面,这一带被统称为北玉局。
傅荣沐发达后,没有忘记先祖,他在北玉局修建了傅氏宗祠。想到父母和祖父母的遗骸还在他乡,他决定将其迁到成都来安葬。
乾隆6年(1741),傅荣沐派三儿子傅文华回福建、江西,准备把祖父傅如仁和祖母郑氏以及在江西瑞金的父亲傅嘉祥的遗骸迁到成都。结果,傅文华空手而归。
乾隆8年(1743),傅荣沐再次派五儿子傅文清跟着傅文华一起前往福建、江西,终于把祖父、祖母和父亲的遗骸迁到了成都合葬。在这次迁葬中,傅荣沐的弟弟傅荣遂一家,也跟着到了四川。
乾隆18年(1753),傅荣沐又派傅文清到湖南湘潭,把林氏的遗骸迁葬到金堂云顶山的慈云寺。至此,傅荣沐终于了却了长期以来缠着自己的心病。
傅氏聚居,在成都形成多个地名
傅荣沐举家搬到成都北玉局后,他的子孙“袭前遗业,加倍勤奋,而事业益裕”。到道光年间,傅氏家族成为“名重锦城的巨族”。
受傅荣沐家族的影响,其他地方的福建傅氏移民族人,也纷纷向傅荣沐家族靠拢聚居。傅氏族人散居在北玉局一带方圆几公里的地方,形成了以“傅”为头的多个地名。
在洞子口,有上、下傅家碾,傅家祠堂,傅家大院,傅家堰;五块石有傅家上槽坝、下槽坝,傅家桂花树、黄葛树;营门口有傅家大林盘,傅家油坊,傅家堰埂子等。如今的金牛区金泉街道富家社区,就是原来的傅家村。
傅氏家族的老人回忆说,以前北玉局是烟叶大市场,一个月的每旬三、六、九日是逢场天。来自各地买卖烟叶的人成千上万,一点也不比如今的五块石市场逊色。
北玉局的傅氏宗祠,每年都要举行清明会,凡是来自福建的四川客家傅姓人,都要派代表参加。清明会前后两天,举行流水席式的宴会,总计上千桌。
清明会上,傅氏族人要祭祀先祖,缅怀移民先祖从福建千里迢迢迁徙入川的艰辛,以及在四川创业打拼的艰难历程。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商谈烟叶生意。傅氏族人的清明会,无形中也是一个商贸洽谈会。
傅氏宗祠一直到修建火车北站时,才与玉局观和玉局巷一起被拆掉。
据介绍,如今成都北玉局傅氏族人已经发展到三四万人,分散居住在成都及各地。“四川烟草大王”傅荣沐的移民创业故事,至今仍被傅氏族人津津乐道,也是老成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傅荣沐的名字,被载入四川烟草史册中。黄勇
新闻推荐
早报讯(记者杨鹏)昨日,金堂县举行12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此次签约项目涉及节能环保、城市综合体及生产性服务业等多个领域,项目总投资达103亿元。金堂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集中签约项目包括绿地控...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