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城市快速扩张的支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依托,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这一城市定位,决定了成都未来的发展方向。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都产业该如何发展?成都提出,要大力实施工业强基、服务业提升、新经济培育行动和先进制造业载体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等重大工程,全力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中西部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和高端服务功能集聚的全国服务业核心城市,以及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多区域经济合作核心城市,不断做大城市经济发展底盘,形成成都发展大气场。
加快产业链招商步伐
强化重点产业集群招商
产业链招商最终实现的就是产业集群发展,是要通过产业链条打造来形成聚集倍增效应,形成强大的产业竞争优势,从而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
作为成都汽车产业核心发展区域的成都经开区,相继引进一汽大众四期、东风神龙汽车第四工厂项目、沃尔沃油电混合动力汽车项目等,涵盖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等11家整车企业,搭建了年产170万辆整车生产平台和汽车千亿产业集群。除成都经开区外,成都还在新都区、青白江区、金堂县布局汽车产业集聚地,进一步完善零部件配套体系,本地零部件配套率提升24%以上。
围绕产业升级“招大引强”,围绕集群发展“补链强链”。坚持以“产业升级”战略为统揽,突出高端化取向,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加大在谈产业化项目尤其是重大产业化项目的促进力度,在东风神龙汽车第四工厂项目成功签约并奠基动工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一批投资体量巨大、带动作用明显的在谈重大项目促进工作,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经过多年发展,成都产业集群经历了从创建到稳步发展的过程,一个以成都为主,呈现放射型网状分布的产业集群体系已基本形成。成都市还将围绕中国制造2025以及省、市2025规划,抢抓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强化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航空装备等重点产业集群招商,狠抓龙头项目和关键配套项目引进,全力突破集群招商,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更大发展。
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能级和水平
5月23日,在四川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总投资280亿元的中国电子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在双流区正式奠基,这是近年来成都市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化项目,项目建成后年产值预计将超过200亿元;6月30日,成都市服务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总投资60亿元的港中旅(金堂)温泉度假区项目也同时开工,未来游客年接待量可达300万人次以上……
以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为契机,成都紧抓项目推进工作,努力扩大投资底盘,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成都市13个省重大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7.5亿元;重点跟踪服务的412个市级亿元以上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完成投资277.35亿元。其中华润饮料、嘉石物联网、万达电商云基地等44个项目竣工投产;通威太阳能、金发科技、远大蜀阳等56个项目开工建设;京东方扩能、英特尔“骏马”、中国移动(成都)数据中心基地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
“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不仅会在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还将在中长期内全面提升成都经济发展能级和水平。”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霞认为。
按照省委、省政府“项目年”工作部署,成都市将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力加强项目的引进、促建、服务和保障,全面掀起新一轮聚焦大项目、攻坚大项目、服务大项目的热潮,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支撑,努力为全省实现“两个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实施工业“竞进拉练”
促进项目多投快建
看园区、看项目、听举措、比成效……7月5日,全市工业重点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第三次“竞进拉练”活动举行,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区(市)县相关负责人,分两个组现场参观了成都天府新区新兴工业园、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等在建工业项目和相关工业园区,深入了解项目具体推进情况及相关经验做法。
工业强基行动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六大行动之一,而“竞进拉练”活动是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这一行动的最重要抓手,也是为了加快工业重点项目促建,在项目和园区一线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对标先进、总结提升的活动。通过定期举行工业“竞进拉练”,促进了各区(市)县工业项目和产业园区多投快建,体现出了成都实施工业强基行动的决心、水平和成效。
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上半年全市工业发展总体呈稳步回升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数月回升,工业投资增长较快,连续签约开工了一批工业大项目,工业产业培育有新亮点,“3+N”工业园区布局基本形成。其中,今年1—5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766.5亿元,同比增长27.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2.4个、17.3个百分点,增速排名第一。
紧紧扭住工业发展重点不放松,成都市将继续围绕工业产业、工业园区、工业项目下功夫,坚持做强存量、加快增量、做大总量,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全力筑牢支柱产业,优化发展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力争“十三五”末形成6个以上千亿产业集群。
本报记者 杨彩华 张渝 文/图
【京东方第6代生产线】
项目主体结构即将封顶 大幅提升高端显示产品竞争力
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等于7个水立方;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等于2.5个鸟巢;主厂房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等于14个标准足球场;最大单体建筑41.3万平方米,业界最大;钢结构2万吨,等于3个埃菲尔铁塔……
在成都高新西区,京东方第6代LTPS/AMOLED生产线项目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工厂”,目前正在紧张修建。这是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史上最大的一次单笔投资,也是国内第一条6代AM-OLED可折叠的柔性面板生产线,这是光电显示产业里最大、最先进的“超级工厂”,也是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风向标”。
据介绍,像这样的超级项目,主体结构只花了213天。2015年12月30日,项目正式开工主体结构,目前即将封顶,2017年要正式投产。项目建成后,年产显示屏1亿块左右,将被广泛应用于高端手机及新一代穿戴显示系统。
“京东方投入巨资在成都进行战略布局,正是基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所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京东方将立足成都、面向全球,通过与上下游合作者携手,大幅提升高端显示产品竞争力,为成都地区打造最具竞争力的显示产业集群贡献力量。
【四川一汽丰田】
开足马力双班生产 再创年产量新高
走进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在成品车停车场,数百辆崭新的普拉多越野车整齐排放,停车场的另一头,还有上百台的柯斯达中巴车,场面很是恢宏,不过这些刚刚走下生产线的成品车早已经有了“婆家”,过不了几天,销售公司就会将它们运送到全国各地,再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中。
“从7月起,我们已经实行了‘双班制\’,昼夜不停工,每隔 5分钟左右就可以下线一台普拉多越野车,今年的产量将达到3.4万台,将创下公司产量的历史新高。”公司生产管理部部长王贞全兴奋地介绍说,今年以来,在整个汽车市场呈现低速增长的情况下,普拉多凭借自身过硬的品质、稳定而强大的越野性能等优势,在上半年销售量高速增长,1—6月共生产1.5万台,其中普拉多2.7L占65%,相比去年同期实现100%增幅,工业生产总值达到54亿元,同比增长80%。
据介绍,根据市场需求,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启动了双班生产制,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首次恢复双班生产,公司新增就业岗位500多个,一线工人达到2000余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不断增长取得新高的同时,也带动了成都本土乃至省内的零部件配套、物流等相关产业的提升,以普拉多坐椅和内饰件的配套企业成都丰田纺织公司为例,在今年上半年就实现产值3.64亿元,同比增长87.6%,同时产量加大后,物流量也随之快速上升,本地物流企业收益明显提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侯初初)昨日,由市妇联主办的“童心飞扬·职业之旅”儿童公益项目启动。来自金堂县的20名留守儿童在市妇女儿童中心麦鲁小城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孩子们通过参加医生、消防员、邮局工作人员...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