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生实事
核心提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享发展理念,突出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多做顺民意、解民困、化民怨、聚民心的好事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进一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摘自7月11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
举办“创业天府·菁蓉汇”“蓉漂茶叙”等活动100场、全市实施棚户区改造16000户、改造或修建无害化卫生厕所2000个、中心城区新增公共绿地10万平方米、新建公益性足球场地105块……2016年已过去一半,今年年初许下的“民生承诺”进行得怎么样了?本月13日、14日,成都市启动2016年十大民生实事半年集中检查,50名市民代表“兵分四路”,前往相关点位对今年民生实事工作进展情况一探究竟。半年过去,各个民生领域、各项具体工作都向市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交通
中心城区开工新建专业公共停车场5个
交通,是一座城市的流动文明。时间过半,今年成都市在交通领域的民生目标建设进度如何?
公交线网优化方面
▲加密中环至绕城区域公交线网覆盖,从对外衔接城市核心区及二圈层组团、中环到绕城区域内横向公交衔接、区域内部微循环接驳三方面强化公交供给服务能力,在此区域共增加开行公交线路15条,增加区域内公交线路长度65公里
▲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全线正在进行空载试运行,计划8月开通试运行;1号线三期工程南段和支线段12个车站已有6个实体主体结构封顶;4号线二期工程西延线8个车站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区间洞通……
道路方面
▲一环路府青立交跨线桥工程于今年1月27日建成并正式通车
▲红星路南二环至北二环道路综合整治工程今年1月31日全面完成并恢复通车
▲老川藏路南一环至南二环道路综合整治工程今年1月底全面完成并恢复通车
▲凤凰山高架、利民路、凤凰大道(沙西线—古柏路)等正加快建设。
记者还获悉,截至6月底,中心城区已开工新建专业公共停车场5个,其中建成项目1个,1个未开工项目正按计划安排开展方案设计、项目报建前期工作。
创新创业
“菁蓉汇”主体活动在韩国首尔举办
2016年初,市科技局牵头承担深化“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聚集520家创业服务机构、1750款创业服务产品,举办“创业天府·菁蓉汇”“蓉漂茶叙”等活动100场,打造青年创业先锋团队150个,新建科普基地15个等具体任务。半年过去,目标任务进展顺利。
同时,今年上半年,“创业天府·菁蓉汇”共举办7场主体活动,吸引近260家创投机构参与,其中34个路演项目全部获得投资邀约,一项投资近4.8亿元。其中,4月26日,“菁蓉汇”主体活动成功在韩国首尔举办。
此外,在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上,运用“线上平台+线下空间+创业活动”,将创业服务和产品辐射到全市120余家创新创业载体,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楼宇+产业化基地”的孵化网络体系,探索“互联网+孵化”模式,成立了“成都众创空间联盟”。
截至7月5日
“科创通”汇聚创业服务机构562家,创业服务产品1746款,创新创业载体121家,服务辐射全市上万家创业企业和团队,月均点击量达到10万人次以上
今年上半年
“创业天府·菁蓉汇”主体活动:7场
“菁蓉创享会”:46场
“蓉漂茶叙”:6场
菁蓉训练营:15场
菁蓉杯创新创业大赛:2场
社会保障
完成棚户区改造9600户 新增就业人口14.8万
保障房、棚户区改造、就业促进……在与市民息息相关的生活保障上,上半年又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棚户区及保障房方面
▲截至6月底,全市完成棚户区改造9600户,占全年目标任务60%;纳入民生工程的中心城区550个老旧院落全部完成改造点位确定并建立院落自治组织;
▲截至6月底,全市已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7502套,占全年目标任务的75.02%;发放租赁补贴2925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21.3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方面
▲城镇新增就业:14.8万人
完成目标任务:67.27%
▲失业人员再就业:4.38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73%
▲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767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6.81%
▲成都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78.36万人,比去年末增加7.6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52.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6.8万人,参保率97%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00.68万人,参保率98%
生态环境
环城生态区新建绿道15.5公里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生态建设方面
▲市林业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底,已完成后子门游园、梨花街、天府大道等部分节点的示范栽植工作,共栽植各类花乔3万余株、花灌20万余平方米、观花观叶类藤本15万余株,整个“春景秋色”四季景观优化示范工程建设将于7月中旬全面完成。
▲截至6月底,中心城区新增公共绿地已开工13个项目,共新增公共绿地8万平方米;龙泉花田湿地已基本完成提升改造,高新中和湿地三期已建成;环城生态区已完成新建绿道15.5公里……
▲被誉为“成都版中央公园”的桂溪生态公园(高新绿舟)也已基本建成,预计国庆节前向市民开放。7月14日,市民代表前往桂溪生态公园,成为这里的第一批游客。据悉,公园的建设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整个公园的景观已基本成形,施工单位还在对园内照明设备、游乐设施、服务站等进行最后的完善。
水务环境方面
截至目前,锦江区红庙子排洪渠、何家冲排洪渠2段水体整治项目已竣工;凤凰河二沟新都段和郫县段、杨柳河郫县段3段水体整治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
文化体育
新建公益性足球场地41块 公益电影进影院放映51轮
▲市文广新局上半年完成2016“成都文化四季风·民俗闹春”系列群众文化活动25场
▲已放映公益电影进影院群众免费专场电影51轮,共944场
▲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涉农社区和特殊人群公益电影放映19861场
▲市体育局今年目标新建公益性足球场地105块,目前已有部分区市县完成场地建设。据统计,上半年已完成41块足球场地建设
▲截至6月,各承担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的区(市)县公益性体育场馆及体育局部分直属事业单位场馆,免费接纳体育锻炼市民179.393万人次;今年上半年,还开展了“运动成都”五人制足球联赛、“太极蓉城”第一届太极拳文化节、“运动成都定制赛事”钓鱼比赛等全民健身活动1580余场次。
此外,为丰富市民出行,上半年市旅游局举办了宝光寺新年祈福香会、“走基层”春节文化惠民演出及游园活动、金堂县2016川剧艺术暨河鲜美食文化旅游节、2016正月十五龙腾狮舞闹元宵民俗活动、2016“成都金沙太阳节”等5次乡村旅游节会活动和惠民演出。文化惠民演出方面,1-6月在全市范围内的乡镇(街道)、社区、学校、机关、企业等开展文化惠民演出267场。
新农村建设
“三美”示范村确定105个点位 新增5个在简阳
7月14日,市民代表来到邛崃市火井镇高场社区。据介绍,高场社区借力灾后恢复重建,深入挖掘火井本地历史文化内涵,以温泉开发为引擎发展特色旅游,以古街保护为重点发展古镇旅游,依托特色产业,深入开展“三美”示范村创建工作。
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打造“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富美”市级示范村100个项目中,2016年加强了基层实地调研,结合2014、2015年“三美”示范村创建工作实际和民生需求,对“三美”示范村创建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增加了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结对帮扶等内容,着力提升创建水平。据悉,今年确定的“三美”示范村点位共有105个,新增简阳市的5个示范村。
▲农村扶贫开发方面 确定第三轮第二批100个相对贫困村和8512户相对贫困户,2016年已下达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413.6万元。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目标为通过两年的精准帮扶,到2017年,相对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市同期水平的70%以上,相对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本区(市)县同期的70%以上。
▲农村环境治理方面 市卫计委目标为改造或修建无害化卫生厕所2000个。截至6月底,已修建1533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完成率76.7%。
成都晚报记者 罗斯
○短评
民生幸福
是城市幸福感的根基
从住有所居到学有所教,从病有所医到老有所养,民生实事,涉及广大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每件事都是民生事业的重要内容。
建设民生工程,不仅要看重结果,更不能忽略过程。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抓住百姓的所忧所盼,把每一个承诺、每一个细节都落在实处。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当老百姓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感受到民生实事带来的方便、实惠和快捷之时,自然也就会感知到“幸福”。成都正在努力达成的民生实事目标,正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你我幸福感的根基。
成都晚报记者 罗斯
【他们说】
“周末上午没事的时候,我都会去万达影城通过‘公益电影进影院\’活动免费看电影。今年上半年看过《梦想合伙人》《百鸟朝凤》《老炮儿》《大唐玄奘》等。我发现很多影片上映没多久就可以看了,很惠民。希望下半年会用更多大片好片作为公益电影放映。”
——市民李欣芸
“一环路府青立交跨线桥通车后,我感觉拥堵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进出城方向的交通压力没那么大了;今年上半年,中环到绕城区域内也新增了一些公交线路,满足了更多市民的出行需求,市民有了更多可以选择的线路。希望之后在开设或优化社区巴士、支线公交线路时多采纳市民的意见,了解市民的需求,哪条路需要加密线路或调整走向。”
——市民李妍谚
“我在成都生活了26年,它始终给予我强烈的安全感。最近看过一个哈佛女生的演讲,她说,如果你觉得很安全,那是有很多人在为你承担风险。成都警察正是如此。有他们的坚守,我才能安心地一个人上下班,在午夜电影结束之后,无需担心自己的安全。”
——市民吴艾桥
成都晚报记者 罗斯 林姝霏
新闻推荐
成阿工业园2015年建成500亿园区 全国唯一的地震灾后产业重建园区今年6月底前形成承载能力
本报讯(记者袁弘)全国唯一的地震灾后产业重建园区——位于成都市金堂县的成阿工业园将在今年6月底前形成承载能力;今年3月前新开工项目20个,6月前再开工项目20个,达到总开工项目58个,这是记者日前获悉...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