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成都七中校长刘国伟
刘国伟:现任成都七中校长兼党委副书记,成都市人大代表。是四川省教育学会会员、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心理学会会员、成都市教育学会会员、成都市教育顾问团成员、四川省优秀中学校长。□本报记者 杨路帆
8月的阳光透过绿叶洒在校园路上,古色古香的教学楼彰显着成都七中这所百年名校的历史底蕴。无论时代变迁,成都七中始终秉承“启迪有方,治学严谨”的办学传统,以良好的质量和声誉赢得社会的称赞。
9日,记者走进学校,在与校长刘国伟的对话中,感悟这所百年学府的沉淀与革新。
记者:作为省内顶尖中学之一,新时期学校是如何推进内涵发展建设的?
刘国伟:107年的办学历史,让我们积淀形成了“启迪有方,治学严谨”的办学传统,进入新世纪,我们又提出了“主体更加积极,集体更为和谐,个体显现特长”的教育主张。这些思想集中体现了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紧扣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两个目标,旗帜鲜明地抓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学校工作。
我们大力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积极打造研究性学习课程,重视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从四川大学邀请教师开设了德语、日语、法语等第二外语;从四川音乐学院邀请专业教师开设戏剧、古典音乐、西洋乐器等艺术课程;体育课增至每周3节……真正实现学生 “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记者:学校是如何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呢?
刘国伟: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创新型人才、领袖型人才或领军人物的基础培养,将成为学校办学的重要特色之一。成都七中历史上就有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的优秀成绩:两院院士陈家镛、李荫远、蒲富恪、唐明述、沙国河、叶尚福、彭堃墀等9名院士从这里走向各自领域。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能够挖掘出更加优质的教学潜力,研究性学习将融入到各门课程之中,“讨论式”教学模式将进一步普及,学生不再只是“接受者”,而成为带着“审视思维”,甚至是“批判思维”的“主导者”。学校正计划筹建创新实验班,其定位等同于理科实验班,但更加注重任务与目标管理化学习,努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与发展。
记者:未来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刘国伟:我们做了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将以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发展为切口,全面实现我们的办学理念,并通过成都七中教育集团、一年一度的成都七中教育研讨会向全国辐射。
如今,很多走出七中的学子,在自己的领域已经拥有了可观影响力:2010年,国际数学界的重要奖项SASTRA拉马努金奖授予了我校2000级学生张伟;2012年4月,年仅26岁的七中毕业生唐爽,成为第一位登上麻省理工学院网站主页的封面人物。未来的成都七中将始终坚持对学生自我发展的责任与对社会的责任,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培养怀揣理想、脚踏实地的新世纪人才。.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红继7-11之后,亚洲最大国际连锁便利店之一的全家便利店8月13日宣布正式进驻成都。从今年6月进行试营运以来,全家目前在成都地区已开出7家店铺,昨日,全家所属的顶新国际集团董事长魏应行...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