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什么样的歌声才是最开怀……
一个收音机一样的音响一摆起,人们就会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开始整齐划一地跳起来。
每个傍晚时分,当你听到楼下广场上又响起《最炫民族风》时,这意味着你家旁边的坝坝舞又开始了……
坝坝舞,已成为了成都这个夏天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坚持得最好的群众性饭后体育活动。无论是正儿八经的公园,还是街道拐角处的一个空地,哪怕是一些单位门前的一块停车场,都可以成为人们操练坝坝舞的地方。
一个收音机一样的音响一摆起,人们就会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开始整齐划一地跳起来。
四川人谈到空地时,无论大小都喜欢用“坝坝”来称呼,如坝坝宴、坝坝球……找块空地跳舞便是“坝坝舞”。而其更正式的名字则是“广场舞”。坝坝舞编排简单,易学易跳,只要有台录音机,有块空地,几个人一凑,就可跳起来。
新华公园
一位外来打工老人的坝坝舞
人物:李林贵 年龄:62岁
每天晚上一到7点过,新华公园的音乐就响了起来。
在公园正门入口处,音响早已抬了出来。《最炫民族风》响起,人群也开始聚集。记者小心地穿过跳坝坝舞的老人和围观人群之间的缝隙,往左拐,进入游乐园内,一群穿着统一服装的阿姨们踏着舒缓的步子正在跳民族舞。而往右拐,穿过健身广场,便传来一阵健美操的动感节奏。各种音乐一时间占据了整个新华公园,甚至在公园后门,还有十分性感的拉丁舞、斗牛舞呢。
和成都其他很多公园一样,新华公园也是坝坝舞爱好者们的聚集地。
8月28日晚上7点过,62岁的李林贵也跟着那些大妈们,在队伍的后面跳了起来。这是广场舞,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多是十字步、交叉步、左转右转这些简单的动作。他的动作并不熟练,比队伍前面的人明显要慢一拍。在公园正门入口处,这样的业余舞者并不少见,他们往往一边盯着资深坝坝舞爱好者的动作,一边模仿,久而久之,就会跳了。
李林贵在这里“偷”学了不到一个月,但其实他已经有12年的坝坝舞生涯了。那时他从新华公园路过,看到别人跳得热火朝天,自己就忍不住想要加入。当时那儿跳的还是交谊舞,跳舞的人他一个都不认识,不过他发现有一个女士落了单,便上前去请她教他,教了几次他也就会跳了,还认识了一个固定的舞伴。从此他每天晚上都去跳坝坝舞,后来还带动自己老伴也来跳。
跳坝坝舞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他说,“高血压没有了,现在不用吃药,吃点偏方,用醋泡上一些红皮花生米,每天吃上几颗。”
李林贵并非成都人,他和老伴都是来成都打工的,住在万年场。每天下班后吃完饭,两个人就走到新华公园,跳一个半小时的坝坝舞。不过,最近老伴刚刚动过手术,没法跳,李林贵跳了一会儿,就搀扶着老伴往公园深处走去。
在游乐园内,刘亚琴的坝坝舞队伍刚好面对着海盗船。孩子们正坐在上下摆动的海盗船内,传来一阵阵的喷气声。
刘亚琴在这里组织坝坝舞已有4年了,她今年49岁,因为是在一家锅炉厂工作,所以退休比较早。闲来无事,就在这里拉起一个坝坝舞队伍。她的队伍很有特点,来跳舞的人都穿着红色T恤,原来她有规定———每周一、三、五穿黑色,二、四穿红色,“看起比较整齐”。
她这里主要跳民族舞,兼跳广场舞,跳舞的人每人15元一个月,一周5天,周末不跳。刘亚琴的家在八里庄,有点远,所以每天她必须早点吃晚饭,然后赶公交车,拉着音响赶过来。
二环路东三段万年路口子上
地盘纷争
巴掌大个地方,一套音乐,两种舞蹈
在成都街头,坝坝舞“星罗棋布”,凡是人口聚集区域,必有可以跳坝坝舞的场所。但其分布大多遵循就近原则,附近社区的中老年人吃完晚饭,再走上几百米路就可到达。要是离家远了,人们自然就懒得去跳了。
在二环路东三段的万年路口子上,一家工商银行、药房和眼镜店前留出一块空地,人流密集,行人、电瓶车、自行车匆匆过去,8月21日晚上7点半,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张姐和王姐一前一后骑着电瓶车过来,在路边花坛边停下。
张姐今年48岁,没工作,每天晚上都要出来“耍一耍”,要么逛街,要么就跳坝坝舞。说起跳坝坝舞,她们没有固定的时间,也没有固定的地点,经常去附近的沙河边跳,去新华公园就太远了,“要走半个钟头”,王姐在一旁说。王姐和张姐是好朋友,两个人经常约到一起跳舞,王姐说,她只来这儿跳了两次。
不过,负责放音乐的张师傅来的时间并不是那么准时,7点半、7点40,晚到8点钟出来也有可能,张姐和王姐就坐在电瓶车上一边等,一边聊天。
一边是蓝色打围墙,二环路正在拓宽,而在这片人来人往的空地上,还停着三辆私家车,占去了不少地方。“停了这个车子,地方更窄了。”两人议论道。
晚上8点,她们终于等到了张师傅。张师傅穿着黑上衣、短裤,一手挎个布袋子,一手拉着音响,往花坛这边走过来。然后停下,把袋子放下,“机子摆哪边?”他问了一声,然后掏出一张红色条幅,垫在花坛的台阶上,就和旁边的人把音响抬起,“嚯,起!”。
跳舞的人见状迅速从四处聚集过来,排好队伍,留出间隔,然后就等待音乐响起了。
“她是个什么样的花呀,她是个最美的花呀……”
“昨天他们说我们声音大了。”张师傅笑着说。不过说他们声音大了并非周边住户投诉坝坝舞噪音扰民,而是“内伙子开的玩笑”。原来这边有两个坝坝舞队伍,一个原本跳广场舞,一个原本跳交谊舞,但是因为现在这里的空间变小了,跳广场舞的人太多挤不下,张师傅就只好接纳了一部分跳广场舞的人,把他的队伍变成了广场舞和交谊舞的混合体。
为此,他专门到网上找了适合两种舞的音乐。顺着一个节奏,前面的人跳广场舞,他就和其他交谊舞爱好者找个“卡卡角角”跳自己的交谊舞。
为了让门口广场不被老人占领,万象城物业干脆用花盆将广场围了起来
张师傅在此“拉队伍”已有三年,他说,想找个合适的地方并不容易。他们最早看中了一块篮球场,但是篮球场位于小区里,怕小区居民有意见。三年前看到这里空出来一片场地,就把坝坝舞带到了这里。虽然旁边仍是住宅,但这里临街,本来噪音就大,他尽量控制音量,而且只固定跳1个半小时,所以不会给附近居民造成太大的困扰。而他们也会留出一条通道,供行人通行。
虽然坝坝舞面临噪音污染、违规占道的指控,但其背后是无处可去的现实。张师傅说,就在附近的万象城,其门口的广场就一度被附近的老人占领,但是物业方不乐意,双方发生争执,不可调解,物业方最后干脆将广场全部用花盆包围起来。
张师傅正说着,忽然空地边的车灯亮了。一辆停在这里的车要开走,按起了喇叭。这让坝坝舞稍微中断了一会儿,大家嘴里嘟哝几句,多有怨言,却又无可奈何。等车走了,又重新排好队,继续载歌载舞。
王姐只跳交谊舞,才跳了几只曲子,她就和舞伴走了出来,各自坐在自己的电瓶车上,扇扇子。她笑着说:“跳累了,休息一会儿。”王姐的舞伴姓刘,问他多大年纪,他吼道:“我才29岁!”明显开玩笑。他很谦虚,说自己是“乱跳的”,来这里才十多天,还觉得有些新鲜。
张师傅却是三年如一日。每天晚上,他都要过来放歌,基本上风雨无阻,实在有事,则请朋友过来帮忙。他在U盘里下载了几百首歌,循环着放,基本不重样。
而这样的工作,基本也是义务的。起初这里根本不收费,过了一年多才开始向到这里跳舞的人每个季度象征性地收10块钱。这相比他的“投资”,还真是微不足道。当初他为了跳坝坝舞,光买音响就花了一千多元,儿子还提供了电脑,并教他怎么下歌。除了摄影之外,这就是他生活的重要部分,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虽然这里场地有限,但跳舞的还是有50多人。“等天气凉快些,人会更多。”张师傅颇为自豪地说。
武成门桥
中国银行前面空地
坝坝舞领队是怎样练成的?
领队张大爷除了当DJ,还负责编舞。他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视频,边看边揣摩。为了便于教授,张大爷便把其中一些繁琐的动作剔除掉,而弯腰之类的动作也不能保留,“因为对一些有高血压的老人来说,一弯腰可能就要栽下去”。当了4年领队,光电瓶和MP3就已经各用坏了六七个。
张大爷手中拿着一本小册子,上面写着“经典歌曲”。在坝坝舞进行的过程中,他除了要在队伍里跟着跳之外,还要不时查看他的那本小册子。
武成大街往东,过武成门桥有个中国银行,门口有一片空地,那就是张大爷的坝坝舞队伍的所在地。从每晚7点半开始,到八点半,这里都会响起张大爷精心编制的坝坝舞曲。
他手上的小册子记录着51首经典歌曲,这些也正是他连接音响的MP3中储存着的歌。51首歌,在本子上分门别类地排列着,以红歌、民歌、凤凰传奇演唱的歌为主,在每首歌的目录旁边,张大爷专门标注了歌曲时长。一个钟头的坝坝舞,张大爷一般要安排2首长歌,每首20分钟左右;4首短歌,每首时长在4~7分钟。每天的歌曲都不一样,风格也多样。
“网上的音乐一定要搜好。”这是张大爷的经验总结。事实上,在网上,现在确实有很多专供跳坝坝舞的歌曲。只要在网上一搜“坝坝舞”,“2012最流行的广场舞荷塘月色”、“周思萍广场舞”、“动动广场舞”便映入眼帘。
在网络的帮助下,领队张大爷除了当DJ,还负责编舞。广场舞有着比较成熟的教程,张大爷便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视频,边看边揣摩。张大爷说,网上的动作也不能照搬,要么太难,要么太危险。为了便于教授,张大爷便把其中一些繁琐的动作剔除掉,而弯腰之类的动作也不能保留,“因为对一些有高血压的老人来说,一弯腰可能就要栽下去”。
这里位置极好,三面都是道路,还有一面是银行,楼上有住户,但音响放在楼下,声音刚好被上面的阳台挡住,加上舞曲声音本身并不高,所以负责这一区域的城管巡逻队员唐小平也告诉记者,他并没有接到任何相关的投诉。
不过,对于跳坝坝舞的人来说,他们对“价格”大多比较敏感。4年前,在桥对面有个坝坝舞领队,大家都在那里跳,但是价格忽然间涨到了每月15元,每个星期还只跳4天。很多人就不干了,把张大爷推出来,张大爷也不推辞,就“走马上任”了。然后,张大爷就在这里当了4年领队,买音响、买推车,还有电瓶和MP3。电瓶和MP3简直是耗材,已经各用坏了六七个了。关于价格,起初是每月4元,但是大家都嫌找零钱不方便,便一致同意涨到了5元。成都商报记者 王越
新闻推荐
风雨无阻的艺术热情最后一次免费参观雕塑家工作室 “我与你相遇 雕塑在成都———水井坊·2012成都雕塑季”作品即将陆续完成,期待本月下旬精彩亮相
成都商报讯(记者乔雪阳)昨天是由成都商报与水井坊共同主办的“我与你相遇雕塑在成都———水井坊·2012成都雕塑季”公益活动中最后一次免费参观雕塑家工作室,大家参观的是著名雕塑家谭云位于成都北...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