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玩世不恭的艺术家 罗发辉的生活没有怪癖

来源:成都商报 2012-09-02 15:58   https://www.yybnet.net/

诗人柏桦曾经说,1961年生于重庆的罗发辉是深度欲望的制造者。  

9月8日,蓝顶艺术家罗发辉将携11幅新作亮相苏州美术馆,举办“浮生物语”个展,作品被他自己定义为“色境”系列。策展人杨卫在《罗发辉的浮世物语》一文中阐释:“浮世”是罗发辉对现实的观察,“物语”则是他的杂感,综合起来就是他对这个存在世界的诸多病理现象发出的感慨和质疑。作为一个被外界认为“酷”和“玩世不恭”的艺术家而言,罗发辉的生活没有怪癖,他说话和作画时,其神色远非他的经历和感悟那般惊心动魄。他画玫瑰,却不为表达爱情;画裸体女人,却不为呈现性感;画血色伤口,又不为表达痛苦。他只是习惯提起一把灰色的刀,赤裸裸地和欲望狭路相逢。

一、风景

“风景画在我这里已经穷途末路,我想要跳出来。”

平静而慢悠悠的罗发辉猛喝了一口咖啡,烟熏过的嗓子说起话来如同棉鞋在青石板上闷砸出的声响。表面上看,他似乎没有艺术家惯常的怪癖,不仅看上去朴实,而且艺术生活也是朴实的,一些老工老料的古旧家具被精心地放置在工作室各处。相比他温和的外貌,他新装修好的工作室那间半开放式的卫生间和浴室更让人印象深刻。外面是即将被另外画家工作室占据的杂草地,他却为自己弄了个毫不封闭的卫生间和淋浴室,赤条条地附录在游泳池旁边。会客间顶上三盏老式的白色吊扇,氤氲地旋转着闷热而吊诡的空气,整个气氛像是乡野中凸显的西班牙庭院。

再往深处走,就是“发式玫瑰”和那些带有伤害感、寂寞感的脆弱女性身体。他把它们有节制地悬挂在肃白的墙面上,高高地炫耀着一种近乎迷幻的视角。艺评家魏星形容他的这些巨大的溃烂的花朵作品,“绽开的花蕊漂浮在灰败的城市上空,面目模糊得像是在福尔马林液体里的苍白女性身体,带有一种受虐似的病态压抑。”更多的评论家和观者,读出了他作品中展开的欲望图景。“我几乎每天都在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当下社会生活的环境信息,很多都带有伤痛的因子。这些作品来源于我的生命体验、生活经验和转化这些经验的能力。”对那些烟视媚行的女子的刻画,却呈现出一种阴郁而略显扭曲的形态,这是罗发辉另类的艺术感知。

1985年对中国当代美术史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它被许多人公认为,一个突变时期,“85新潮”。这一年,罗发辉在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加之此前在川美附中几年的学画经历,实际上他已经把自己最珍贵的年龄段,即从少年向青年跨越的那段时间全部交付给了川美。“在美院的那几年(1978年-1985年),思想的变化是飞速的,古典、印象派、表现主义,每一个同学都在选择。我可能是个真正的叛逆者,我不选古典也不选新潮,对美院老教师我敬而远之,对新鲜的波普我走不近,对深刻和讽刺幽默我没法表态。应该是天性,我无法给自己一个精准的范畴,一个绝对的图形,一个明确的态度。回想起来,我其实是乐意接受无常的。”如同他在客厅里挂的那幅风景画《悠悠戏游图》(1994年),他带着一帮人去写生,用一些带有隐喻、象征与自我否定的笔触描述了他心中对那个时代的抒情与书写。一组6幅风景作品参加了上海第一届双年展(1996年),另外5幅被美术馆和藏家收藏,这一幅极爱之作,他要留给自己,“权当作为一个创作时期的结束。风景画在我这里已经穷途末路,我想要跳出来。”

二、童年

1982年,他的处女作《童年》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之后被公认为“85新潮”的代表人物。

认识罗发辉的人习惯叫他“发哥”,叫起来极为顺口,且江湖感十足。在成年后的许多年里,发哥都是静的,出奇的静。

或者他一直追求静静的、无声呐喊的感觉。“像一只狗”一样,在封闭的房间里静观,不做别的,只是画画。他猛烈地与香烟、咖啡、关于混乱和伤害的信息为伴,在宽大的画室里踱步时,像是在与自己的秘密童年对话。

1982年,他的处女作《童年》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之后被公认为“85新潮”的代表人物。这是他第一幅按照学校教育的创作方法进行独立创作的油画,带有主题性。创作时正是川美乡土风在全国火的时候,但《童年》却没有跟风,而是对他“寄养”那段童年时光的温暖反刍,他兴奋之极,“《童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我得到了400元钱。”在他小学时,父母曾将他寄养农村,每天和农民娃娃一起背着书包,手握墨水瓶走两个钟头去读书。他最喜欢的是《基督山伯爵》和鲁迅,前三王后五帝,几乎什么书都看,反正对许多东西都好奇,包括1982年他还第一次逃学去北京看哈默的藏品展。“我始终保持着一种奇怪的好奇心,我很感谢这份好奇心,让我在艺术创作的瓶颈期刀枪不入。”

发哥的童年是与“重庆”捆绑在一起的。罗发辉说重庆在他的记忆中是一个不可忘记的“情结”。“它够深刻,就像文身,会觉得痛,但这种痛的本身让人难忘。”他强调自己作品中那些血红的伤痕感就来源于这份独特的生命体验。那让他名声大振的《大花》系列作品就暗合了他对重庆的记忆和冲动。现在的问题是,是什么让他能持续的冲动并付诸画布。

发哥当然也苦过,身体上的、经济上的、甚至跟自己较劲的时候也不少。委屈的不是吃、穿、用的匮乏,在那个年代,“我们的愿望直指自由”,今天,愿望却因人而异:“年轻人抱怨自己没有钱。对我而言,贫穷从来都不是一种实际的痛苦。自由的缺失才带来痛苦。”他的作品有对社会艳俗、泼皮、戏谑的看法和观照,也有挤在一间9平米小屋里吃喝拉撒睡的囹圄。1985年到1987年,他在川剧艺术研究院的《四川戏剧》杂志做美编,“内心无限惆怅”,70多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对他来说没有概念,但当他走进锦江宾馆点一碗炒饭就花了36块钱时,他开始觉得“穷得有点可怕”。1986年,当他为当时的成都月季皇后大酒家画了一幅壁画感的作品后,他拿到了3000元报酬,很快就从单位消失,去敦煌、新疆耍了3个月。“那个时候的刺激是真刺激。”

三、玫瑰

他不排斥观者把他看做是一个画“花”或者画“玫瑰”的画家,但一定接受不了别人说他是画“花卉”的画家……

罗发辉谈起幼时习画的感受时,用得最频繁的一个词便是“好玩”。确实是好玩。“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是令人有幸福感的,只有快感天天都存在。玫瑰系列,是我对自己生活有依据的表现。”

发哥喝茶时和画玫瑰时真是判若两人。节奏快,发出一种戏剧性的微弱声响。他不排斥观者把他看做是一个画“花”或者画“玫瑰”的画家,但一定接受不了别人说他是画“花卉”的画家……从川美毕业后他画了将近10年的“内心情感”,将自我情感提到了一个绝对的高度。老屋、残墙、女人体、阴冷的光线,不断提示和表达这类似“孤独”的信号。工作室挂画的习惯、规则和偏好,一个茶杯的放置,包括一双鞋在门口的位置,都充满着刻意的随性。先是沉迷过瘾在自我营造的光景中,后来把人越画越小,风景越画越大,再后来,他从大学画的风景中暴露出了对圆润、丰盈的想入非非的癖好,转到了对“玫瑰”这一代表情欲、伤害、性甚至是糜烂的描绘。栗宪庭10年前曾对他的作品做出如下评价:“我最近喜欢引用鲁迅先生的‘溃烂之处,艳若桃李\’。只是在罗发辉的花中,我更多感觉到的是温润、娇嫩,粘乎乎和一点点糜烂的性的感觉。”

2010年罗发辉在美国旧金山萨特575画廊举办的个展上,一位年仅18岁的小女孩在他一幅女人体作品面前潸然泪下。“她通过翻译告诉我她看到了生命内心的幻灭与伤害,我在大洋彼岸找到了知音。”

罗发辉为夫人的生日而作也是一幅玫瑰。不是红色,红色的是伤口,玫瑰是陶瓷色的,花朵富有弹性、冷峻,带着一丝热烈的宁静。悬挂在工作室阁楼的最边上,孤注一掷地观察着他的创作。

罗发辉和同处蓝顶的其余13位艺术家一起,制造着一系列本土艺术生活和生活艺术的别致范本。他改建了游泳池,花园也修葺一新,扩建和装修了半开放式的巨大工作室,偶尔出席一下本土的艺术展活动,开着他那台“路虎揽胜”满大街“当玩具车跑”,但更多时候,他就是呆在画室一隅,安然享用自己的故事。在他的作品里,身体是个仙境,而在他自己看来,经历才是仙境。“我习惯用画笔与内心的欲望对峙。”

四、玉痕

“发嫂”带着小女儿过来打招呼,没想到一直安静如常的发哥迅速起身,小跑似的过去亲了亲女儿的脸颊。背后那幅名为《玉》的作品刚好贴合这样的温情时刻。

做父亲的感觉让罗发辉有了全新的生命体验,在山水画一般的《玉》里,看得出来好像是两人相拥的人体,又好像是一大块受伤的玉。“带着伤痕的玉味道温厚,让我想到很多。”发嫂说他对生活乐趣保持着一份纯真而积极的好奇心,他追求一种刻意缓慢的速度感,一年二十来幅画的产量,均匀的呼吸感保证了他能以自己的语言方式来呈现独立的性格、经历里的那些混沌、荒唐和冲劲。“小时候,我的欲望很简单:想办法找来画纸弄来画笔。终于有一天我动用了父亲给我买牙疼药的钱,父亲的牙没有治好,因为我买了画画的材料……从此以后,每当我牙疼,都会想起我可怜的父亲。”后来,“在美术学院学习时,图书馆有一套西方美术全集。放在走廊上玻璃柜里每天翻一页的,没办法真正的一页页翻看,我就这样透过美术学院走廊里的玻璃看每天一页展出的图片,看完了西方的绘画作品。所以我第一个月微薄的工资就用来买了一本西方绘画辑。”

再后来,他的欲望也变得复杂起来。可现在,罗发辉说自己就像一个学画的学生一样,单纯地看待画画。经济收入有了,不再挤那些味道复杂的小屋,他依旧坚信绘画是一门沉默的艺术,但沉默得要有质量,要有心思,要有冲动。“如同重庆市中心的解放碑是夏天武器的尖端,是霸王硬上弓的精神堡垒,是敏感而乐于尖叫的艺术家颈部充血的肿块,是大庭广众的象征———可它依旧沉默。”

问他画画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他说自己画画“是寻找一种秘密的视觉力量”(康定斯基语),是一个终身试验的过程。又问罗发辉接下来将进行怎样的试验和突破,不出所料,他呷了一口咖啡,依旧沉默。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摄影记者 刘畅 图片提供 张峻

新闻推荐

成都首开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会

新刑诉法第93条确立“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权。昨日,为了主动对接新刑诉法,金牛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召开了成都首例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会。起因是廖某...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玩世不恭的艺术家 罗发辉的生活没有怪癖)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