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八一聚源高中,整洁宽敞的校舍、朝气蓬勃的学生以及意气风发的教师传递出讯息
□任鸿 本报记者 江芸涵
“5·12”汶川特大地震让都
江堰聚源中学遭受重创。从
2009年8月军队援建的新校园
投入使用,到2010年9月将新
校园让给青海玉树民族学生使用,
再到2012年8月2000余名师
生迁回聚源,本报记者见证了都江
堰八一聚源高中的这一历程。
10月18日,秋高气爽,记
者再次来到八一聚源高中。阳光
洒满校园,整洁宽敞的校舍、朝气
蓬勃的学生以及意气风发的教
师,无不传递着一个讯息:八一聚
源高中正以饱满的姿态迎接挑
战,振翅高飞。
【现场】
10点15分,聚源高中大课间开始。“一、二、三、四……”全校43个班、2000余名学生正在操场上长跑锻炼。10人一排,两班一方阵,身着校服的少年们步调一致。“艰难困苦、风雨无阻,一文一武、共展宏图!”经过主席台时,同学们大声地喊出专属于本班的励志口号。
“学校一改以往广播体操唱主调的锻炼方式,利用早晨、课间以及下午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每天组织3次列队长跑,每次1200米。”校长助理雷琼告诉记者,这一方面是为了锻炼身体,另一方面是希望培养学生团结向上的作风。
“上个月,刚组织高三教师集中培训,22日还将组织高一、高二教师参加新课改培训。”见到记者,校长胡勇欣喜地介绍起学校的教学工作,“从今年起,成都七中将继续领办三年,学校每学期将组织近50名教师到七中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七中各教研处室也会定期到聚源高中指导教研。如今,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后起之秀也越来越多。”
今年念高三的张涛4年前因地震致残,记者发现,现在的张涛很自信。3年前,学校成立“庆瑶工作室”,“折翼天使”雷庆瑶定期到学校与同学们交流。从小失去双臂的雷庆瑶,不仅用双脚支撑起自己的生活,还考上大学,当上主持人……这让张涛很受鼓舞。通过和雷庆瑶交流,张涛早已走出自卑:“我会向庆瑶姐姐看齐!”
高三 (12)班是聚源高中的文科宏志班。记者走进教室,扑面而来的是浓烈的学习气息。墙壁上是同学们手绘的各省市区地图,还有几幅毛笔字。同学们说,毛笔字是上一届同学留下的墨宝,励志的言语能给他们带来力量。“我要考军校!”一位叫邱莉佳的同学告诉记者。
谈及搬回新学校,宏志生邱莉佳很开心,说是有回家的感觉。她向记者念起玉树民族中学高三学生更尕巴德写给全班的信件:“谢谢你们把这么美丽、设备这么齐全的学校让给我们,感谢你们的默默支持和鼓励……”质朴的言语让在场的人们感动不已。
【感言】
聚源三年,数次搬迁,记者一一见证。他们传承大爱,完成了四川省安置青海省玉树州民族中学异地复课的任务;他们不负众望,创造了将农村薄弱学校打造成一流特色学校的教育奇迹。
多数人都看到了聚源高中刷新的高考成绩、表彰奖励,记者却看到了校长胡勇头上冒出越来越多的白发,看到了像雷琼一样的老师们扛着巨大的压力默默承受着。他们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发展,赢得尊重,获得幸福”。
校园内永远都有欢声笑语,这是青春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感染激励着老师们。在灾难中挺立,在挫折中奋起,亲爱的同学们,放飞理想,拥抱明天,未来属于你们。
新闻推荐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海关合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在蓉举行本报讯(记者曾小清)10月23日至24日,由海关总署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主办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海关合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在成都举行。会...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